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
「新國標」有助規範月嫂市場
「國家職業技能培訓考試中並沒有『月嫂』這一職業,專業的稱呼應該是『母嬰保健員』, 『月嫂』只是老百姓對這一行業從業人員的俗稱。」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截至目前,在市區範圍內有6家培訓機構經過人社部門核准並授權培訓月嫂。學員通過培訓之後,統一參加人社部門組織的考試。
那麼,考母嬰保健員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呢?「有理論,也有實操,從報名到考試大概需要兩個半月時間。」該負責人介紹,如產前和產後護理,產婦護理(包括生理、心理、恢復體操等)、產婦膳食以及嬰兒護理、餵養、教育等相關內容,這樣才能滿足將來到僱主家從事「超能保姆」的工作,提供全天候的悉心護理服務。
據他介紹,核發批准的培訓機構在場地、師資等辦學教學條件上有硬體規定,而且還要定期接受人社部門的監督管理。
至於月嫂的價格,該負責人表示,「雖然月嫂上崗前需要拿到母嬰保健員的資格證書,但是證書只是一個門檻,不一定持有初級證書的就比持高級證書的工資低,最終的價格都是由市場決定。」
日前,國家標準委發布了《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質量規範》,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這對規範現在的家政服務,尤其是月嫂行業不規範現象具有約束力。
對於評級一直比較混亂的月嫂市場,新出臺的《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質量規範》給出了明確說法。標準將母嬰生活護理服務分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和金牌級共六級,其中一星級為最低等級,金牌級為最高等級。
對於級別最高的金牌月嫂,「新國標」也設置了多條「硬槓槓」。其中規定,提供金牌服務的母嬰生活護理員需要取得高級家政服務員、高級育嬰師、中級營養配餐員資格證書(或同等級的相關資格證書),具備48個月以上的母嬰生活護理服務工作經歷,至少累計48個月客戶滿意無投訴,可以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對新生兒和嬰兒進行生活照料及生活保健。
「最近幾個月,我和老公一直在找月嫂,但就是沒有相中的。」在一家機構中,記者碰到了有點迷茫的年輕準媽媽小範,當得知月嫂有了國家標準,她一下子感覺目標清晰多了,表示要回家好好了解一下。
「國家標準的出臺讓大家有了一個衡量的標尺,服務人員達不到標準要求的話,有可能被市場淘汰,也有可能促進其主動去改進、提升,這無疑有助於促進月嫂行業的發展和提升。」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