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鄉村路,暢談三農事,歡迎大家進入鄉村漫步欄目。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與事,可以點擊上方的關注哦!今天與大家探討的話題是:在村裡誰與你關係好?可能是這兩類人,他們不一定和你有血緣關係。
農村是怎樣形成的呢?其實它就是由一群有血緣關係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隨著時間不斷地向前推進,以及人口的不斷繁衍和遷徙,現在村民之間的血緣關係越來越遠了。如今村裡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一般指的就是伯伯、叔叔、堂哥堂弟,還有再遠一層的叔伯兄弟等。
以前的時候,在村裡面和你關係親近的,一般都是這些親人。當家裡面有什麼事情,這些親人基本上都會第一時間前來幫忙。當你蓋房子時,他們出人又出力;當你家有人結婚時,他們忙前又忙後……而現在的農村,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少了。現在不少人都覺得,在村裡面和自己關係好的,不一定是這些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
為何親人之間的關係,現在變得越來越淡了呢?
首先,親情是「走出來」的,人與人之間交往得越多,關係往往也就越密切。以前的時候,親人們基本上一年四季都在村裡面,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自然而然打交道的機會就多,相互之間也比較熟悉、親近。
而現在,隨著農民進城和外出打工的增多,大家幾乎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見上一面。交往機會的減少,也讓人們感覺到親情越來越淡,甚至會覺得有些陌生,特別是堂兄弟之間。
其次,有共同話題的人更容易聊到一起,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會愈加親近。以前的時候,兄弟姐妹、伯伯叔叔、堂兄堂弟,大家都生活在農村,基本上也都是以種地為主,因此大家之間有共同語言。
現在的行業多了,人們的受教育程度也提高了,大家的社會地位和從事的工作也不盡相同。親戚中有當老師的、有做生意的、有打工的、有種地的,還有當官從政的。大家聚在一起的機會本來就少,而且還沒有話題可聊,這也是親戚之間親情變淡的一個原因。
現在村裡面與你關係更好的,不一定是和你有血緣關係的人,而是這兩類村民
1,三觀一致、志同道合的人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們往往更喜歡與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而且大家彼此之間有說不盡的話題,不會缺乏共同語言。現在的農村已今非昔比,現在農村年輕人的思想觀念也和老一輩有所不同。現在年輕的農民更嚮往財富自由,更傾向於自主創業,也更有個性,因此他們更願意與三觀一致、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所以他們的關係也比較好。
2,年紀相仿、經常聯繫的人
與同齡、熟悉的人在一起,大家經常是無話不談,彼此之間相處得也毫無壓力。而且大家基本上從小一起長大,彼此之間有很多話題,在一起時可以分享自己這些年來的經歷。無論現在大家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有過什麼樣的經歷,只要坐在一起大家都是平等、高興的。可以說這些發小,有時候比有血緣關係的人更顯親近。
總之,在農村有的髮小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有時候比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一些人更顯親近。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有些親人之間缺乏交往和交流,以至於逐漸生疏。對此,今後無論你多麼富有,社會地位有多高,都希望你能夠與親人經常聯絡,這樣才能增進彼此的關係。對於以上話題,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暢所欲言,在下方分享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