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9月1日,貓眼聯手微博發出暑期檔電影數據:43天暑期檔,總票房36.09億元。對比2019年的暑期檔176.44億,2018年暑期檔總票房138億,2017年暑期檔總票房124.14億,今年的業績堪稱慘澹。
這是一個意料之中的數字。今年7月16日,電影院才被允許開業。開業前期,影院有嚴格的復工條件,須全程戴口罩,上座率不超過30%,片長超過2小時須中場休息,日排片場次減少一半。直到8月11日,影院上座率放寬至50%。
36億總票房中,《八佰》一部電影在暑期檔票房20.07億,佔比超過半壁江山。
暑期檔區間為6月1日至8月31日,向來被院線、片方視為「兵家必爭之地」。與往年湧現出《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不是藥神》《戰狼2》《西紅柿首富》等一批大片的熱鬧景象相比,2020年的暑期檔,《八佰》之外再無爆款。
《八佰》之外無爆款
8月21日《八佰》上映,截至今日發稿,票房20.41億元。也是今年電影票房最高的影片。
今年暑期檔,大多數電影無波無瀾。暑期共有69部新片上映,還有41部重映影片。除《八佰》外,票房第二名為《我在時間盡頭等你》4.3億,第三名為《哈利波特與魔法石》1.85億。上映影片中,以小成本劇情電影和重映電影居多,並未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
《八佰》的上映,在今年被寄予了厚望,也在影片之外上演了與電影一樣的悲壯感。上映之前,華誼兄弟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喊話說「有擔當的公司應該拿出強有力恢復市場動力的影片,來進行整個電影市場的復工。」
上映之後,《八佰》的表現加深了影視行業對市場的信心。原計劃2020年春節檔上映的幾部熱門電影《姜子牙》《奪冠》《木蘭:橫空出世》,逐漸宣布定檔國慶期間。
暑期檔後,9月份的電影市場上,依舊沒有國產大片的身影。目前9月已經定檔有《通往春天的列車》《麥路人》《我的女友是機器人》等小體量電影,以及《信條》《輝夜大小姐想讓我告白》等進口片。
上影節期間,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表示,目前電影行業的開機率很低,儲備片能支撐到明年3-4月,暑期會有一批獻禮片,但之後的檔期就會比較空。
多位影視大佬同在上影節論壇表示,疫情造成的生產停滯將會帶來「片荒」。這一影響將會在明年下半年或者後年出現。整個行業的生產節奏都被打亂了。
院線上座率仍不高
大片不願意在近期上映,與當前影院的上座率有關。
8月底,經濟觀察網記者在北京三環附近一家影院看電影,影院仍嚴格執行隔開坐人的政策,每兩個人中間,座位被膠帶粘住,100人的場地,最多能坐50人。
貓眼統計數據顯示,迄今為止,仍有15%的影院未復業。今年暑期檔放映總場次不及去年50%。
對於投入重金的片方而言,上座率先天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冒然上映,能否收回成本,是縈繞在他們頭頂的難題。同為戰爭題材,且提名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1917》上映時,市場反應並不明顯,當前總票房為6862萬元。
即使選擇冒險的《八佰》,也在發行方式上採取了保守的做法。在點映早期,就有影院反映,點映時只有去年年票房在1000萬以上(含1000萬)的影院才有資格參與《八佰》放映。8月17日之後,部分年票房在1000萬以下、200萬以上的影院才可以參與進來,不同影院收到密鑰的時間也不確定。
《八佰》上映前,單日總票房最高時也不過5000多萬元,市場仍有頗多顧慮。
《八佰》的製作成本為5.5億元,業內測算,《八佰》票房達到15億左右可以收回成本。截至發稿,上映12天,《八佰》票房20.41億元,已經收回成本。
對於出品《八佰》的華誼兄弟,這次也算是賭成了。根據華誼兄弟對外公布了《八佰》的預計收入公告,截至2020年8月25日,《八佰》累計票房收入超過11.55億元,華誼來源於該影片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為2.05億元-2.45億元。若《八佰》票房最終有望衝上30億,那麼華誼將獲得的收入為5.32億元-6.36億元之間。根據華誼兄弟2020年半年報,今年上半年營收3.2億元,同比下降69.88%,依舊處在虧損狀,虧損至2.31億元。對於華誼兄弟,《八佰》也將成為救命稻草。
經歷過2018年的稅務風波,2019年的資本遇冷後,電影行業在2020年又遇到疫情黑天鵝,遭遇慘澹暑期檔。接下來,國慶檔能否回春,目前依然沒有明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