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養老金很多人是有愛又恨,尤其是對於那些剛入職場的年輕人,本來一個月工資就不多,五險一金最起碼也得交1千多塊錢。
對於醫療、公積金什麼的都還能理解,但是對於養老金,就有很多人不理解,覺得我還這麼年輕,應該讓我自主選擇這養老金是交還是不交。還有人會覺得,與其把錢借給國家,還不如自己拿在手裡進行投資理財。
這時候問題就來了,究竟是按部就班交養老金划算,還是自己投資理財划算了?這裡排除那些指望取出養老金,解決自身月光族難題的盆友哈。
我們之前有一篇文章,說的是如果你想有一個安穩的晚年,大概需要多少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我們公眾號花卷財團,後臺回復「養老」即可查看,或許能夠改變你對養老金的看法。
二
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假設有一個「小李」,今年25歲,在北京的XX公司上班,月薪1萬。
按那麼小李每個月需要自行認繳的三險為1023元,所在的XX公司繳納3210元,合計4233元。(每個地區繳費比例不一樣,自己可以網絡查詢)
只要實際繳費滿15年,到了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暫定:65歲),小李就可以拿退休金了。
小李的養老金由兩個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
看到這麼繁雜的計算公式,大家不要怕,小白在後續的計算中會幫你算好,保證不然燒腦!
現在,大家只要記住:
1、任何情況下,繳費越多,繳費時間越長,養老金就越高。
2、到了退休年齡後,你就可以一直領取退休金,直至去世。
3、養老金每年都要依據「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進行調整。
小白認為,大家若想大概預估一下明年爸媽養老金的漲幅,查看「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就差不多了。
三
考慮到小李今年才25歲,要算未來40年的帳,小白需要參考歷史數據。
1992年,北京社會平均工資為240元/月,到2016年已升至7086元/月,24年裡增長了29.52倍,複合增長率為14.10%。
可見,北京市社會平均工資增速可觀,那些堅持繳納養老保險,等著拿退休金的「保守派」是似乎有堅實的數據支撐。
我們再將視角切換到基準利率上。我們常說時間就是金錢,而利率就是衡量這筆錢最有效的尺度。
1991-2017年,我國1年期銀行平均貸款基準利率為6.93%,5年期銀行平均貸款基準利率為8.01%。
同時觀察兩張圖片,我們會發現工資增長與銀行基準利率密切相關。
1、經濟快速增長的時候,資金需求量大,銀行基準利率上升,社會平均工資增長較快。
2、經濟增速放緩的時候,資金需求量小,銀行基準利率下滑,社會平均工資增長放緩。
當然,有些人會說,工資增長和基準利率受多方因素影響,不能過於絕對。嗯,話是這麼瘦,但我們僅看二者在1991-1995年時間段,銀行基準利率高企的時候,社會平均工資也快速增長。而且,眾多經濟學家已經對工資和利率間的關係作過深入研究。
分析數據後,我們定會發現社會平均工資的變化,跟平均貸款基準利率似乎有一定的比例關係。
假定:銀行基準貸款利率: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1:2
也就說,銀行基準貸款利率為1%的時候,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為2%。
考慮到我國經濟已過高速成長期,未來難以複製GDP年度增速為10%的輝煌,小白假設未來40年,銀行基準貸款利率為3%,社會平均工資增長6%,小李工資增長與社會平均工資增長同步。
四
根據前面「小李每個月需要繳納三險1023元,所在的XX公司繳納3210元」。小李自己第一年需要交12276元,所在XX公司交38520元,以後逐年遞增6%。現在,讓我們算算小李未來40年將繳納多少錢吧!
40年時間,小李個人繳納190萬元,所在XX公司繳納596萬元,個人養老金基礎帳戶合計786萬元。
當然,這裡的前提是小李40年不換公司,而且工資漲幅僅根據社會基本工資漲幅持平。假如小李期間工資實現突破性增長,這筆錢可能更多。
有沒有被嚇到,不知不覺中,小李的「五險」會交那麼多錢!
熬到熬到65歲了,小李就可以領取養老金了。
小李的養老金分為兩部分:
1、個人帳戶養老金:小李個人帳戶養老金有190萬,分120個月(10年時間)發放,每個月發放1.58萬元,相當於一年發放18.96萬。
2、基礎養老金:在每年增長6%的情況下,40年後北京社會月平均工資為6.87萬元。
小李第一年每月可獲得基礎養老金=6.87萬元*(1+1.4112)/2*40%=3.30萬元,第一年可獲得39.60萬元,以後逐年遞增6%。
要注意哦!領取退休的第10個年頭,個人帳戶養老金就沒錢了,小李會突然間發現自己的養老金變少了。(黃色部分)
五
是不是覺得熬40年時間,等養老金很辛苦啊!要是我們「不交養老保險,自己投資理財,自行養老」,結果會怎麼樣?
這得看40年間,小李的理財能力如何?我們根據個人及公司繳納的本金,對應不同投資收益率來計算投資回報金額。
看圖可以明顯發現,不同收益率,最終取得總資產差距非常大,3%收益率下取得1188萬,6%的收益下取得1971萬。
站在65歲這個時間點上,我們會發現辛勤地交了40年養老金的小李一共交了786(190+596)萬元的「五險」,比3%收益率下投資取得的1188萬要少很多。
小李「吃虧」的地方在於每年不停地交錢,可是交上去的錢沒有「複利增長」,因為年輕的小李交的錢都發放給老頭老太了,或者被國家無償借走。
六
似乎自行養老方案勝券在握了,可是「複利」的魔力不只在自行養老方案上奏效,退休後的小李同樣也很獲得它的好處。
不要忘了,小李退休後的基礎帳戶養老金是以一年6%的速度增長的。如果小李的投資收益率僅為3%,低於基礎帳戶養老金的6%,長此以往,小李一定會輸掉這場競賽。
現在問題來了,小李在不同收益率下,自行養老和領取養老金在什麼時間點會達到臨界平衡點呢?也就是自己養自己。
我們以投資收益率3%為例,從領取退休金開始,20年後達到臨界平衡點,小李剛好85歲。若投資收益率為6%,因為與養老金基礎帳戶增速持平,小李自行養老的情況下,可以終身跑贏養老金。
現在,我國男性平均壽命74歲,女性77歲,不過,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醫療技術改進,我國人均壽命也在不斷提升。預計未來,男性平均壽命將提高到81歲,女性87歲。
樂觀預期,現在似乎只有80後、90後的女性採取領取退休金方案最終能夠跑贏自行養老方案。
結論: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自己投資比交40年養老金收益更大。
但我們也不應該忽視個人處置養老金的不確定性。比如是不是能強制每月儲蓄2000多塊錢,而且保證40年不動,再者就是能否合理投資保證投資收益能夠在最起碼3%以上。
可能有人會說:「我投資水平有限,長期只能取得1%的收益率,怎麼辦?」
那我只能說:「老實人,你還是安安心心地交五險一金吧!不要想太多,老了自然有人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