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相關知識【三】

2021-02-19 繁峙縣楹聯學會

合掌是指一副對聯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時出現詞義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複的字、詞。

一副對聯,必須上下比的詞語異義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聯時,有人誤認「詞類相對」,以為上下聯意思相同才是對仗工穩,其實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對聯不管長短,字數總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間裡重複一件事,還有什麼意思?所以,合掌是對聯的第一大忌。

比如:

五湖傳喜訊;

四海送佳音。

「五湖」與「四海」同指廣闊的地域,「傳」與「送」意思相似,「喜訊」與「佳音」更是同義詞。這樣的對聯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麼好,讀起來也讓人覺得味同嚼蠟!就沒意義了。

同義相對謂之合掌,這是楹聯創作之大忌。對聯是一種非常嚴格的對仗,音韻、平仄、詞性、詞義和意思都要形成一種對仗,其中意思的對仗是「隱性」的,不是在局部 「音韻、平仄、詞性、詞義」上能看出來的。上下聯「合掌」,就意味著在內容上偏向單方面,像是兩個手印疊合,這無疑是「內容對仗」的一大缺陷。

出句與對句的句意相同。古今詩律聯家認同一致的是「兩句不可一意」,即「句意相同」就是合掌。例如: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古人評曰:「造語雖秀拔,然上下文多出一義。」 「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力錘頑石方逢玉;盡撥寒沙始見金」等均屬此類。今人也有,如 :「室滿歡愉,兒祝爹娘同壽考;庭饒喜慶,女祈父母共康寧。」含義不二,惟一的區別是「兒祝」和「女祈」,兒、女又同是做壽者的孩子。上下兩句中所有詞語的詞義完全相同,是典型的「合掌」。還有:「神州千古秀;赤縣萬年春」。對仗很工,但神州與赤縣均為中華別稱,詞義乃同,千古秀和萬年春的含義也無本質區別,內涵一樣。因此,是一副「合掌」聯。

上下兩句中有意復的字,也算合掌。上下兩句中部分詞語意思相同,也是合掌。

在楹聯創作中,只要注意掌握好聯意和詞義的運用,即上下聯不重複表達內容,對仗不用同義詞,「合掌」的情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張二才,又名張盡孝,1962年出生,大營鎮河南村人,農民,讀書不多,愛好詩詞楹聯,喜歡韻律,  假裝斯文。山西省楹聯藝術家協會會員,繁峙縣詩詞協會秘書長,繁峙縣楹聯藝術家協會主席。

主編:張二才   

副主編:李愛平

編委:張鵬   王春豔    武燕雲    王文霞

宣傳:楊金堂   王國芳

編輯:王莉紅   趙寒

                                    

                                  


相關焦點

  • 【楹聯知識】之《楹聯技法一》
    用疊字法作楹聯,可以生動地表現楹聯的意境,語音上和諧悅耳,節奏明朗,韻律協調,具有個情達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強楹聯的藝術魅力,獲得特定的表達效果。在楹聯創作中,疊字法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幾乎隨處可見。比如: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這是蘇州網師園的一副疊字楹聯,全聯從縱和橫的角度描寫了該園山重水複、鳥語花香的美景和遊客流連忘返、戀人們卿卿我我的境況。
  • 作楹聯是開心樂園
    《做楹聯是開心樂園》我連著幾天在做對聯,每天做朋友的對聯五幅左右,感到既動腦子又開心,有的要反覆推敲,要絞盡腦汁,既要講平仄,又要講寓意,既要大眾化,又要有新意,有所創新。把對聯做完以後,有朋友點讚,有朋友支持感到滿足了。
  • 合川:楹聯文化進校園 傳承文化又提高教學質量
    書畫家現場書寫引起孩子們的興趣。通訊員 邱雲春 攝近日,重慶市合川區雲門街道萬家小學邀請區楹聯學會開展「楹聯進校園·墨香飄萬家」送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為師生講解楹聯相關知識,並現場創作書畫作品。「和諧社會春風暖 誠信人家喜事多」「勤為事業千秋訓 信是人生一字師」……孩子們認真研讀作品,並記在本上。孩子們告訴筆者,這些楹聯好讀好記,還特別有內涵,說出了很多人生道理。
  • 記全國優秀楹聯教師山西新絳西街實驗小學副校長吳海霞
    * 換玉杯」聯觀世相(116)揭曉 方留聚主評 本期題目:別了川普,來了拜登相關連結:(1)記2020年全國楹聯教育精英榜人物陳寶玉 遼寧大連王新波(2)十載白師開雅徑,一園紅蕾沐聯風·記白城師範學院宋彩霞教授(3)十年一日竹精神——記全國優秀楹聯教師江蘇太倉周黎霞
  • 詩詞楹聯高手看過來啦!請看2021年春聯暨蓮花山景觀楹聯徵集啟事
    廣西楹聯學會書畫院二、 徵集內容(一)2021(辛丑)年春聯;(二)三門江國家森林公園景點楹聯;(三)古亭山森林公園景點楹聯。三、作品要求(一)應徵的作品應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性、藝術性並重,契合徵集內容賦予的主題。
  • 關於徵集紫陽縣「開心農場」休閒農業園區楹聯的公告
    為提升「開心農場」休閒農業園區的文化底蘊和內涵,特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有關楹聯。現將相關事項公告如下:一、徵集時間2019年8月10日—2019年10月30日二、楹聯位置(一)紫陽縣「開心農場」休閒農業園區大門楹聯1幅;(二)「紫陽縣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大門楹聯1幅。
  • 三門峽市楹聯學會會員新作選登:3.李永清 4.張明學
    相關連結:三門峽市楹聯學會會員新作選登:1.郭永和 2.張曉炳      作者簡介:李永清,河南夏邑人,河南能源義煤集團調研員。題六尺巷(新韻)克己化幹戈,一札呈現心胸廣;睦鄰成典範,三尺鋪開世道寬。敬輓余光中先生一瓢江水,淚濺鄉愁四韻;四度空間,煙籠國恨一灣。題梅花凌寒一笑春先佔;弄影三吟曲未終。       作者簡介:張明學,字鑑之。
  • 尋找每日最美楹聯「同題彩虹」
    尋找每日最美楹聯「同題彩虹」出句:浮雲盡處,驟雨停時,一橋生七彩(光隱先生)對句:對句格律要求:中仄中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參與說明指導思想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傳播格律詩詞知識」為指導,依託微信圈子、公眾號、百家號、今日頭條等平臺
  • 浮梁縣詩詞楹聯學會召開徵稿評選頒獎暨工作年會(多圖)
    大江網/景德鎮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餘文高報導:12月13日,浮梁縣詩詞楹聯學會「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徵稿評選頒獎典禮暨工作年會在該縣新平中學三樓會議室召開,本次應徵獲獎全體作者、浮梁詩詞楹聯學會理事和部分會員及詩詞楹聯愛好者近30人與會,景德鎮市詩詞楹聯學會相關領導應邀蒞臨會議指導。
  • 湖南省楹聯教育種子名師培訓班舉行結業儀式
    7月22日,為期三天的湖南省楹聯教育種子名師孵化工程培訓班完成各項教學計劃,圓滿結束。結業儀式在長沙市雨花區楓樹山中航城小學舉行。嶽麓燃情,種子孵心,弘揚國粹皆因責;湖湘樹德,師風化雨,傳播楹聯不厭勞。據悉,115名來自全省各市(州)的中小學教師參加了這次培訓。
  • 清代楹聯精品欣賞
    到了清代,楹聯開始興盛起來。尤其是文人雅士,皆多自撰自書聯語懸之堂廡,或頌君恩或緬祖德,或書格言警句自勉,或書清詞麗句為賞,或發感慨寄託幽思。楹聯當初大都是書就後鐫刻在建築物上的一種裝飾。直到明代晚期,楹聯或春聯往往又刻制在木板或竹片上,成為一種庭院式飾物。而書寫於紙或絹的以供室內懸掛的對聯形式,則是明末清初間才開始漸漸流行起來的。所以,楹聯在很大的範圍內依附於建築,同時也提高了建築物的品位。1. 在清代楹聯中,運用字體最為頻繁的是行書、隸書和篆書。3.
  • 三門峽楹聯學會會員新作選登:9.張淑梅 10.康新娟
    相關連結:三門峽市楹聯學會會員新作選登:7.馬小換 8.張新芳      作者簡介:張淑梅,楹聯詩詞愛好者。題大禹闢三門,導百川,三過家門而治水,公而忘我,心懷天下得天下;鑄九鼎,安萬邦,九擎農鋁乃豐食,勤乃興國,帝作聖賢領聖賢。題砥柱塊壘定波心,任他駭浪驚濤,我自逢危引路;柱峰擎宇甸,縱你暴風驟雨,吾仍聚力凝神。
  • 梁石先生楹聯詩詞選登
    重要連結:* 歡迎您訂閱2020年中華楹聯報! 三、題靈石紅崖大峽谷站靈石最高處,大喊一聲,山鳴谷應;看紅崖盡綠時,暢懷四野,心曠神怡。 四、題永濟鸛鵲樓白雲化羽,白鸛凌霄,白日依山詩萬古;黃鵲遊天,黃花遍地,黃河入海景一樓。
  • ...市楹聯藝術家協會李德和、高德金和相瑞軍三位藝術家為客座教授
    2020年11月29日下午,青島農業大學聘任客座教授儀式在學術交流大廳舉行,聘任青島市楹聯藝術家協會的李德和、高德金和相瑞軍三位藝術家為青島農業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青島農業大學校長宋希雲、青島市楹聯藝術家協會主席李文龍出席了本次儀式。
  • 懷化市詩詞楹聯家協會原創楹聯、詩詞讚頌戰「疫」醫護工作者
    懷化市詩詞楹聯協會深為感動,以格律詩、詞、楹聯為其所做貢獻讚頌。●崔鋼兵楹聯懷化市二醫院之歌.馳援黃岡戰疫魔,堅守五溪護鄉親醫者仁心舉戰旗,馳援三鎮,汗灑黃岡,捨生忘死展雄風,憑中西結合,巧施二法,眾志築銅城,敢把疫魔除,妙手傳奇,春回怡百姓,歌謳勝利觀龍舞;藥之正氣驅來敵,保衛五溪,人懷赤膽,救老扶童弘大愛
  • 北京楹聯——直擊大都市楹聯創作骨幹精品力作,今天看北京
    但是,有一個群體他們是傳統文化的守望者,在經濟和物慾的大潮中,傳承著楹聯文化。在經濟大潮中他們只是滄海滄海一粟,和腰纏萬貫的土豪比他們是天下寒士,可他們精神飽滿,豪情滿懷,生生不息,是不滅的火種,讓楹聯文化薪火相傳,得以傳承光大。今天我們來看看由北京市楹聯學會推薦的10位楹聯愛好者的100副作品,或俗或雅,紙短情長,意深境闊,基本代表了當今北京市楹聯的創作水平。
  • 利川毛壩四溪村打造詩詞楹聯庭院
    恩施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杜瑞芳、杜苗)青山綠水之間,小村田舍整潔,家家戶戶門外貼對聯,一幅幅詩詞畫掛在堂屋裡……6月4日,記者在利川市毛壩鎮四溪村看到,該村以傳統詩詞文化為依託,營造出學楹聯、用楹聯、賞楹聯的濃厚氛圍。為了讓村落景觀與人文內涵共生,今年77歲的利川市詩詞楹聯學會毛壩分會會長馮志成,從2016年開始致力於打造詩詞楹聯庭院。
  • 讓楹聯藝術承下去
    今年64歲的他有一個心願:讓中國楹聯書法藝術永遠傳承下去。   王慶新 1948年生,山東省嘉樣縣人。字少穎,號偏方齋主人,現任北京華夏詩聯書畫院院長,中國詩聯書畫出版社社長,中國楹聯學會顧問。自幼喜愛傳統文學,尤喜楹聯、格律詩詞,從1988年起,先後出版專著及主編、執編各類書籍70餘部,包括《古今神童才女妙對》、《天下趣聯三百笑》、《祥酒杯徵聯集萃》等。
  • 林秀芳:楹聯生韻滿校園
    但這倒不是難事,作為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山東省「網際網路+教師專業發展」傳統文化工作坊主持人之一,林秀芳已與傳統文化結緣多年,並一直紮根一線,從事相關教育研究,尤其是對楹聯教育更是熟門熟路。楹聯雖小,但易學、凝練且資源豐富,不僅能快速為師生打開一扇通向優秀傳統文化的大門,更能激發師生對母語文化的熱愛,促進其文化素養的提升。這對高區二小的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 古代端午節,楹聯雅事幾則
    01 楹聯,也叫對聯、門對、桃符、楹帖等。 最早的楹帖源自唐代,莫高窟藏經出土文獻中有「三陽始布,四序初開」之語。 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國主孟昶非常喜歡撰寫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