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也是第一次做媽媽。」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父母也在學習和成長,但如果你了解兒童成長關鍵期,那麼育兒路上就會少很多艱辛!
在原子同學的數學思維課程介紹中,提到過孩子成長「關鍵期」,今天我們就來具體介紹一下成長「關鍵期」。
奧地利著名的生物學家昆拉多·洛倫茲博士提出了著名的「關鍵期」理論,並因此榮獲了諾貝爾獎。
關鍵期即人類的某種行為和技能、知識的掌握,在某個特定的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環境影響。
或許很多人不太了解關鍵期的重要性,我們先來舉個例子:
印度的「狼孩」卡瑪拉,直到八歲才被人發現,由於從小在狼窩長大,沒有經過人類的培養和生活習性薰陶,即使經過後天努力訓練到十七歲,智力也只能達到三歲兒童的水平。
原因是她錯過了3~10歲這一重要的兒童成長關鍵期,即使後天花幾倍的精力去培養也很難彌補。
01
「 發展關鍵期是決定大腦發育程度的唯一時期 」
殷紅博教授從1983年開始開展人類大腦發展關鍵期學術研究和兒童關鍵期教育體系研究,37年來殷紅博教授研究了0~18歲年齡段160餘種關鍵期。
經過長期跟蹤科學研究與教學實踐證明:人類最核心的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自信心、善良等都是在3歲前開始萌芽,7歲左右開始成熟起來,智商和情商在這段時間飛速發展。
02
「 所謂發展關鍵期也是教育關鍵期 」
以下是殷紅博教授提出的比較符合中國孩子的「關鍵期」理論
★ 2歲半左右,是幼兒計數能力開始萌芽的關鍵期;
★ 3歲左右,是幼兒開始學習自我約束、建立規則意識、動手能力開始發展成熟的關鍵期;
★ 3歲半左右,是幼兒獨立性開始建立、動手能力開始發展成熟、注意力發展的關鍵期;
★ 3~4歲,是幼兒初級觀察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 4歲半左右,是幼兒開始對知識學習產生直接興趣的關鍵期;
★ 5歲左右,是幼兒掌握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 5歲半左右,是幼兒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的關鍵期;
★ 5歲半左右,是幼兒悟性開始萌芽的關鍵期;
★ 5歲半左右,是幼兒學習心態、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成功感開始產生的關鍵期;
★ 6歲左右,是幼兒創造性、觀察能力開始成熟的關鍵期;
★ 6歲左右,是幼兒超常能力結構開始建構並開始快速發展語言的關鍵期;
★ 7歲左右,是幼兒多路思維、操作能力、自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 8歲左右,是幼兒閱讀能力和綜合知識學習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8歲以後,綜合能力提升,已經基本找到興趣點,可初步確定發展方向。
抓住成長關鍵期變得至關重要,在該時間段內開發相應能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孩子在長身體的時候補鈣才有作用!而錯過則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彌補甚至無法彌補。
03
「 殷紅博關鍵期能人所不能優勢生存理論 」
在關鍵期充分開發孩子大腦思維後才有優勢選擇更高領域發展。走在發展趨勢前頭,才能擁有更多發展機會!
殷紅博教授首創「 殷紅博關鍵期能人所不能優勢生存理論 」,優勝劣汰,即會別人不會的技能就有生存優勢,比如企鵝能適應極寒環境,就擁有了更多的領地。
就像21世紀初的中國初代計算機人才是各行各業的香餑餑,而現在國內計算機人才市場基本飽和;提前掌握先進技術會比後來者更具有競爭優勢,據目前世界趨勢來看,人工智慧是未來方向,隨著5G的問世,技術日漸成熟,普及範圍擴大,人工智慧市場將會出現大量人才需求。
因此,國家也出臺了許多政策促進少兒編程及機器人教育,不少家長對科創教育也愈加重視。
原子同學Atom STEM課程涵蓋數學思維、少兒編程、機器人教育。
其中數學思維課程適合3~10歲孩子,從二維到三維的教學方法,區別於傳統的教學方法,原子同學會使用編程教具綜合教學,從邏輯推理、圖形空間、數與計算等五大模塊入手,培養邏輯推理、空間想像、記憶力、表達力等七大能力,非常適合孩子大腦思維開發。
根據全球大數據劃分年齡段,適合不同起點的孩子,寓教於樂,不壓抑孩子想像力,思維得到開發後可以交叉學習編程和機器人,促進能力快速提升。
以下是針對成長「關鍵期」,
原子同學給廣大家長的幾點育兒建議:
(1)父母以身作則:用行動潛移默化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2)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全民素質教育時代,學科不再是唯一,科創、文藝素養也不能忽視;
(3)發現孩子興趣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在線上線下聽一些試聽課,孩子覺得感興趣就適時強化,因材施教;
(4)培養獨立意識:養成良好的獨立意識和心理素質,在面對困難時能夠積極樂觀,不被輕易打倒;
(5)具有前瞻性眼光:教育方向把握住,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選擇未來前景開闊的發展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