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醫院西院一半以上出院病人為非上海本地人口,這一數據意味著...

2020-12-19 東方網

原標題: 華山醫院西院一半以上出院病人為非上海本地人口,這一數據意味著什麼?

  對於虹橋商務區「大會展」「大交通」「大商務」的「三大」,人們已經不再陌生,你可知道,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東風的勁吹之下,虹橋商務區正迎來大健康產業前所未有的發展大機遇。記者從虹橋商務區獲悉,這裡正在崛起以南部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為龍頭的大健康醫療服務業集群和以北部上海康德萊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的醫療器械研發與產業化基地。

  背靠長三角地區3億人口的龐大需求和強大的製造業基礎,兩大產業板塊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和上海市印發的《關於加快虹橋商務區建設 打造國際開放樞紐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是他們做大做強的「定星盤」,為今後的快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南虹橋大健康醫療服務業顯山露水

  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地處南虹橋的閔行區華漕鎮,記者在現場看到,建設工地上一派熱氣騰騰,好幾棟大樓已經結構封頂。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傑介紹道,上海市衛健委為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制定了「1+2+10+X」社會辦醫發展規劃,即1個醫技共享服務平臺、2家國際綜合醫院、10家高端專科醫院、X家綜合或專科門診部。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規劃用地100公頃,其中一期用地42公頃,二期用地58公頃。預計到「十三五」末,將率先有5家專科醫院建成。

  「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的定位既是上海健康服務業集聚發展的重要平臺,也是上海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載體。從已經投入運營的華山醫院西院傳來一組數據就是最好的佐證。」楊傑介紹道,華山醫院西院在過去一年間,共計完成15萬人次的門診量,出院病人達到1.1萬人次。統計顯示,出院病人中50%以上為非上海本地人口,其中不少來自蘇浙皖三省,而對比市衛健委的統計,全市三甲醫院非上海本地人口的就醫比例約為37.8%。

  另據他介紹,長三角地區不僅僅為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提供了就診病人,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大健康醫療服務業的發展也離不開長三角的聯動:在一期已經投入使用的醫技門診大樓內,提供第三方檢驗和病理診斷服務的千麥博米樂醫學檢驗所,最早就是在杭州成立,目前,它在杭州、成都、江蘇都有連鎖機構。思俊外科診所,由創立於杭州的張強醫生集團所開設;美中嘉和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與蘇州大學合作,開展醫技人員的培訓;美視美景眼科中心在浙江、安徽也有布局。楊傑還介紹說,目前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已經建立了強大的信息平臺,能與長三角地區的公立三甲醫院進行信息互通,並開展異地結算。

  北虹橋崛起醫療器械研發與產業化基地

  生物醫藥目前已經被嘉定區列為繼汽車之後的又一重點發展行業,截至今年5月,嘉定區共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99家。地處北虹橋的嘉定江橋鎮,以上海康德萊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的醫療器械研發和產業化基地正在崛起,成為虹橋商務區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的另一重要一翼。

  上海康德萊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從事介(植)入領域的醫療器械研發與生產,今年11月8日,它迎來了港交所主板的上市。公司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王彩亮對記者說,企業近年來從國外醫療器械巨頭那兒搶到不少市場份額,發展勢頭迅猛,這一切,離不開當地政府對企業的精心呵護。比如企業要建設公租房,以滿足外地來滬員工的住房需求,就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幫助。

  「今年8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擴大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試點工作的通知》,將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試點擴大到含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在內的21個省區市。這對於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來說,更是重大利好。」王彩亮接著說,「這意味我們把研發放在上海,把生產放在長三角的政策瓶頸已經突破。與長三角地區的先進位造業聯動,能夠大大降低企業成本,也能夠更好地響應當地客戶。」

  在這一利好的推動下,企業在目前研發投入比例已經佔到全年銷售額10%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加大力度。「醫療器械行業的產業鏈中有很多初創企業,有好的想法卻受制於投入,無法展開拳腳。為此,我們正在著手搭建一個孵化及轉化平臺,目前入孵企業已有珠海德瑞、璞康醫療、七木醫療等近10家。我們的長期目標是從中培育2至3家上市公司,從而讓上海康德萊成為一家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球知名介(植)入醫療器械集團。」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西院迎來進博會第一次醫療演練
    接到會場內打來的急救電話,醫院內相關醫護人員迅速行動,從救護車開至醫院門口到傷員被送至重症監護室(ICU),用時不過5分鐘——不久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西院迎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第一次醫療演練,全新打造的急救綠色通道為即將舉行的盛會做好了準備。
  • 華山醫院西院6月8日起試運行
    宣告了華山西院的開張試運行。上海市腦疾病中心華山醫院領銜整合上海腦疾病基礎與臨床學科優勢資源,加強全市腦疾病研究。2018年3月,教育部同意支持復旦大學建設「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希望培育國際「領跑」學科,服務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國家戰略。華山西院將作為國內神經系統疾病最高水平、最大規模、最先進設施和最強人才梯隊的醫教研綜合體之一,為打造國家臨床神經科學中心作貢獻。
  • 上海公立醫院改革大幕開啟 華山醫院北院正式開診
    東方網12月19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4年前,上海正式啟動「5+3+1」郊區醫療資源布點調整項目。昨天,隨著華山醫院北院和瑞金醫院北院在顧村、嘉定的同時開診,4家新建於遠郊的三級醫院已經啟用,上海初步實現了全市各區縣都有三級醫院的目標。伴隨著新醫院的運營,上海公立醫院改革的大幕已然開啟,「醫藥分家」、「管辦分離」等破冰之舉紛紛邁出重要一步。
  • 華山醫院西院試運行 7月開放部分門診需網上預約
    今天上午,地處閔行區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的華山醫院西院宣布開張試運行並舉行義診儀式。華山西院定位堅持公益性,依託國際醫學園區,對接國家腦計劃,將打造國家臨床神經科學中心、長三角創傷醫學中心及大虹橋區域醫療中心。
  • 華山醫院西院啟動試運營 設神外、皮膚等優勢學科
    圖片說明:華山醫院西院(腦疾病中心)啟動試運行。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1月17日報導:從「滬上之冠」到「全國著名綜合性醫院」,中國人在上海創辦的第一家醫院「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暨醫學堂」已歷經110年滄桑。
  • 在線問診量位列上海第一,網際網路醫院「華山速度」是如何練成的?|...
    因新冠疫情的關係,非接觸式經濟形態異軍突起,網際網路醫院跑出了「加速度」。目前,上海已獲批上線43家網際網路醫院,有三甲醫院,有社區醫院。醫院紛紛開闢「網絡第二戰線」,運行大半年到底給患者帶來什麼?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網際網路醫院頗有看點。
  • 華山醫院西院試運行 門診全部採用網上預約制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海新虹橋地區新增一家「重量級」醫療機構。昨天上午,地處閔行區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的華山醫院西院啟動開張試運行暨大型義診活動。華山西院作為國內神經系統疾病最高水平、最大規模、最先進設施和最強人才梯隊的醫教研綜合體之一,將努力對接國家腦計劃,打造國家臨床神經科學中心、長三角創傷醫學中心以及大虹橋區域醫療中心。副市長翁鐵慧出席試運行儀式。作為國家衛健委、上海市「委市共建」重大項目,華山西院立足大虹橋、輻射長三角。
  • 華山醫院西院昨起試運行 門診全部採用網上預約制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海新虹橋地區新增一家「重量級」醫療機構。昨天上午,地處閔行區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的華山醫院西院啟動開張試運行暨大型義診活動。華山西院作為國內神經系統疾病最高水平、最大規模、最先進設施和最強人才梯隊的醫教研綜合體之一,將努力對接國家腦計劃,打造國家臨床神經科學中心、長三角創傷醫學中心以及大虹橋區域醫療中心。
  • 華山醫院慶祝建院110周年
    人民網上海11月18日電 (記者姜泓冰 龔莎) 從「滬上之冠」到「全國著名綜合性醫院」,從14畝土地2幢小樓到第4個院區即將建成運營,從中國人在上海建立的第一所醫院「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暨醫學堂」到今天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110年風雨,帶給一所醫院的,不是滄桑老邁,而是厚重文化傳承和生生不息的精神特質。
  • 考研專欄 | ②華山宣傳篇--華山21考研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坐落在靜安區烏魯木齊中路,前身為「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暨醫學堂」,現有總院、北院、東院、西院四個院區和一個江蘇路分院。醫院建設有10個國家重點學科,20個重點專科,重點實驗室、各類研究所、中心近20個。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手外科、感染科、皮膚科為華山五大王牌科室。
  • 在線問診量位列市級醫院第一,網際網路醫院「華山速度」是如何練成的?
    因新冠疫情的關係,非接觸式經濟形態異軍突起,網際網路醫院跑出了「加速度」。目前,上海已獲批上線43家網際網路醫院,有三甲醫院,有社區醫院。 醫院紛紛開闢「網絡第二戰線」,運行大半年到底給患者帶來什麼?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網際網路醫院頗有看點。
  • 張文宏所在上海華山醫院是怎麼抗疫的?
    「華山醫院感染科厲害啊,就是張文宏教授那個醫院吧?太好了!」 這是華山醫院醫療隊在武漢時常聽到的一句話。 其中毛日成、張有志、李先濤等3位首批戰鬥在上海公衛的專家在隔離觀察期滿後,又轉戰武漢,進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ICU,這裡收治的病人都是其他病區轉運來的危重症患者。
  • 多項指標名列前茅 網際網路醫院「華山速度」是如何煉成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非接觸式經濟形態異軍突起,網際網路醫院跑出了「加速度」。目前,上海已獲批上線43家網際網路醫院,其中有三甲醫院,也有社區醫院。醫院紛紛開闢的「網絡第二戰線」,運行大半年,到底給患者帶來了什麼?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網際網路醫院頗有看點。
  • 危重病人被逼出院:異地就醫必須出院後報銷
    異地就醫,必須出院後報銷  危重病人被逼出院的醫保難題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某政府部門公務員葉先生,1997年退休後與老伴到南京跟女兒一起生活。然而,近期發生的一次意外卻徹底攪亂了這一大家子的生活。
  • 華山醫院一線醫生:目前沒有明確的特效藥 別期待夏天病毒自然消亡
    2020年1月23日,人口超千萬、華中地區交通樞紐、中部核心城市—武漢一聲令下封城,被國際輿論點評為「Unprecedented(史無前例)」。緊接著是十天建造完成的火神山醫院的「基建奇蹟」,定點醫院增加床位供應,數十座方艙醫院接連建成,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源源不斷的支援武漢,成建制、成規模的接管了多個科室。
  • 華山醫院一線醫生:目前沒有明確的特效藥,別期待夏天病毒自然消亡
    華山醫院感染科在中國傳染病領域裡面連續九年排名第一,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也是此次上海防疫的負責人、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此次華山醫院先後派出四個團隊支援武漢,接管了武昌方艙醫院和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重症監護室。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王毓國攝這是一個帶著寒氣的深夜採訪,馬昕十點多回到駐地酒店後,接通了電話。
  • 華山醫院:百餘年中的每一次逆行
    這是一幢古典主義風格、三層磚木結構、坐北朝南的外廊式建築。1909年,慈善家沈敦和先生用籌集的536400萬兩白銀,購置了徐家匯路7號土地14畝,作為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暨醫學堂(華山醫院前身)院址,動工建造了醫院和醫學堂。「紅會老樓」由此誕生。
  • 最新數字: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0天左右,出院病人10%是重症危重症
    治癒出院病人越來越多說明防治工作顯現了成效,對500多名治癒者的分析顯示,出院病人90%左右是輕型普通型,出院病人10%是重症危重症。延伸閱讀:看現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經北京醫療隊診治後的他們出院了今天是北京醫療隊馳援武漢的第18天,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傳來喜訊,經北京武漢兩地醫護人員攜手努力,今天下午3點,有4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康復出院。這4名患者剛被送到醫院時,病情都很重,其中一人為危重患者。
  • 華山醫院北院在建 寶山打造"人對人"醫療服務
    (點擊圖片瀏覽組圖)  東方網記者靳慧、張海盈、曹子琛、實習生桑怡4月24日報導:「寶山要有三個三級醫院,兩到三個專業化的醫院,還要有一批二級醫院,。」提到市民們關係的醫療問題,上海市寶山區委書記呂民元表示將努力按照市政府推進了「5+3+1」的政策。為此,華山醫院北院正在積極建設中。
  • 浙江四大天團轉戰武漢金銀潭醫院、協和醫院西院重症病區、肺科...
    接下來,我們要全力打好在協和西院的第二仗,如果祖國有需要,我們將打滿全場,力爭滿分。」院長黃河表示。在武漢協和腫瘤中心日夜奮戰的一個月,堅強勇敢的武漢患者給浙大一院援鄂醫療隊隊員留下了深刻印象。最讓黃河院長感動的是,「雖然武漢人民遭受了這麼大的苦難,但每次有病人出院,他們都發自內心盛情邀請我們以後來武漢玩,賞櫻花,吃美食。他們內心裡,也把我們當成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