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和中國民用航空局日前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工作人員,及使用財政性資金購買公務機票的其他人員,國內出差、因公臨時出國購買機票,應當優先購買通過政府採購方式確定的我國航空公司航班優惠機票,原則上不得購買全價機票。
今年2月,《齊魯晚報》報導,山東省財政廳曾印發 《山東省省直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規定廳局級及以下人員出差, 乘飛機不得乘坐頭等艙, 乘火車不得坐商務座。記者了解到,不少航空公司推出 「超級經濟艙」 、 「豪華經濟艙」 等措施應對。
地方上的財政部門,以及這一次財政部和民航局聯合發布通知,加強公務機票管理,都是為納稅人省錢的給力舉措。不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不少商家為了多賺錢,往往會幫著公務出行的群體想出各種各樣的「對策」,從而讓好政策的實施效果打個折扣。
「優惠機票」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們擔心的是:某些航空公司會不會先提升全價機票的價格,然後再「假裝」打個八五折……再者,「原則上不得購買全價機票」這句話中的「原則」二字,在某些人眼裡或許會變成「可以破例」的意思。
常出差的人都明白,上有政策,下有商家幫著想「對策」的事情真不少。例如現在一些可以訂機票、酒店的網站往往在玩「返現」的遊戲:您在網上預訂了一晚300元的酒店,交錢後酒店會開具每晚300元的發票,但是過幾天網站就會給你的帳戶返現80元。這也就是說,如果出差的人用的是財政性資金,那麼等於是和網站、酒店「合謀」,每晚吞下了納稅人的80元錢。百八十元或許是「小錢」,但是如果把全國各地、各種各樣公務出行當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漏洞」全都加起來,損失可能會很大。
那麼,為了防範「豪華經濟艙」或者「先漲價再打折」的情況,我們能不能也在更大的範圍內試行差旅費包幹制?
此前,財政部曾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當中關於市內交通費用的規定其實就是包幹制——按出差天數計算,每人每天80元。我們建議,這樣的辦法可以嘗試著擴大到整個差旅過程。這是因為,如果差旅費實報實銷,那麼財政部門就不得不跟在後面「打補丁」,一會兒規定某某級別以下不得乘坐頭等艙,一會兒規定只能選經濟、便捷型酒店。反之,如果確定了一個合理的報銷包幹定額,就不用緊盯著公務人員坐的什麼艙位、住的什麼酒店、吃的什麼夥食。出差的要是一個收入不高的基層公務員,那麼他坐火車硬座、吃盒飯泡麵,省下錢來補貼家用,也沒什麼不可以;出差的人如果貪圖享受、喜歡排場,多出來的錢自掏腰包便是。
用包幹制化解「下有對策」,最關鍵的就是差旅費總額的制定一定要合理,不能高也不能低。要確保包幹定額的科學,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上網公示。對於一個地方的市場情況、物價水平,當地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讓大家參與標準的制定與監督,就可以確定出一個相對合理的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