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足球和體育的價值觀的下篇:別再霧裡看花,需分清精華和糟粕

2020-12-25 足球勁衛軍

作者「足球勁衛軍Football Guardians FC"在上篇《日本足球的價值觀的上篇:別再霧裡看花,需分清精華和糟粕》介紹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魔鬼訓練對日本足球的影響和5個日本足球界懲罰性教育和虐待青少年球員的個案。今天繼續下篇。

日本體育:懲罰性教育和虐待不是個案

除了Sadao教練的故事,上述四個足球的個案均來自國際組織HRW的2020年《日本青少年運動員被虐待報告》(報告一)。該報告採訪了來自日本45個縣的涉及50項不同的體育運動的青少年運動員,發現在日本的學校和體育界這種現象很普遍。

2013年日本奧委會對日本各體育單項協會的下屬的2千名青少年和成人運動員調查,發現有11%的運動員報告有被欺負或被性侵犯的情況(報告二)。同年,日本大學體育和運動協會對5千名大學生運動員調查發現,其中20.5%在中學和高中時被體罰過(報告三)。

上述三個報告和耶魯大學東亞研究所2007的《當代日本體育和身體文化》(報告四)披露,日本學校和精英體育的主要懲罰性教育和虐待的表現形式包括:

體罰和拳打腳踢,如打巴掌(下圖),打板子,用竹條抽打;強迫多吃飯或餓肚子,或不給水喝;犯錯後以加練為懲罰,傷病時還要練;精神性體罰,如當著眾人責罵,剃光頭;性侵犯。

兒童被扇巴掌

懲罰性教育或虐待的後果很嚴重,作者從上述報告中挑5個轟動日本的例子

1965年,東京農業大學的爬山俱樂部的大一新生和田伸(Wada Noburu)第一次出去爬山就累死;該隊隊規是,大一隊員每人背50公斤裝備和行李;大二隊員每人背25公斤;大三大四的不用背;稍有示弱、疲憊或不滿,高年級的就罵、扇巴掌、用帶釘的登山鞋踢或用登山杖打頭;1983-2016年,日本共有121位練柔道的青少年死亡;在歐洲和美國,幾乎沒有青少年練柔道死亡的報導;2012年日本大阪一17歲高中籃球隊隊長、2018年一位17歲高中排球隊員、2019年一位15歲中學桌球運動員,因為教練長期打或者罵而自殺;2012年倫敦奧運前,日本女子柔道主教練因為被15位隊員聯名寫信舉報,在執教的名義下天天打罵隊員,該教練被迫辭職;現年45歲的智彥回憶到,其8歲開始學遊泳,如果達不到教練的每回合的時間要求,教練會拿計時錶的繩子套在隊員脖子上,把隊員吊起來。日本:打是親罵是愛是文化,但在變化

為何會這樣?學生不反抗或者投訴?家長不抗議或者投訴?這得從日本的文化談起。

2013年左右,當時75歲的日本眾議院議長Bunmei Ibuki在自民黨政治家研究組的一次演講中公開表示,"如果我們禁止體罰,教育變得不可能。為了培養人,從小開始,打是必須的」。

耶魯大學的上述報告披露,日本人普遍相信,艱苦、重複、機械的訓練,培養人的性格。一位後來的職業籃球運動員直太回憶到,「高中時,我是校隊隊長,被教練打了不知多少次,包括拽我頭髮,踢我。這就像父母打孩子,打是親,罵是愛」。十年前,日本的中央電視臺--NHK做了一個調查,發現40%左右的中學生都被打過,但其中83%的都認為被打是必要的。

但時代在變。

日本國家女排隊員的益子直美Naomi Masu

曾任日本國家女排隊員的益子直美Naomi Masuko(上圖)現在在推廣在青少年體育中免懲罰性教育和虐待的事業。她回憶其過去打排球的經歷時說:"我不記得我曾經受到過教練的表揚。每一天,我都想怎麼不被教練打。我打球從來沒有快樂過,我討厭排球。當我長大了,我跟我的教練交談,他說,他的一代這種情況更糟。從他的話,我終於明白這種教育方法和文化是代代相傳的。但現在必須被打破」。

前北海道巨人隊和美國職業棒球聯盟選手桑田正澄2013年接受NHK採訪時感慨,「體罰不能讓運動員強壯,是時候改變了」。

精華和糟粕的界限:國際組織和IOC意見

如何界定刻苦嚴格訓練和科學安全的訓練、懲罰性教育和鼓勵性教育、不打不成才和不罵不成器和對人性的尊重的界限?在本文中列舉的各項日本校園足球和精英體育的做法,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

國際組織HRW的上述報告說,「參與體育運動應為青少年提供玩耍的樂趣,並為身心發展和成長提供機會。然而,在日本暴力和虐待往往是青少年運動員經歷的一部分,導致他們身體被傷害或死亡, 精神上的焦慮、抑鬱、自卑, 侵略性或自殺, 睡眠和飲食失調,損傷大腦。體育對太多的日本青少年來說,一直是痛苦、恐懼和苦惱的原因。這違反了道德、尊嚴和人權, 而這三者應該是體育的核心價值」。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7年的《世界青少年被體罰報告》(報告五)認為,"所有青少年都有權受到保護,免遭任何人(包括老師、家長、同學)對他們的各種形式、各種程度的身體、語言、精神或性方面的暴力和欺負(包括暴力性的紀律處罰)。暴力侵害青少年的行為往往被合理化,被認為必要的或不可避免的。由於一方面施暴者是熟悉的人,另一方面受害者感到羞辱或害怕報復,可能很多暴力或欺負行為沒有被報告或投訴。施暴者逍遙法外的現象和施暴行為的長期性可能會讓受害者相信暴力是正常的。在這種方式下,暴力和欺負有了面罩,使其難以防止和被終結」。

國際奧委會會徽

國際奧委會(上圖)2020年7月就HRW的《日本青少年被虐待報告》發表聲明,「我們看到該報告了。不幸的是,騷擾和虐待是社會的一部分,也發生在體育運動中。國際奧委會與世界各地的所有運動員站在一起,認為任何形式的虐待都違背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價值觀。奧林匹克運動要求尊重每一個人。社會所有成員都平等地享有尊重和尊嚴的權利,所有運動員都有權享有安全、公平、公正、不受一切形式騷擾和虐待的環境」。

反思

中國孩子在雪地光身訓練

到此為止,您對日本校園足球和精英體育的精華和糟粕的界限,有了明確想法了嗎?

下面結合咱們的情況,我們一起來探討6個問題:

有沒有人認為當年被老師和教練打的最多的,現在都是最感謝老師和教練的?您認為有些人學習日本,讓孩子在雪中光身子訓練(上圖)來培養孩子的手段對還是不對?安全還是不安全?為了出成績,是否可以不計一切代價?孩子就是當了世界冠軍,一身精神和身體的疾病,退役後怎麼辦?運動員首先是人,還是首先是運動員?如果本文中提到的懲罰性教育或虐待方法能培養中超球員、國家隊隊員、奧運冠軍或者世界冠軍,您會把孩子送去練足球或去參加別的體育項目嗎?如本文中提到的日本「武士道」訓練方法,能幫您的孩子成為足球特長生,因為校園足球的成績好而上北大、清華、哈佛或耶魯,您會讓您的孩子參加校足球隊嗎?有人認為中國足球就是缺練,如果不像日本這麼「魔鬼訓練」和「練到吐血為止」,能成功嗎?不按這麼訓練,或不是缺練,那麼足球的成功規律又是什麼?作者「足球勁衛軍Football Guardians FC"在本號,專注於探討足球規律和精神,目前有約100篇文章,其中一篇是《中國有句古話,難者不會會者不難!這句話對足球適用嗎?》,敬請您來拍磚。日本足球其他的問題,且聽下回分解。歡迎您關注。

本文是作者「足球勁衛軍Football Guardians FC"的《足球的精神--球員》系列。歡迎您關注本號該系列的現有的10篇文章和後續文章和其他系列。本文權利保留 。

本文參考的主要資料來源:UNICEF, HRW, WIKI, the Guardian, Haruka Hagiwara and Sandy Wolfson, William W. Kelly and Atsuo Sugimoto, Robert Whiting.

本號專注於和大家一起探討足球規律和足球精神,作者也許為管中窺豹,也許為外行看熱鬧,歡迎您的點評或指正。足球之美麗在於可百家爭鳴,足球的魅力在於其斯芬克斯之謎。您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日本足球的價值觀的上篇:別再霧裡看花,需分清精華和糟粕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剔除封建性的糟粕,吸取民主性的精華」。這句話對我們學習日本足球適用嗎?如果球員們不練到吐血,別指望贏得比賽」。當軍國主義者在二戰前控制了學校後,武術和軍事訓練變成體育課的常態,武士道精神(下圖)成為教育的靈魂。
  • 到底是糟粕還是精華?
    三個詞不可混為一談,天地玄黃講的是中國古人對宇宙最初的認識,人生五倫是古人規定的做人的基本道德,三綱五常講的是儒家的倫理規範,總的來說,這三個詞中都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但也有糟粕在其中,比如三綱五常中的「三綱」,就是絕對的糟粕。
  • 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
    當你在聚光燈下,無數雙眼睛盯著你,你要做的就是做到完美,但我們都清楚,我們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是我們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一些基礎又很致命的問題。不然就是,部分人只會相信選擇性事實,然後忽視好的部分,只會相信別人說的,然後跟風。
  •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四世同堂》看老舍的傳統文化態度
    但是與此同時,在更深層意義上,老舍先生也是在對中國古老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糟粕部分的深刻剖析和總結,正如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既有糟粕的部分,也有精華的部分,老舍先生的筆觸不僅鞭笞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糟粕的部分,他也在肯定著民族傳統精神的精華部分,高度讚揚了人民群眾中裡的真善美和英勇剛毅的民族心理性格。
  • 為體育老師正名!大學生跨專業考研總分第一,專業課和英語都是體育...
    楚天都市報4月8日訊(記者王進良 通訊員雷蕾 付煜成 劉麗媛)終於有人為體育老師正名了!記者今天從武昌工學院獲悉,該校國際教育學院翻譯專業大四學生王思航,從153名複試者中脫穎而出,以總成績第一的成績,被天津體育學院擬錄取為體育教學專業研究生。
  • 北京體育大學:中國職業足球新玩家
    應該說,從一定程度上看,完全融入學校的青訓體系既降低了培訓門檻,又擴大的整個體系所覆蓋的範圍,同時還解決了家長們對於走職業足球道路失敗的後顧之憂。而從中小學再到大學,北體大入主職業俱樂部的舉動,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新型特色足校的基礎上,搭建了一條通向職業俱樂部人才培養道路。
  • 山東禁止全文閱讀三字經 稱糟粕腐蝕孩子心靈
    經典誦讀正搞得轟轟烈烈,現在又突然要「去其糟粕」,哪些算「糟粕」呢?一小學校長告訴記者,他翻遍《弟子規》,認為其中算得上糟粕的也只有「父母責,須順承」。但這句話到底算不算糟粕呢?他也說不清楚。【質疑】何謂「糟粕」?怎樣甄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了好多年了,但何謂「精華」?
  • 摘錄:幼兒足球和幼兒園體育活動如何進行?
    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幼兒足球和幼兒園的體育活動如何按照教會、勤練、常賽這樣一個模式進行?我聽有人跟我講,有的幼兒園練足球,讓小朋友三、四、五、六歲的孩子綁著沙袋練足球,這絕對是對幼兒的迫害,這不是培養和教育,所以不鼓勵幼兒園或者是要禁止幼兒園讓孩子去苦練足球。幼兒園常賽追求的是全面和協調的發展,所以幼兒體育的實現方式是遊戲,幼兒體育競賽的方式也是遊戲,這裡面要教的專項運動技能應該是融入到遊戲中去的。所以這是我們講到幼兒園體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 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和日本足球的「明治維新」
    原因在於:明治維新得到了主政者的鼓勵和支持,而洋務運動觸及到一批官僚和地主階級的的利益,以慈禧為首的當權者本就是頑固勢力的代表,他們並不支持洋務運動,所以就註定了洋務運動必然失敗的歷史命運。而明治維新的一系列改革都得到了貫徹執行和落實,這也是明治維新獲得成功的原因。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始於1992年,與此同時,日本足球的「明治維新」也拉開大幕。
  • 大學生跨專業考研總分第一,專業課和英語都是體育老師輔導的
    終於有人為體育老師正名了!記者今天從武昌工學院獲悉,該校國際教育學院翻譯專業大四學生王思航,從153名複試者中脫穎而出,以總成績第一的成績,被天津體育學院擬錄取為體育教學專業研究生。王思航說,自己的專業課和英語多虧了體育老師張超的輔導。
  • 《足球少年養成》團隊:中日足球差距是對體育認同的差距
    感謝唐老師和你的團隊,真實版足球小將比動畫片還帶感,而立之年的我,看的依然是熱血沸騰,想問一下唐老師,目前我們有沒有可能像日本一樣推廣這樣的賽事和活動,感覺日本已經形成了從球員到應援團隊,家長以及教練這種全面的校園足球文化,真的非常羨慕!目前中國足球不光是踢球的人數少,看球的一樣少,我們的市場很小。
  • 充滿封建糟粕?廢掉「弟子規」不如與時俱進更新
    此番言論引發了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家長的討論——諸如此類的「訓蒙韻文」到底該不該學,應當怎麼學?平心而論,以今人眼光來衡量,《弟子規》中的部分內容的確有些過時。譬如,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沒錯,但「號泣隨,撻無怨」恐怕就有些過火;不能私佔公物不假,可這並不是因為怕「親心傷」,實乃道德良心使然。近些年來,引發這種「不合時宜」批評的,不止《弟子規》。
  • 漫談日本足球⑤|教練-日本的法寶,中國足球的阿喀琉斯之踵
    體育課如同是學校裡面最好欺負的一門課程,不僅有的體育老師要常常抹著眼淚將體育課送給專業課,更離譜卻又實際發生的是,經常有其他科老師臨時客串體育老師的角色。這便是中國許多地區中小學體育的現狀,也是中國體育初級階段教育方面稀缺人才的一個縮影。看一眼國內稀少的足球教練,再把眼光放到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
  •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風水學!
    如果我們能夠在應用時,剝開其玄學的外殼,剔除混雜其中的糟粕,那麼風水學不失為一門指導人們選擇生存和發展空間的準科學體系。正如風水名家董斌先生所說:「當代堪輿(風水)學,如果不加入現代學術,就與古代的風水先生沒有兩樣,被主流社會視為不學無術的騙子。」而如果將風水學建立在環境哲學、環境經濟學、建築環境景觀方法、生態修復技術、環境生態科學等正統科學的基礎之上,則將在最大程度上造福現代社會。
  • 日本足球訓練大綱(U6)前言
    毫無疑問,中國足球現在已不見日本足球的背影。我們不得不關注,這二十年,在中國和日本兩國足壇都分別發生了什麼?    首先,從足球的頂層職業聯賽上,上世紀90年代,都是兩國職業聯賽起步的階段。日本的J聯賽從1988年開始進行籌備工作,到1993年才正式成立。這期間,日本足協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徵求意見和討論。
  • 解析現代足球在日本的起源:外來教育工作者發揮重大作用
    日本足球,這四個字對於中國球迷來講既陌生又熟悉,作為中國隊幾十年來的老對手,日本隊和中國隊在亞洲舞臺上大大小小交手幾十次;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我們對於這一支亞洲勁旅似乎越來越陌生:曾經那個和中國隊實力不相伯仲的日本隊正憑藉著自己獨特的傳控打法讓一個個世界一流強隊刮目相看。
  • 日本足球的成功依靠歸化了嗎?聊聊有些人眼中的日本「歸化」
    ,他因為毆打日產隊球員被禁賽一年-日本文部省將足球引入到小學體育課中,以提高小學生的身體協調明和奔跑能力,日本教育界認為,足球可以作為一種遊戲,培養孩子們的專注力、運動能力和團隊型。同時,日本的足球俱樂部也可以和學校在小球員上互通有無。將體育和教育打通後,日本還將大量退役的足球運動員下派到學校去當教練,幫助學生球員儘快的提高足球水平。
  • 日本人這才是校園足球啊!
    而近代教育之父福澤諭吉在他的名篇《勸學篇》當中就提到過,「德育智育體育三位一體方為教育」。這一理念被日本的教育從業者們始終貫徹了下來,從以「富國強兵」為理念的明治時代,到「培養身心完整人格健全的社會人」的平成和令和時代,體育始終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 承載日本足球夢的不只《足球小將》,這部漫畫可能更好看
    每次提到日本足球的發展,總會提起一部漫畫,就是《足球小將》,日本漫畫家高橋陽一抱著對足球的熱愛,以及對日本足球的期望,在1988年創作的這部足球漫畫,成為了近30年來日本足球發展的縮影,也可以說承載了日本足球的夢想,雖然至今日本足球也沒有實現漫畫中的輝煌,但是巨大的進步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 別再學巴西,學日本,中國足球有了新老師,先好好學學越南吧
    曾幾何時,我們中國足球也是亞洲一流強隊,越南不過是不入流的魚腩球隊,可是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殘酷現實就是,這些年我們學巴西、學日本、學義大利、花大錢聘請名教,可是足球水平不進反退,再看看其他國家,幾乎每個國家都在大踏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