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技術正在改變上海的學校、醫院和社區。
也許過不了多久,上海的孩子就可以在AI機器人的輔助下進行智能化學習和糾錯,上海的醫生們就能利用增強現實(MR)技術進行虛擬人體解剖、術前3D模擬手術,以預估手術的複雜性和風險點。
12月12日,上海首次面向全球公開徵集AI+學校、AI+醫院、AI+社區等10大AI應用場景解決方案,上海市經信委將組織專家對需求方案進行評審,擇優確定一批市級人工智慧試點應用場景。
作為AI+學校應用場景需求方案的發布人,市西中學校長董君武向全球AI界徵集該校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作為AI+學校應用場景需求方案的發布人,市西中學校長董君武走上了講臺,向全球AI界徵集該校基於AI實驗室的課程與教學、基於知識圖譜的教學資源系統、基於知識與能力標籤的題庫系統、智能化自動閱卷系統、學生學習行為診斷與結果評價系統、教師教學行為診斷與效果評價系統等多項需求。
董君武舉例說,他們需要的高中AI課程主要內容與載體包括:聲控或手勢控制的無人機、AI機器人、AI瞄準射擊系統、聲控電梯、醫用AI滴液監控系統、大數據背景下的磁共振食品參數的AI分析等。
在提升效能的學校管理AI系統方面,董君武舉例,比如學生課堂學習情結捕獲、分析及行為優化系統,可以綜合學生語言、動作、行為結果等的心理分析系統,學生聽、說學習中的智能化同聲傳譯系統,學生體育動作的智能化比對、糾正系統,運用物聯網的遠程管理系統等。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副院長李濟宇則帶來了該院在AI+醫院應用場景上的「需求菜單」。
作為醫院代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副院長李濟宇則帶來了該院在AI+醫院應用場景上的「需求菜單」,「菜單」涉及醫學影像、輔助診療、疾病風險預測、醫院管理、輔助醫學科教平臺、健康/慢病管理、藥物挖掘等八個場景。
李濟宇對AI技術的應用程度也提出了明確要求,比如診前的導診導醫機器人、智能病史採集,診中的門診/住院語音電子病歷、醫療語音錄入系統、移動醫護平臺、影像輔助診斷,診後的院後智能隨訪等。
李濟宇重點發布了他們在基於增強現實(MR)技術的手術模擬訓練系統方面的需求,應用場景包括:將MR技術、三維重建及三維仿真技術融化於一體,形成一個完整的手術模擬和訓練體系,提供外科醫生手術示教培訓、術前模擬計劃的虛擬3D環境以及可交互操作平臺,可以逼真地模擬臨床手術的全過程;利用MR技術建立虛擬人體解剖模型,在三維可視條件下直觀地開展解剖教學;提供醫學生和醫生MR環境下的手術示教和訓練等。
發布會上,上海10大人工智慧應用場景、19個具體點位需求和60個人工智慧創新產品集中首發,這是全國首次面向人工智慧應用場景發布「英雄帖」,旨在破解供需兩類主體對接瓶頸,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在上海率先運用,加速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發展新動能。上海目標到2020年,打造6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示範區、60個人工智慧深度應用場景,全力打造國家人工智慧發展高地。
松鼠AI方面表示,他們目前已經開發出AI在教學領域的五大創新技術應用,可以與市西中學進行對接。
澎湃新聞記者在發布會注意到,松鼠AI、乂學教育、西井科技等不少擁有「AI兵器」的解決方案供應商也來到現場「尋求合作商機」。
針對董君武發布的需求,松鼠AI方面表示,他們目前已經開發出AI在教學領域的五大創新技術應用,可以與市西中學進行對接。比如利用物理、數學等學科的知識點拆分技術,來重構孩子的知識地圖。通過知識點掃描,可以讓孩子只學自己不會的內容,幫助他們節省70-80%的重複學習和複習時間,不再讀死書、死讀書。他們在全球首創的對抗模型,還能讓人工智慧老師像阿爾法狗一樣,在平行教室裡自我學習和「進步」。
上海市經信委表示,這次上海發布的10大應用場景領域集中展示AI在特定場景、特定行業中的創新應用,如學校、醫院、園區、社區、工廠、家庭、交通、政務、安防、金融等,整合各類AI技術,打造整體式的解決方案。
上海市經信委將組織專家對需求方案進行評審,確定入選方案並立項,擇優確定一批市級人工智慧試點應用場景,原則上每半年徵集一次;需求單位將納入「上海市人工智慧深度應用場景試點單位」,並優先推薦為當年度本市人工智慧創新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