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農村學生的自述:我和城裡的孩子差了什麼?

2020-08-27 西安田開心

人們經常說:寒門難出貴子,鯉魚躍龍門。這種說法已經不再適應當下這個社會,為什麼呢?因為貧富差距,因為經濟,因為家庭,因為教育,更因為眼界。越有錢的人的孩子越有能力享受更好的教育條件,越沒錢人的孩子還在苦苦掙扎,下一個月的生活費家裡什麼時候給我,能給我多少?

農村的孩子,一出生就決定了自己的出身,一個農村戶口就將他的起點限制了,父母必須要出去去工地打工賺錢才能勉強維持孩子讀書以及維持孩子上學的生活費,還不算要贍養老人,所以農村孩子就只能在農村的鄉鎮幼兒園,學前班,鎮上的初中上學。好不容易經過中考到高中了,可以進城了,才發現,自己和城裡的孩子原來差別那麼大,從穿著上,從生活習慣上乃至說話口音上,多少都會有一絲自卑從心底產生。

城裡的孩子從一出生就有優渥的生活條件,不愁吃穿,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前就為他們做好了各種準備,提前存儲教育基金,保險。到要上學的時候花錢找關係,進各種名校,孩子不會為了吃穿發愁,每天上學回家,髒衣服一脫一扔就會有人替他洗了,第二天早上上學就會有乾淨的衣服放在床邊。農村的孩子到城裡上高中,每天除了要學習,還要住宿在學校,除了每周或者每月學校放假了才能回家一趟,每天晚上下了晚自習,在教室看完書,回到宿舍,洗衣服,然後想一下今天自己吃飯花了多少錢,下一個月的生活費父母能給自己多少,是給自己打到卡上還是讓村裡誰進城了給自己捎來。

放暑假了,農村的孩子很懂事,有的會回家去幫母親下地幹農活,因為父親外出去打工了。有的孩子會和父親一樣跑去工地上打工賺錢,幫家裡減輕負擔。城裡的孩子還沒放假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放假之後的計劃,要麼和同學結伴出去旅遊看世界,要麼就是家裡給報了各種興趣班來提升自己。

同樣一個暑假下來,農村的孩子幹活的幹活,打工的打工,一個暑假下來掙了一千多塊錢,手起了繭子,臉也曬黑了。城裡的孩子一個暑假出去玩了半個月花了一萬多塊錢,要麼就是在興趣班學會了跳街舞或者彈鋼琴。

於是一個高中三年下來,農村的孩子長高了也黑了瘦了,城裡的孩子也是長高了,但是明顯的胖了很多,還是和之前一樣白。

很快高考完了,城裡孩子早就在高考前和父母商量好了考多少分給什麼獎勵,農村孩子一心想著一定不能落榜,不然就只能放棄學業去社會打工了。不出意外,高考成績公布了,農村孩子考得好的依舊去工地打工賺學費了,落榜的已經和家人商量是去復讀還是去社會打工賺錢養家了。城裡孩子考得好的已經開始和家裡要獎勵了,考得不好的家裡已經開始發動金錢和關係開始找人想辦法讓孩子進好的大學了。

所以,我們看完這些能說什麼呢?

我是@西安田開心,關注我,每天分享不一樣的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城裡學校報名爆滿,農村學校卻學生資源缺失,這是為何?
    學生資源也隨著老師的走動而流失,大家紛紛去鎮上,去城裡為孩子另選學校。我當時來學校為孩子報名看到的情況是這樣的:教室裡出現小因第一次離開媽媽來幼兒的哭鬧情景,三十多個孩子不按年齡段分出大、中、小班,全部安排在一個教室裡,整個教室鬧糟糟的,兩個老師也手忙腳亂,又要哄孩子,又要給家長收學費,給我一種雞飛狗跳的既視感。
  • 「媽,我不想上學了」一位農村孩子的自述,擊碎了多少父母的內心
    一、「媽,我不想上學了」一句簡單的話語:「媽,我不想上學了」,到底說哭了多少母親,擊碎了多少家庭父母的內心。一位大山裡的農村孩子,寒窗苦讀數十載,在大山圍繞著的村莊裡,能考上一所大學已是不易。面對一紙錄取通知書,她本是應該高興甚至手舞足蹈也不為過。
  • 人們眼中的「農村孩子」和「城裡孩子」是否真的存在差異呢?
    孩子是在農村出生的,家長想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就帶孩子來到這個大城市裡生活,家長自己就在這個城市裡打工奮鬥。班上的許多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城市裡,基本都沒去過農村,在身邊人的口中農村是一個又破又爛的地方,不僅道路不通,農村的房子也都是簡陋的,所以很多城裡孩子都瞧不起農村孩子,甚至覺得他們不配跟自己在一個教室裡讀書。難道農村孩子真的是如此的差嗎?
  • 農村學生成績差,是因為農村教師沒學歷,沒能力,沒責任造成的?
    自己讀書的時候,還沒有這麼緊張,現在自己孩子讀書了,反而自己一天擔心孩子表現不好,怕自己沒有盡到責任!我只好給她開玩笑,看來你們在城裡不容易啊!來我們農村學校讀吧,沒有老師敢喊家長陪孩子做作業,糾正孩子作業,更不會讓家長陪孩子預習,只讓家長記得提醒孩子完成作業或提醒孩子預習一下,都沒有幾個人能做到提醒!
  • 一位鄉村教師的自述:我與優秀教師之間,原來只差局長的肯定
    如果我們把學生比作祖國的花朵,那麼教師則是辛勤的園丁,他們為了教育事業奮鬥的模樣十分值得我們敬佩。我的朋友老王,他是一位在鄉村工作的高中老師。他作為一名曾經的中師生,18歲畢業那年開始從教,至今依然在鄉村從事教育事業,如今距離當時已經過去了30多年了。
  • 農村孩子是否應該接受差等教育?
    城市和農村的教育環境、師資力量、學生水平的差異簡直是大差大離,那麼農村的孩子是不是就應該接受差等教育呢?一些成績好的學生的家長,老家在農村,為了讓孩子到城市學校讀書,不惜四處舉債,到城市買房子。於是,城市學校集中了很多成績好的學生,而那些成績相對較差的大部分學生都留在了農村學校。
  • 農村為什麼總是留不住老師?和城裡老師比,有5個方面的區別
    在教師隊伍裡,其實細分的話,還有農村老師和城裡老師的區別。兩者有什麼不一樣呢?今天,君山從5個方面,聊一聊這個問題,讓大家有所了解。有些人認為,城裡的老師教育教學難度大;有些人則認為,農村老師教育教學難度大。我認為,兩者都有點道理。要分情況討論。1、從培優、抓尖子,出成績上的壓力來看,城裡的老師比農村老師的大。
  • 別隱藏,你的氣質已經暴露:農村和城裡孩子差距太大
    麥子曾寫過一篇《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大討論。一個農家子弟經過18年的奮鬥,才取得和大都會裡的同齡人平起平坐的權利,一代人的真實寫照。就拿孩子身上的「氣質」來說,不得不承認生活在城市和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他們身上所展現出來的氣質的確有很大的差別。
  • 農村孩子城裡孩子兩個世界的差別
    孩子一個家庭的希望,是人類繁衍的必然。都說孩子看齊小,如果孩子從小就引導教育的好長大了必然是社會的棟梁之才。在古代就有孟母三遷的說法都是孩子啟蒙教育的典範。孩子必須從小就好好的引導教育從小就灌輸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 城裡教師有償補課被查,「發配」到農村學校,網友:瞧不起農村?
    但近日,我在網上看到了幾位網友的留言,深深的觸動了我。網友A:城裡教師有償補課被查,處理結果就是交流到農村學校作為懲戒,我們學校就來了兩個。雖然農村確實缺教師,但什麼時候農村成為違紀教師的「回收站」了 ?隨後,我對此類事情進行了查詢,發現城區教師因犯錯受處分調至農村學校的不在少數,對此我很不理解,城裡教師違紀就往農村學校調,農村支教什麼時候成為了一種處罰手段?
  • 同樣都是在學校教書育人,城裡的教師和農村教師相比,誰更累?
    「同樣都是在學校教書育人,城裡的教師和農村的教師相比,到底誰更累,誰更有前途呢?」有人問。關於前途,當然是城市的教師更有前途。關於累,當然是農村的教師更累。首先,農村教師的課時量更多。在幾年前,我和一位城裡的老師在閒聊的時候說到自己每周的課時量。我記得當時我一周的課時量是24節,但是這位城裡的老師每周的課時量只有10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 鄉下教師的工資比城裡的高,為什麼鄉下的老師還是愛到城裡去?
    那為什麼我選擇到城裡?很多農村的學校,經過撤點並校以後,住校的學生大大增加,這也就增加了教師工作的壓力和負擔。我所在的那所小學教師數少,教師每個星期都有值日的任務,每次值日就是24小時,輪到值日的時候,必須一整天都在學校,不能離開半步。
  • 為什麼農村學生越來越少,有什麼辦法解決嗎?
    從數據來看,學生減少和學校撤併都是比較嚴重的,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適齡兒童人數減少。國家計劃生育的政策實行,農村人也有了意識的轉變,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生得越多越好,普遍都最多2個孩子,比起前幾年,一生三四個,不生兒子不罷休的好了很多,現在二胎政策放開了,但還是有很多人決定不要二胎,所以適齡兒童數實質上是減少的。 2、城市對人口的虹吸作用。由於經濟的發展,農村很多的人選擇到條件比較好的城市工作等,再差一點的,就到縣城去發展,當然也帶走了孩子。
  • 一位鄉村教師的自述:請給農村學校多一些理解!
    這倒也不難理解,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偏僻的農村學校,整個學校的教職工加起來不過二十人。很多人在參加教師招聘考試時都是衝著城區的學校去的,但排在最後幾名的考生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要麼去農村,要麼放棄來年參加二戰。這就是如今農村學校的尷尬處境,老師都不願意來,更何況學生和家長?
  • 「農村孩子的快樂,城裡的孩子體會不到,」單是這點就讓人羨慕
    顧名思義,城裡的人生活水平都比較高,身邊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環境都很優越,而農村的生活水平則一般般,身邊的生活環境以及生活水平都比較樸實。不僅如此,城裡面和教育環境和師資力量,對於學生們來說也是不同的,城裡面的學習資源和教育環境更優越,反之亦然。但是,別看城裡面的教育環境和師資力量那麼雄厚,平時的生活也那麼便利,但他們還是很羨慕農村的孩子的。
  • 為何城裡孩子要比農村孩子「顏值高」?與基因無關,沒那麼簡單
    爸媽帶的孩子都是小王子小公主,穿著精緻的衣服,有著時尚的髮型,看起來非常招人喜歡,顏值很高。而被農村老人帶大的孩子雖然也很乾淨,但卻與時尚搭不上什麼邊,從外表看起來顏值也不高,讓人一看就是農村孩子。畢竟如果單從基因上來看的話,有些城裡孩子還比不上農村孩子五官更好呢。
  • 孩子是養在農村好?還是城裡好?
    孩子是養在農村好,還是城裡好?其實這也要看具體情況,要根據實際情況,才能決定怎麼樣做。實際上農村有農村的優勢,城裡有城裡的優勢。真正決定孩子將來成才與否,還是孩子本人。為什麼這麼說呢?但是只要教育得當,差距能變成動力,更能激發孩子的潛質。農村有很多俗語就是說的,越是艱苦的條件下,越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比如:深山出傻鳥、破窯出好瓦、貧寒出貴子、居在麻雀屋,棟梁輩輩出,等等。都是說的英雄莫問來處,貧富沒有根源的道理。
  • 農村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少城裡讀書越來越難,也許這是原因
    估計大家都發現了,現在農村裡的學生越來越少學校也越來越少。比如,我們村早就已經沒有學校了,從讀小學開始就需要到鎮上去讀,我們整個鎮可能就3-4所小學了,記得我們讀書的時候一個村裡一所小學。學生少的很大一個原因是很多父母把子女送到城裡讀書,但凡能到城裡讀書的都不會放農村讀書,即使,到城裡的費用是農村的很多倍。
  • 一位鄉村女教師的自述
    如今的農村孩子,和我們那個時代的孩子,不一樣了。他們雖然能在村口的小賣部,輕而易舉就能買到辣條和方便麵,喝上冒牌的娃哈哈,也不再為學費發愁,拿起手機就能給遠方打工的父母通電話。但他們,已沒有我們少年時,那種傻氣而滿足的快樂。他們的苦,不再是物質的苦,而是在快速便捷和父母缺失中,生疼的迷茫和錯位。
  • 《我和我的家鄉》原型是什麼 《我和我的家鄉》最後一課原型故事介紹
    10月1日,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在全國上映。徐崢導演單元《最後一課》中的一幕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座七彩斑斕的鄉村小學出現在夜色中,主演李易峰和範偉在小學前相擁。  電影中,範偉飾演一位用愛影響學生一生的鄉村教師,李易峰就是他的學生;而在現實中,這座童話般的鄉村小學原型——杭州市淳安縣富文鄉中心小學,也正在進行著可能影響農村留守孩子一生的鄉村教育實驗。「網紅小學」的前世  從中國最美高鐵之一的杭黃高鐵千島湖站下車,再沿湖穿山行車四十多分鐘,便來到藏在青山翠谷中的富文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