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去演講大賽做評委。有位大學生選手的演講打動了我。
他在演講中提及了家庭和他的苦難生活。他說了這樣一句話:「聽過很多人說感謝苦難,因
為苦難讓自己變得強大。但我此刻對苦難只有憎恨,沒有感謝。因為我還沒有戰勝它,沒有
資格感謝它。要是我被它打倒了,怎麼會感謝呢?」
這篇演講最後獲得了一等獎!我想評委們應該都是被選手的立意所打動了。
記得是去年,河北貧困縣的18歲女孩王心儀以707分的優異成績考取北大。收到錄取通知
書時她還在打工賺生活費。
她隨後寫了一篇《感謝貧窮》的文章,看哭了無數人。
其中有一句話是:「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站在人生新的高度,王心儀可以坦然地說「感謝貧窮」。
但那些學習成績一般,沒能考取大學的貧困學子不會說。
那些祖祖輩輩生活在貧瘠的土地上,飽受貧困折磨的人不會說。
因為他們沒有從困境中走出,沒有戰勝貧窮,沒有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果他們說「感謝貧窮」,
那無疑是自欺欺人,誰也不會相信是真心話。
關於感謝苦難、感謝不幸、感謝貧窮、感謝對手等等,類似的雞湯文很多,他們都有一個共
同點,那些站在臺上說感謝的人都是改變了命運,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
在苦難中掙扎,在不幸中沉淪的人是沒有資格感謝苦難的。只有強者才有資格說感謝,因為
苦難真的讓他們變得強大了。而還在被苦難折磨的人還是弱者,要麼被永遠踩在腳下,要麼
努力奮起。
關於感謝苦難和不幸的格言數不勝數,說者皆是功成名就之人。人們往往只感受其中的力量,而沒有在意其前提。
歌德說:「痛苦留給的一切,請細加品味,苦難一經過去,苦難就變為甘美。」品味的前提是苦難已經過去!
貝多芬說:「痛苦能夠毀滅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毀滅。創造需要苦難,苦難是上帝的禮物,卓越的人一大優點就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裡百折不撓。」能把苦難當禮物的人,都是卓越的人!可不是所有正承受苦難的人!
功成名就的人喜歡宣揚苦難的意義,因為唯有此才能顯得他們的胸懷和境界,才能顯示他們對眾生的深切同情與處心積慮的激勵。
任何宣傳苦難的意義只是一種人文關懷罷了,如果我們把它看作成長、成功必經的關口那則是愚蠢至極。
那些留守兒童,父母為了生活,把他們留在鄉下,一年才能見上一面,他們會感謝貧困,感謝苦難嗎?
那些遭遇病魔,身體和精神承受著巨大痛苦的人們,他們會感謝苦難嗎?
那些遭遇不幸,在災難中失去太多太多的人們,他們會感謝苦難嗎?
那些拼盡全力,依然未能成功改變命運的人們,他們會感謝苦難嗎?
如果苦難值得感激,敘利亞的難民不會拼命想逃離戰火,冒著丟掉性命的風險逃離到和平安寧的歐洲。
苦難是一種被動和無奈的選擇。苦難不值得被宣揚,貧苦孩子見過的白眼,足以讓他們自卑到對自己失去信心;遭受不幸的人,痛苦到對未來不抱希望。
在《朗讀者》中,俞敏洪說:「痛苦本身沒有什麼意義,但看它對誰來講。對於溫室裡的花朵來講就是滅頂之災。而對於一棵松柏來講,它能扛過所有的苦難,那才是財富,所謂松柏之志,經霜猶茂。」
小編特別讚賞俞敏洪,無論是當初的考北京大學,還是在創辦新東方的歷程中,他都受盡苦難。但他沒有像那些成功者一樣用光環去包裝苦難。
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與苦難捆綁都是被動的,而主動選擇苦難的人少之又少。曾經有檔綜藝節目,來自生活優越的家庭的孩子去貧困人家體驗生活。
這些富人家的孩子主動去吃苦,只不過是想鍛鍊自己,父母也只是希望讓他們體驗一下窮人的生活,以珍惜現在的所有。
而那些真正生活在貧困之中的孩子無時無刻不渴望早一日結束這樣的生活,擺脫貧困,改變命運。
誰願意生來貧窮,過苦難日子。都說寒門出貴子,但誰願意出生在寒門呢?看一看,北大清華的學生有多少來自於寒門呢?優良的環境才更能促進一個人的成功。
所謂逆境出人才,只是片面之詞而已。多少人都被逆境所拖累,如果他們的條件好一些,人生則完全不同。
無論如何,如果有可能的話,我想人人都願意生活在富足和美好之中,誰都想人生的旅程一帆風順,不願意撞得頭破血流,苦苦尋找出路。
曾經在朋友圈刷屏的《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講述了一位來自小城鎮的大學生在上海求學和生活的心路歷程,其中有一段話是:
我可以忍受城市同學的嘲笑,可以幾個星期不吃一份葷菜,可以周六日全天泡在圖書館和自習室,可以在周末自習回來的路上羨慕地看著校園舞廳裡的成雙成對,可以在寂寞無聊的深夜在操場上一圈一圈地奔跑……我擁有一份工資的時候,我會和你這個生長在都市裡的同齡人一樣——做一個上海公民,而我的父母也會為我驕傲,因為他們的孩子在上海工作。
多少人都是如此,一出生就遠遠落後,別人習以為常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是奢望,拼命努力的18年才能安然地和別人坐在一起喝咖啡。更多的人則是永遠都沒有這份心情。
周國平說過:「一個人只要真正領略了苦難中的絕望,他就會明白:一切美化苦難的言辭是多麼的浮誇,一切炫耀美化苦難的姿態是多麼地做作。」
苦難絕對不應該被感謝被稱讚,如果可以選,誰也不會選它。因為苦難不具有提高人精神韌度的優點,實際上,許多人缺乏內在的精神動力,常常被苦難摧毀,唯有少數具有強大意志力的人能被苦難激發出活力,精神上更加強大。
苦難和不幸從來都不是什么正能量的東西,為何要感激?如果要感謝,是感謝在苦難和不幸中奮力掙扎,堅持向上的自己。
就像演員王凱在領獎臺上說的那樣:我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我自己。我要感謝這十年當中的我,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堅持過來了,我未曾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