答:這個有趣的現象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確鑿的解釋。
這個有趣的現象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確鑿的解釋,下面,我們列出了一些主要的觀點。
1、吹口哨的聲音與尿尿時發出的「噓噓」聲十分接近,可以刺激人聯想到排尿,進而產生尿意。
2、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有個經典的實驗:每次在給小狗餵食的同時打鈴,久而久之,如果聽到鈴聲,即便沒有食物擺在眼前,小狗也會分泌唾液,這就是條件反射。在生活中,幾乎每家的父母在訓練小孩子自主控制排尿的時候都會採用吹口哨這個信號,這種長期反覆、強化的訓練,使孩子們形成了條件反射,聽到口哨聲才尿尿。
3、口哨的聲音較為尖利,會使人產生緊張的感覺。一般而言,人處在應激狀態(燒傷、大出血、精神緊張等)下尿量會減少,甚至排不出尿,這是因為位於腦幹的藍斑-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被激活,體內產生了大量的腎上腺素和兒茶酚胺,作用於腎臟和膀胱的逼尿肌,使尿量減少。這對保存體內的水分是很有好處的。
不過大部分時候,口哨引起的緊張感程度較輕,往往直接作用在位於大腦皮層的排尿中樞,使得這些部位的神經元興奮,引起尿意或強化排尿反射,使人容易尿出尿來。有時候,大腦對於這種暗示和刺激過於敏感,以至於短時間內上廁所次數明顯增多,尿量卻減少,而泌尿系統本身並沒有出現病變,這就是臨床上常見的精神性尿頻了。
(鋤禾 浙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本科)
問:吃辣椒會辣出胃穿孔嗎?答:吃辣椒不會導致胃穿孔。
辣味,其實是一種疼痛刺激。在辣椒中產生辣味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辣椒素,它作用於呼吸道黏膜可引起噴嚏、鼻出血、咳嗽、流淚、呼吸困難等症狀;作用於皮膚則會產生灼痛感並引起局部區域充血,甚至出現神經源性的炎症反應。
胃穿孔則是由胃潰瘍發展而來的。傳統上認為吃辣會導致胃部問題是一個常見的誤區,這可能是因為辣椒給人的疼痛體驗。然而流行病學資料表明,居住在新加坡的中國人比馬來人和印第安人患潰瘍病高3倍,這被認為與在新加坡的中國人較少食辣椒有關。近幾年的研究顯示,適量的辣椒素對胃黏膜具有保護作用,並能促進潰瘍癒合。
動物實驗表明,辣椒素可預防或明顯減輕由鹽酸、乙醇、酸化阿司匹林和出血性休克等引起的胃黏膜損傷。胃潰瘍患者口服紅幹辣椒粉可促成潰瘍癒合, 並有抑制幽門螺桿菌的作用,而幽門螺旋桿菌與胃潰瘍密切相關。用大劑量辣椒煎劑餵飼大鼠, 也未見其胃黏膜有明顯損傷。小劑量辣椒素灌注於大鼠胃內可產生胃黏膜保護作用, 並在早期加速胃黏膜的修復。
消化道內分布有很豐富的辣椒素受體,它們在維持胃腸黏膜的正常機能、對抗多種侵襲因素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辣椒素對胃黏膜的作用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可能原因有: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進胃動力;調節胃酸分泌;刺激調節表皮生長因子等的表達。此外,多項研究都提示了辣椒素作用於胃黏膜的複雜機制。但辣椒素對胃黏膜的生理、藥理作用及其機制研究還很不夠,目前我們只有一個粗略的了解。
不過總而言之,吃辣椒是不會辣出胃穿孔的。當然,凡事有度,辣椒素畢竟有刺激性,吃少量的辣椒沒事,吃多了可就難說了。所以不管有沒有胃部問題,吃辣椒時最好還是節制一下。
(張若劍 化學生態學博士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問:膠囊是否不能用冷水送服?答:用冷水送服膠囊,並不會影響膠囊的溶解和藥物的吸收。
膠囊外殼的主要成分是明膠,這是一種在冷水中會慢慢吸水變軟,而在熱水中會迅速溶化並溶解的物質。而一旦外殼被破壞,裡面的藥物自然就釋放出來。因此,「膠囊在熱水中釋放藥物更快」這種說法本身是正確的。
問題在於,膠囊是不是真的這麼不給力,非得加點溫水或是熱水幫忙釋放藥物才行?
首先,我們應該注意到送服藥物的水量不大,對消化道內溫度的影響也不大。無論用冷水還是熱水吃藥,膠囊大部分時間都是處於37℃左右的環境下。因此,我們只要知道膠囊在37℃環境下能不能足夠快的釋放藥物,就可以解答這個問題。
膠囊外殼雖然看上去挺難溶解,但實際上它在體溫環境下還是溶解得足夠快的。而且膠囊內的藥物沒有經過像片劑那樣的壓制,而是鬆散的粉末或是小顆粒,一旦膠囊外殼破壞,裡面的內容物很快就可以釋放。根據我國藥典的規定,合格的普通膠囊在37℃水中震蕩15分鐘之內就應完全溶散,這與普通藥片的崩解(崩解是指藥片在水中從完整到分散成小顆粒的過程)時間差不多,完全可以滿足一般的臨床需求。
那麼如果需要更快地起效(比如幾分鐘以內)怎麼辦?這一點也不需要擔心,凡是需要很快速起效的藥物,都會設計成特殊的快速釋放劑型(比如舌下含片),而不會做成膠囊。
由此可見,冷水服膠囊也沒什麼不可以。相反,太熱的水服藥倒可能會帶來一些弊端。很多時候,把藥物裝進膠囊是為了掩蓋藥物的不良口味,而如果用太熱的水吃膠囊,膠囊提前破壞,口感就會很不好。而且,在熱水裡,膠囊會變得又軟又黏,如果喝水不夠多則有可能粘在食道上。不止如此,如果是腸溶膠囊,熱水可能會破壞膠囊抵抗胃液的作用,使本應受到保護的藥物不能順利通過胃到達腸道。
服用膠囊的時候,用冷水和溫水送服都可以。比起水溫,更應該注意的一點是水量。不少人吃藥只喝一口水,或者乾脆是乾咽,實際上應該多喝一些水,以保證藥物順利到達胃,也可以減少某些藥物對食管的刺激。
(窗敲雨 藥學碩士 北京大學醫學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