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樓下小黑哥~
今天晚上生產要做個系統切換,由之前的老系統切換到新系統,為了保證第二天的交易正常性,今天晚上通宵調試,觀察交易。
哎,又是一個不眠夜!
這個還不是難事,怕的就是明天早上交易正常進來之後,問題開始浮現,於是炸了。。。。
前言今天就不寫技術文了,寫點輕鬆的,帶大家漲點知識。
最近閒來無聊的時候,在 「Youtube」 看了一堂臺灣教授的計算機科學課程。
不得不說視頻講的真的非常好,但是呢有些內容卻不是很懂,主要是有些詞彙完全不懂是什麼意思。
搜索一下,原來就是我們常用的一些計算機相關詞彙。
進一步搜索,這才發現,兩岸的計算機術語真的差別非常大。
今天就給大家對比一些我們常用的計算機術語,大家來感受一下兩者的區別。
程式先來一個簡單的計算機術語:「程式」。
這個術語應該比較好猜,其實就是 「program」 ,我們這邊稱為「程序」。
於是乎所有帶有「程序」術語,在臺灣那邊都被「程式」代替,比如「程式員」就是程式設計師,「程式碼」就是「程序代碼」,「程式語言」就是程序語言。
最後使用常用「程式」詞彙給大家造個句子,大家感受一下這裡面的區別。
「程式員」使用「程式語言」進行「程式設計」,然後進行「程式碼」編程,完成一個了「應用程式」。
好詩好詩資料結構接下來我們來個有難度的,「資料結構」。
說實話剛看到這個真的有點不懂,明明兩個都懂的詞語,怎麼一起讀就不知道什麼意思呢?
搜索了一下,原來在這個「資料」含義並不是我們這個資料的意思的,它這個含義其實代表英文中 「Data」,也就是代表我們這邊的「數據」的含義。所以說「資料結構」就等同於我們數據結構。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看下我們這邊常用的數據結構,比如數組,鍊表,散列表等,看下臺灣那邊術語是什麼。
首先我們從 「Array」 開始講起,我們這邊稱為「數組」,而在臺灣那邊他們稱為「陣列」,看到有沒有一股戰場上排兵布陣的味道。
第二個 「Linked List」,我們這邊直接稱為「鍊表」,而臺灣的叫法為「鏈結串列」。
鍊表與數組的最大區別在於,裡面的元素可以不是連續的,可以通過指針互相串聯起來,所以才會有了「鏈結串列」叫法。這麼一想,這個翻譯還是蠻形象的。
第三個 「Hash Table」,我們通常稱為哈希表,或者也會叫做散列表,而臺灣的叫法稱為「雜湊表」。
這個就不解釋了,因為這個有點難理解,我現在還不知道這個字讀什麼呢~
第四個 「Stack」,我們通常稱為棧,而臺灣叫法稱為「堆疊」。對比一下,下面的棧的數據結構圖,這個翻譯也是蠻形象的。
第五個為 「Queue」,也就是隊列,臺灣叫法稱為佇列。真不懂啥意思~
最後一個 「Tree」,這個兩岸叫法一致,都是直接使用直譯的方式:「樹」。
對於樹的具體的類型,「Binary Tree」 我們稱作二叉樹,而臺灣的叫法稱為「二元樹」。
對了,講完數據結構,自然離不開算法,而算法在臺灣的叫法稱為「演算法」。
怎麼有一股周易八卦的感覺~
其他最後再來看下一些常見詞彙的區別:
比如說「資料庫(database)」,看了上面,應該大概知道,他們叫法為「資料庫」。
再比如「緩存(cache)」,他們叫法稱為「快取(區)」。
「快取」,「快取」,緩存獲取速度確實快,這個翻譯真沒毛病。
最後今天介紹了一部分常見的計算機術語在兩岸的區別,其實還有很多計算術語兩邊叫法不一樣,大部分大概都知道是什麼意思。
個別的可能不是很容易理解,不過如果看到這些術語的英文,其實還是很容易聯想到其大陸中文含義。
這篇文章作者總結兩岸大多數計算機用語,感興趣可以瀏覽一下。
https://www.cnblogs.com/zhangxinyan/p/3499547.html
好了,寫完這篇文章的時候,天已經亮了。
走了,走了,回家~
什麼,問題來了?(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