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過得飛快,還記得五年前這班學生剛入校時稚嫩的模樣,似乎轉眼之間,他們已成長為六年級的少男少女。豆蔻年華的他們,進入了青春初期,煩惱也就多了起來。
01
昨天下午第三節課,打了上課鈴,我走進教室。站在講臺前,我習慣性地掃視了一下全班學生,發現坐在第一排靠窗座位的小L在抹淚。她的雙眼和小臉頰因為她用雙手不停地擦拭而通紅,可是她的淚水還止不住地汩汩外湧。
她是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子,她課下常常與男生開玩笑、打鬧,甚至於搞惡作劇。有時,惹得她不高興了,她來向我告狀,我也沒有見過她哭得如此傷心呀?
在我疑惑的當兒,前排的快嘴Q向我匯報了她哭的原因。原來剛才的課間,小Z對小L說「LL(班裡一名比較帥氣、活躍的男生,曾有女生表示喜歡他)向另一女生求婚了,你知道嗎?」其實是句玩笑話,誰知聞聽此言,小L臉色瞬時陰沉下來,接著就哭泣不已。
就這事兒?我一開始有些納悶,隨即便明白了。再怎麼說,我是成年人,當然比這些孩子們見識的要多,猜也能猜個差不多。我不能在課堂上公開詢問小L這事,心裡琢磨著應該怎樣去疏導她。
02
下課了,我悄悄把小Z叫到辦公室,問她到底怎麼回事。果不其然,小Z說,小L曾和她說過喜歡LL,還讓她保密,不許告訴別人。所以,當小L看到LL和別的女孩子親密無間地嬉鬧,再聽到小Z的話,她就不開心了。
現在的孩子們是不是看的言情影視劇太多了?我感嘆著,但並不大驚小怪。我知道,在他們這個年齡階段,女孩子比男孩子要早熟,她們會對男生關注多了,會產生朦朦朧朧的好感和莫名的喜歡。(不單單是我們班有這種暗戀事件,就在上周,同事梅圓滿地平定了她班一個女生的 「情書風波」。)
這種情感具有獨佔排他性,一旦發現自己喜歡的人不喜歡自己,或是被別人「搶」去,那種失落與沮喪怎麼能受得了?只能傷心難過,以淚洗面了。不過,我更知道,這種情感不會保持長久,只是曇花一現,像霧像雨又像風,終有一天無影蹤。
孩子們畢竟還小,悲痛欲絕是暫時的,他們會被別的事物吸引,把這種情感拋棄於腦後了。因此,我覺得如果我過於熱心地重視、關心此事,不僅會把這事擴大,還會增加小L的心理壓力。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順其自然,找個適當的機會私下與小L談談。
今天的小L看上去又恢復了她本來的快樂面目。大課間,我看到她和夥伴們嘰嘰喳喳地說笑著。她性格外向,不是那種把心事放在心底,時時處處掩飾自己的孩子。我放心了。
03
十二、三歲,對異性的情感正在萌芽時期,需要家長和老師正確引導他們。如果引導得不恰當,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看來,對這班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勢在必行。
打著上面這些字的間歇,我想起同事梅說她一位同學兒子找女朋友的事。梅同學的兒子到了結婚的年齡,他媽託熟人給他介紹了好些女孩子,他就是不去相親,他媽怎麼勸也不聽。他媽急了,問他,你到底想找個什麼樣的女孩子?
這個內向的小夥子沉吟了一會兒,說,我想找姚瑤那樣的。姚瑤是誰?她長什麼樣?你怎麼認識的?在他媽的一連串追問之下,小夥子訴說了他埋藏在心中十多年的暗戀情結——姚瑤是他小學同學,是曾做了三年的「同桌的你」。
暗戀一個人十多年,聽上去很美——或許,這只是個個案?
(感謝您的閱讀,本文由雨霖泠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品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