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有那麼高的理論水平?沒有。內在邏輯性那麼強?也沒有。亦或有什麼特高的學術價值?更沒有。這是我幹了十六年植物園,交了幾千萬學費後,用經驗和教訓寫的。也是許多同行們經常向我請教的問題。我很難一一作答。索性寫出來,供大家借鑑。如果這篇文章能讓同行讀者因此僥倖保證了方向的正確性,少走彎路,還能增加收益,恐怕省的就不是200萬元了,而是更多。我浪費幾千萬元買來的經驗與教訓,能為你省下200萬,好像應該沒問題。這是一本書才能徹底說明白的事情。我在這裡只能提綱挈領、點到為止,廢話更不能說。但願你能從這流水帳一樣的羅列中,找到你所需要的。
首先我們說說風口的問題。也許你搞投資,搞花卉旅遊,是因為它是下一個風口。對這個風口的認識,也許是政府提倡的,也許是你的朋友告訴你的,也許是你猜測判斷的。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風口的背後往往是陷阱。
如何看待別人的成功。就旅遊業而言,掉進陷阱裡的人佔90%以上。別人成功,並不代表你就一定也能成功。你怎麼就比那些敗了的人強?但人們往往都很自信,認為自己比別人強。這是人性的特點。其實,別人的成功經驗,往往是在講故事,演繹的成分多,不一定真實。而且運氣的因素往往被忽視。
3
項目怎麼做,聽誰的?一般我們做項目,一是聽領導的,二是聽專家的,三是聽自己的。這都不行,要聽老百姓的。老百姓是誰,是消費者,是市場。領導、專家,我們自己,往往都以自己的需求、感覺代替老百姓的需求與感受。這樣做項目,搞宣傳可以,做市場不行。
4.如何對待政府的產業政策。政府搞社會管理行,搞產業發展不是他們的長項。他們搞的產業政策,多半是拍腦袋瓜殼,是政府官員的自我想像、猜想、臆想,表面上高大上,還符合邏輯,其實不靠譜。跟產業政策風,一定會形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橋斷了,大家都掉河裡了。光伏項目、特色小鎮的例子就是如此。
如何用好專家。真正的專家水平確實高,但僅限於他們從事研究的領域。旅遊項目專業性強,綜合性更強,嚴重的跨學科,跨領域。專家經驗往往顧此失彼。所以我們在頂層設計上,應尊重專家的意見,但不應盲從。雜家比專家更厲害,也許你自己就是雜家,或許你可以請幾個不同領域的專家,在你的牽頭下共同探討。旅遊專家?那沒有,就像企業專家沒有一樣。具體的事情、專業的事情,放心地讓專家做,不要瞎指揮。
提防專家和忽悠大師。有些專家,之所以被稱之為專家,是因在某領域的時間長,有表面上的理論水平,卻沒有實際作戰經驗,還趕不上趙括和馬謖,忽悠外行人還行,和內行人一過招,就露餡。這樣人挺多,比真正的專家多。還有許多策劃大師,其實是江湖術士,忽悠人,騙錢的。這部分人很會講故事,我們要特別注意那些總是講別人成功的案例的人。
注意把握區位優勢。有的旅遊項目之所以不成功,與所處區位有很大關係。我最近參加了一個論壇,上臺管理經驗的成功者,大都來自一線城市和成都、重慶這樣的準一線城市,上海最多。三線以下城市較少。與我同水平的園子,在一線城市,收入可能是我的七八倍,一般省會城市也會是三、四倍。為什麼呢,我的園子處於遼東半島頂部,三面環海,交通極為不便,三小時經濟圈覆蓋人口幾百萬,如果我的四周為陸地,三小時經濟圈人口達到四千萬,我的收入會增加幾倍呢?
不能以投機的心態做景區。旅遊景區投資都比較大,少到幾千萬,多到幾個億、幾十個億。建設期長,收效慢。但我們相當一部分都非常急功近利,想以最快速度收回投資。這一現象在花海旅遊上體現最為明顯。項目是做出來了,因為沒質量、沒特色,只火了一兩年,便門可羅雀。有的甚至一年都沒火過,開門死。
要重視時代的變化,市場的變化。改革開放四十年,整個中國已經由短缺經濟變成了過剩經濟,由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這個現象在近幾年表現的尤其明顯。三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你只要生產出來就有人買的市場已經不存在。你必須質量好,有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旅遊的市場確實比過去大了許多,但供給卻更多了。甚至嚴重過剩。你的景區一開始就可能是過剩產品,遭到市場的淘汰。我們許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變化,並且是越來越快的變化。
要正確認識創新。科技的快速發展,市場變化的提速,人們需求的迅速提高,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的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市場的變化。但我們一定要切記,我們的步伐,必須是紮實基礎上的創新,而不是連走都不會,就想著跑,甚至想飛的創新,更不是花裡胡哨的花架子。現在很多人都在講創新,我看多半都像女人換衣服、弄頭型、擦臉皮、抹口紅式的創新。這種沒內涵的創新,並不能讓女人變得特別可愛。
做景區,不是開中藥鋪,寫八股文。人家去你那玩,是因為你那有特色的,沒玩過。你把景區做的像中藥鋪,ABCD、甲乙丙丁啥都有,即別人有的你都有,別人沒有的你也沒有,那真的不行。一招鮮,就是做旅遊的特點。沒有誰能記住奧運的全能冠軍,單項冠軍比全能冠軍更受歡迎。
別太相信重遊率。其實這是一個假命題。誰去了故宮、兵馬俑還想去第二次?黃山、泰山也是。當然也包括人造景觀,如法國的普羅旺斯薰衣草,加拿大的布查特花園。人家人多,是因為去的人都說好,其他人才去的。你的景區人家去了,都說不咋樣,不去也罷。體驗的項目,休閒的項目,吃、喝、玩的項目才講究重遊率,但還真不是「遊」。遊,是需要新鮮感的。
聚焦才是生存之道。聚焦,你才能把你有限的資金花在刀刃上。你才能把勁用在磨刀刃上。刀好不好使,要看刀刃,而不是刀把,更不是刀背上鑲金貼銀。我過去想幹的事太多,結果乾得好的不多,好的也不是特別好,浪費了太多的錢,牡丹園裡種紫薇沒用,不如只把牡丹種好。
慎重上二次消費項目。領導和朋友一般都勸你多上一些二次消費項目,你千萬要慎重。記住,有一,才有二。沒有一次消費做基礎,吸收大量遊客相對均衡的客流量,二次消費真的難以做好。在花卉旅遊景區裡做二次消費項目多半不行。花謝了,或離城區太遠,你開個飯店,吃了你的飯不能成仙,不吃你的飯也死不了,那還有誰去吃?
千萬不要貪「大」。很多新朋友問我,老孫,你的園子佔地多少,2000畝,哇,肅然起敬!他們哪裡知道,大,讓我不能聚焦,讓我捉襟見肘,讓我顧此失彼,到現在整個園子還顯得那麼粗糙。湖北的一個朋友花了兩個億建個園子,開門兩個月關門,二、三百萬的花種錢都沒賺回來。為什麼?兩萬畝!錢主要修橋修路了。世界最美,最受歡迎的花園多半很小,二、三百畝的算大的。大沒用,精才有用。撒哈拉沙漠大,你去呀?北歐一個個小國家,人們都想著去看看。
接地氣最重要。毛主席說,文藝是為工農兵服務的。老孫頭說,做景區是為老百姓服務的。我們的領導、專家、還有所謂的讀書人,往往把項目做的「高大上」。講什麼思想、理念,那沒用,接地氣,老百姓喜歡才最重要。老百姓是市場,他們認帳,我們才能活著。廣州有個農莊,做的真不怎麼樣,我周三去的,有七八千人。標準客戶是學齡前兒童。兒童才不管什麼思想、理念、文化,他只要好玩。據說,那個農莊老闆也沒啥文化。
注意審美疲勞期。我們2017年不懂這種事,現在許多景區老闆也不懂這個事。我們很多人卻在為開業一、兩年的盛況沾沾自喜,並不知道,三、四年,四、五年後,遊客量會銳減。做的好的,會慢慢回升,做的不好的,就此死亡。人多時是周邊的人圖個新鮮,人少了是看過了,不再來了,慢慢回升,是口碑好,覆蓋半徑增大,有一定的重遊率,但不大。門可羅雀,就是口碑不好,傳播不出去,又沒有重遊率。
一定要保持不斷的精進。天成的和歷史形成的景區,是一勞永逸的,而人造的景區,必須保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水平,以保證市場地位長久不衰。很多開始幾年很火的景區,把賺到的錢去做簡單複製,而不是提升老景區的水平,結果是一段時間以後,新老景區一同走下坡路。
立足長遠,還是立足眼前?這是目前花卉旅遊業普遍需要解決的問題。絕大多數人都立足於眼前,把絕大部分精力用在眼前能賺多少錢上。今年種什麼花賺錢,明年種什麼花賺錢,他們甚至不知道這種做法從長遠的角度看,是不可持續的,是堅持不了多久的。他們大多數人不知道基礎骨架景觀,例如大喬木,對減少花草用量,提高景區質量的作用。
你看到的,可能是假的。眼見不一定為實,因為你看到的也許只是現象或一個不完整的事實。還沒有進入旅遊業的人,在投資預測時大都有一個誤判,以為搞景區很賺錢。沒有的事。你所考察的景區一般都是相對好的景區,或者是景區最賺錢的季節。那些一批批倒下的景區你沒去,景區不賺錢的季節你一般也沒去。
別把自己變成「負翁」。幹景區的人,大都是在其他行業的成功者、富翁。你過去的成功,不能代表你現在也一定能成功。所以千萬別負債投資。一旦失敗,處理資產還會有些剩餘。背上債,你的心態、你的幸福指數都會變。明顯沒有希望的項目,千萬別撐著,不要心存僥倖。撐著,繼續虧損,可能會榨乾你最後的一滴血,讓你徹底變成「負翁」。
22
花卉旅遊景區設計的原則。第一是地形,第二是地形,第三還是地形。選擇好地形,利用好地形,你的景觀效果會倍增,你的投資成本會倍減。在這個問題上,真正懂的,真正重視的人不多。
你的錢準備的充足嗎?你的景區建設需要多少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你很難一次就把景區做成功,你需要糾錯、改錯、調試。打仗要有預備隊,做項目要有不可預見費。留出一部分機動費用,會讓你的項目成功係數增加,也許還因此會救活你的大部隊。
你和你的團隊行嗎?我再次提醒大家,人人都認為自己行,高估自己,這是人性的弱點,老闆的思想、理念、靈活性、性格的堅韌度,還有學習能力對項目的成功與否都是至關重要的的。還有你的團隊,連種花都不懂的團隊,去搞花卉旅遊,恐怕不行。
文章有點長,只能說這麼多了。細說,我可能說一萬字,或寫一本書。我說的這些事,沒幹過的可能不懂,躍躍欲試的人可能不信,失敗了的人心裡最明白。如果你看上幾遍,把它當回事,一千萬的投資,省下二百萬真的沒問題。即使你不做旅遊,搞別的投資,也許,也有用。
此文作者大連孫洪奎,轉自:旅思馬記,推薦關注。
免責聲明:
知學文旅所發布部分內容系網絡轉載,本平臺對文中觀點及準確性保持中立。轉載內容均會註明出處,部分文章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原作者的,僅標明轉載來源,還望諒解,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2013年開始,知學學院針對臺灣文創、商業、休閒農業、文旅度假、民宿和醫養等主題,已開展14次臺灣遊學,參訪了上百個臺灣項目,深度挖掘臺灣軟性內容。此次再次聚焦「文創」領域,深度挖掘文創是如何融入到商業、旅遊、農業、工業各個領域,從薰衣草森林全品牌體系深度考察交流到臺灣文創其他標杆案例,讓考察更實操更落地,深度了解每個項目背後的操盤邏輯及商業模式。
7天遊學,2場Workshop
1家企業旗下9個不同業態品牌
7個文創標杆深度考察
在地體驗,圍爐夜話
薰衣草森林集團旗下擁有薰衣草森林、森林島嶼、桐花村、心之芳庭、好好、緩慢、緩慢尋路、緩慢文旅、漂鳥等9個品牌,含括餐飲、旅宿、婚禮、遊憩、香氛、商品、策展等多元業種。自2001年成立以來,,以產品,空間,服務,活動,溝通等體驗設計獲得消費者的喜愛。薰衣草森林堅持文創產業不能只有理念,經營才是硬實力,一直傳遞「我們很快樂,也要你快樂」的經營理念,以持續的創新能量,每年吸引超過百萬國內外遊客造訪。
誠品行旅——體驗生命感動的住宿
誠品行旅座落於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內,第一家整合人文閱讀、文創展售、音樂電影、綠意自然,體驗生命感動的旅館。旅館大廳按照圖書館的理念設計,房客隨時可以來這裡,自由自在地閱讀。旅館設有104間人文風格客房,主題自然是書。
臺中大毅老爺行旅——與美學共生的新場域
臺中大毅老爺行旅座落臺中人文薈萃之草悟道精華商圈,展現出趣味,融合,時尚的獨有飯店品牌特性,揉合臺中所屬的文化與生活魅力。老爺行旅建築樓高12層規劃出170間精緻舒適客房,藝文展覽空間及義式餐廳,以「藝廊」概念規劃整體空間,簡潔的白色為主軸,黑色鐵件結合之燈束光源畫出了支線,從大廳,客房,餐廳及廊道定位出多元功能的美學場域,除此之外更應用飯店資源突破建築的空間界線,搭配草悟道周邊藝術與在地人文交流特性,提供不同主題展覽與活動運用,讓更多藝術,設計創意人能在這個場域匯聚出多變豐富的藝文能量。
食養山房——尋找生活原本的姿態
食養山房坐落於山間,走的是融合東方禪學風格。以東方禪風為主要基調的用餐空間,不再是簡單的餐廳,而是心靈的宴饗。食養山房所有的食物,都是最應季最新鮮的食材。
7天6晚深度考察,白天全程考察與交流,晚課組織大家一起圍爐夜話,復盤交流,從項目出發,共同探討操盤經驗,從不同視角為自己的項目輸入更多觀點,和大家一起打磨項目,結下深厚友情。
註:具體行程安排以實際情況為準
深度探尋臺灣文創之路
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出發吧...
添加聯繫人微信,了解更多課程內容與安排~!
席位有限!!!
知學學院EREP總裁班、新農文旅操盤手營、知學五代以上長老優先報名
主辦單位:知學學院
聯合主辦:臺灣薰衣草森林集團
出發時間:2019年4月14日-20日
考察區域:臺北&臺中地區
報名聯繫人(手機&微信)
馬瑞15001128115 | zhixue839
掃碼諮詢課程詳情及價格優惠政策
知學開講:掃碼註冊送課程
▽點擊標題,查看更多精彩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