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椅子對我們來說是司空見慣的物品,不過在我國古代,可沒有椅子這一說的。據文籍記載,椅子的名稱始見於唐代,在唐代之前人們都是席地而坐。
在日常生活中,椅子是最與人貼近的必備品。尤其是設計師對椅子一直情有獨鍾,椅子的研究至今仍未停止,都想要設計出一款讓人坐著最最舒適的椅子。
一些對椅子有一定研究的人早已聽過人體工學椅子的鼻祖Herman miller的Aeron和Embody大名,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中國都享有盛譽。
▲Aeron
▲Embody
越來越多的工作離不開電腦、也逃離不開「久坐」這個話題,所以在解決人類舒適坐、健康坐這個問題上,人體工學椅就極大的發揮到它的作用了。
▲人體脊柱的三種彎曲形態
人體工學椅最常見是工作椅,設計合理的工作椅對於人體背部應該具有以下三點支撐點:
頭頸處有可調整的頸枕實現對前凸頸椎的支撐。上背處有可調整的曲面實現對後凸胸椎的支撐。後腰處有可調整的腰墊實現對前凸腰椎的支撐。
從座椅的功能來區分,休息椅座面傾角大,有利於身心鬆弛,大座面傾角與靠背傾角構成近於平躺的休息姿勢。
對工作座椅而言,因作業空間一般在身體前側,如座面過份後傾,脊椎因身體前屈作業而會被拉直,破壞正常的腰椎曲線,形成一種費力的姿勢,因此傾角不能太大,一般為3度以下。
採用座面適當前傾設計的工作椅會更適合於工作,尤其是辦公室工作,比如對寫字和繪圖用椅的設計,當要求座高較高時,對於傾斜式繪圖桌用椅,前傾角應達到15度以上。
如果背靠角為90度,則相當於座面與靠背夾角為105度,這是坐姿的最小舒適角度,靠背對於脊椎部還能起適度的支持作用,肌肉緊張較小,背部壓力在椎骨上分布也較均勻。
靠背角度 :103一112度
從脊柱正常形態來看,該角為115度較為合適。實際應用中,建議取:閱讀用椅101—104度,休息椅105—108度。
扶手高:座墊有效厚度以上21—22cm
在不妨礙執行某些待定作業的情況下,一般座椅應考慮設置扶手。
扶手的主要功用是使手臂有所依託,減輕手臂下垂重力對肩部的作用,使人體處於較穩定的狀態,它也可以作為起身站立或變換坐姿的起點。
扶手不能太高,否則迫使肘部抬高,肩部與頸部肌肉拉伸;但如過低則實際上使臂部得不到支撐,或者軀幹必須偏斜,以尋求一側的支撐。
最後,希望真正能設計出完美的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 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