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總要到一次江南。什麼時候的江南最美?有人說,晴朗時最美,白居易說:「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豔陽高照之下,江花火紅豔麗,江水清澈見底,紅花綠水相得益彰,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有人說,下雨天最美,一下雨,白牆黑瓦,籠罩在煙雨濛濛之中,那南朝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多少樓臺隱約於煙雨之中。青石板上,幽深的小巷裡,戴望舒說,我要撐一把油紙傘,等待那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韋莊說:「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在畫船中聽雨起雨落,不問世事,隨心而眠,豈不美哉!
江南是最適合做夢的地方,雨煙中,許嵩來到江南:石頭鋪的地面再加上溪水緩緩流淌,誰能夠給我一個夢境讓我繼續遐想,精緻的漏窗圖案闡釋著江南的遙遠!和夢中人無意間地邂逅,仿佛是從幾百年前穿越而來的遇見,眼前的片刻甜蜜足以代替百年的思念!好一曲古風古韻!
雨煙中,林俊傑的思念被江南的風牽絆:不懂怎麼表現溫柔的我們,還以為殉情只是古老的傳言,離愁能有多痛, 痛有多濃,當夢被埋在江南煙雨中,心碎了才懂。這份濃濃的痴情,是不是三生石上許下的夙願要今世償還?何時能了結,何時能償還?也許是片刻,也許是永遠,也許要等到下一個輪轉!好一個痴情之人!
北宋有一位詩人晏幾道,被人稱為「古之傷心人」,他的一首詞,夢入江南,叫人消魂斷腸: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宋] 晏幾道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 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 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這是一首表達思念之情的詞,「夢入江南煙水路」,開篇作者就點明是夢回江南,來到了煙水茫茫的水路之上,「煙水路」說明了此時人在夢中,周圍的一切充滿虛幻、迷茫之感,「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走遍了江南的山山水水,就是找不到夢中人,找不到心心念念的美人。「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睡夢中心願未了,黯然神傷,而醒來之後,更加地惆悵難當。
詞的上闕,寫了詩人因找不到離人而消魂惆悵。
下闕開始寫用書信傳達情意。「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信寫完了,想要把信寄出,可怎麼寄呢?寄了會有回信嗎?夢裡找不到,寄信又不行,怎麼辦? 寄情於音樂吧,「欲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古箏十三弦,左右移動則可以彈出輕重緩急、高低不平之音律,可是,思念是一種說不出的痛,再怎麼彈都掩飾不了內心的悲傷,安撫不了情感的低落,所以,即便把十三根琴弦彈了個遍,也都是「斷腸」之音!
江南有晴又無情,江南有雨也有夢,古人今人同消魂,只為心中一片情!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原創作品,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