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歡喜喜過大年,老祖宗總結的貼春聯3不做,學習學習、圖個吉利
春節將至,想必很多朋友已經將家裡的衛生都做好了,並且有很多人連家中的春聯都貼好了,家裡煥然一新、喜氣洋洋。現在大家對於貼春聯這些事情都不怎麼講究,只要看著喜慶就行。但是在以前,先輩們對於貼春聯非常講究,這裡面還有很大一門學問。
春聯又被稱為對聯,是我國特有的迎接新年的一種文化形式。既然是對聯,那便有上下兩聯,再加上橫批,其特點是對仗工整,意義深遠,寄予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祝願。貼春聯這個習俗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那時候貼春聯的習俗還沒有現在這麼完善。
那時的春聯還不叫春聯,而是叫做春貼,形式也較為簡單,就是人們在立春那一天在家門口貼上「宜春」二字,後來這一習俗隨著歷史的發展漸漸演變為貼春聯。貼春聯這一習俗,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盛行了。古人們在貼春聯時有許多注意事項,在老祖宗的總結中,貼春聯有3不做,小編這就來分享給各位,讓各位學習學習,甭管有沒有道理,只為圖個萬事大吉。
春聯除了能迎來祥瑞,還能驅邪除災,所以在老祖宗看來,貼春聯是個很隆重的儀式。貼春聯的儀式中還包括了貼福、貼財這一項,通常人們是將春聯貼在門的左右兩側,然後在中間倒貼一張福字或財字。倒貼福字和財字意味著「福到」、「財到」,這是從「福倒」、「財倒」諧音而來。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樂意將福、財倒著貼,因為有的人並不覺得這能帶來好運,在他們看來,倒貼福字就意味著將福氣「倒」出來了,倒出來了不就沒有了嗎?所以他們會將福字、財字正貼於門中間。這就是第一條禁忌,不過各說各有理,大家覺得怎樣貼能讓自己安心就怎麼貼。
第二條禁忌是貼春聯時一定得所有家人都在場。因為以前在貼春聯時還有貼門神這一傳統,門神能守護家宅安寧,將邪祟擋在門外,保佑家裡人平安。據說如果在貼門神時家中有人不在的話,門神就不認識他,在他進門時,門神就會以為他是外人。門神只管家裡人的禍福平安,所以缺席的人就不能得到門神的庇佑。
第三條則是關於貼春聯的時間。春聯並不是什麼時候都能貼,根據老祖宗的說法,人們應該在除夕這一天的上午六點至十二點將舊春聯撕下,並在這個時間裡貼上新的春聯,這就叫做除舊迎新。貼春聯的時間要選得合適,時間選好了,才能迎來最多的福氣,大家一定要注意。
現在崇尚科學,這些禁忌也沒有科學依據,即使犯了也不用太過擔心。不過還是應該注意一下,畢竟大家都想來年順順利利,貼春聯時多多注意,圖個吉利。不知各位對於過年的其他禁忌是否有了解?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