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夥伴們,所謂開卷有益,良好的讀書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古人詩詞歌賦何其何多,小編今天精心準備了一份,適合小學生的書單給大家,廢話就不多跟大家囉嗦啦,那還不趕緊往下!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上漁者》《元日》《惠崇春江曉景》
第一篇:《江上漁者》作者:【宋】範仲淹
全文: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裡。
意思理解:江岸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常,大家都只喜歡品嘗那味道鮮美的鱸魚。不過請您看看江中那一葉在風大浪中時隱時現的小船吧,打魚的人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勞動的呀!
精彩賞析:誰都愛吃味美的鱸魚,所以詩的第一句就寫出了購魚、品魚的熱鬧場面(「江上往來人」),但問題是,人們不能「但愛」,不能眼中、心中只有「魚」而沒有人。於是作者誠懇地把人們的視線從「魚」導向了「人」——那在江中與風浪拼搏的「漁者」,從面期望人們跳出「但愛」的局限,即喜食魚,更應把勞動者的疾苦記心間!
詩人認識:範仲淹(989——1052),字希文,吳縣(現在的江蘇蘇州)人。他少年時家境貧寒,靠自學成才,在政治上和文學上都力求改革,詩、詞、文都很出色。進士,官至樞密副使,並至陝西守衛邊塞多年。詩作繼承白居易現實主義傳統,可惜現在僅存5首。
第二篇:《元日》作者:【宋】王安石
全文: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意思理解:多麼熱鬧的聲聲爆竹,送走了難忘的舊歲;多麼溫暖的春風,給喝著屠蘇酒的人們送來了新年。家家戶戶都敞開門窗,讓大年初一明亮的陽光照進屋裡,還忙著把門口的舊桃符換上了新的。
精彩賞析:先讓我們聞其聲,感受新年帶來的歡樂,詩中寫的只是「爆竹」,但何嘗不會夾雜著喧天的鑼鼓、歡快的器樂,何嘗不會洋溢著爽朗的笑聲呢?接著,讓我們見其人,親臨新年歡慶宴席,跟男女老少一起沐浴春風,舉杯痛飲屠蘇酒。啊,快開門窗,因為這灑滿大地的陽光也是新的,於是,門上的桃符自然地以新換舊了!
詩人認識: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自號為「半山老人」。撫州臨川(現在的江西臨川)人,所以後人稱他為「臨川先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21歲考中進士,曾兩次任宰相,積極推行政治改革。他的詩作立意新穎,講究技巧,喜用典故,好寓議論,但多已失散,現存《臨川集》。
第三篇:《惠崇春江曉景》作者:【宋】蘇軾
全文: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意思理解:茂密的竹林外面長出了幾枝報春的桃花,春天江水回暖了,看,那些鴨子在水中嬉戲得多麼快活!蔞蒿長滿地,蘆芽鮮又嫩,河豚也快要逆流而上回江河裡來產卵啦!
精彩賞析:詩人在七絕有限的篇幅中展示了大量春的信息,以儘可能大的容量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萬物欣欣向榮的景象:植物,有竹、桃、蔞蒿、蘆筍;動物,有鴨、河豚。更何況,詩人還用精當的詞語對這些生物的生機勃勃作了修飾,比如桃花,就寫它「三兩枝」,蘆芽,就寫它「短」,河豚,就寫它「欲上」,都扣準了春剛到來,它們那「躍躍欲試」的生命活力。
更難得的是,詩人還充分聯想,寫出了一些畫面上沒有的東西,讓我們感受到了詩的意境,讓我們由此及彼地馳騁了想像。比如江水回暖,詩人怎麼知道?他是從畫面中快活的鴨群推測,並賦予它們「先知」的意識的。比如河豚欲上,詩人怎麼知道?他是從畫面上的蔞蒿、蘆芽聯想到「河豚食蒿,蘆則肥」的民諺而知的。於是,詩的容量就更大,形象就更生動了。
詩人認識: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現在的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詩、詞、文、書法、繪畫都有傑出成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代表了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上漁者》《元日》《惠崇春江曉景》。不知道小編今天這份書單,有沒有讓各位小夥伴們心動呢?如果你有更好的推薦,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可愛的腳印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