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奔經常在寶媽群裡,看到關於寶寶奶量的討論~
寶寶攝入奶量不足,會影響生長發育,導致發育遲緩,奶喝得太多,又會影響正常進食,導致偏食和營養不良。
到底餵多少合適?怎麼餵才合理?奔奔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件事兒~
想知道餵多少才會飽,先要了解寶寶的胃容量大小和消化特點。
● 剛出生寶寶的胃容量約為30~35ml;
● 3個月約為100ml;
● 6個月為200ml;
● 1歲為300~500ml;
消化特點:母乳餵養的寶寶,胃排空時間為2-3小時,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奶粉從胃裡排出的時間稍微長一點,一般為3-4小時。
寶寶的胃,比我們想像中小很多,消化吸收也慢,餵養過度只會給腸胃增加負擔。
如果新手媽媽難以把握餵奶量,不知道寶寶吃沒吃飽,不妨注意觀察這些「信號」↓↓
4個信號,判斷寶寶是否吃飽!
01
看精神狀態
首先,可以看寶寶是否表情愉快、情緒穩定。
如果寶寶吃飽了,精神會比較飽滿,不哭不鬧、醒著時眼睛四處張望,還會主動和父母互動玩耍。
如果寶寶情緒煩躁、哭鬧不斷,可能就是處於飢餓狀態。
02
拒絕乳頭/奶嘴行為
寶寶在飢餓狀態下,會只關注吃奶這件事,對身邊的事物沒有興趣。
如果寶寶吃飽了,關注點就會不再只是吃奶,而是會被周圍的很多事物吸引,慢慢地不再銜乳,閉著嘴牴觸乳頭或奶嘴。
03
體重增長情況
寶寶吃得好不好,最直接的就是反應在生長發育上。
家長可以藉助下面這個公式,記錄寶寶的體重增長情況,數值差別不大的話,就無需擔心。
0-3歲嬰幼兒體重計算公式:
6月齡內體重(kg)=出生體重(kg)+月齡*0.7
大於6月齡體重(kg)=出生體重(kg)+6*0.7+(月齡-6)*0.5
04
大小便顏色和次數
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從寶寶的大小便中,也可以看出寶寶吃飽的信號。
當寶寶的奶量充足時,小便能達到每日6~8次,尿液顏色不黃且氣味不重。
如果是母乳餵養,寶寶每天大便大概會有3-4次,配方奶粉寶寶每天大概2次,顏色是金黃色,糊狀。
不同月齡該喝多少奶?
知道寶寶的胃口大小,吃飽的信號,就到了爸媽們最關心的問題,寶寶要喝多少奶才正常?標準是什麼?
總之,記住一個原則:
少食多餐
具體的餵奶次數和每次的奶量,要根據不同月齡寶寶,做相應調節。
3個月內寶寶
每日奶量:500ml~750ml
餵養次數:約8次,每次60ml~90ml
這個階段的寶寶,多為按需餵養,但隨著成長自己調節攝入需求,所以奶量並非固定不變的。
4~6個月寶寶
每日奶量:800ml~1000ml
餵養次數:3~4小時一次,每天約6次
這個月齡的寶寶,應調整為按時餵養,但要注意避免過度餵養,變成「超重寶寶」。
注意:0~6 個月喝配方奶的寶寶,建議日奶量最好不要超過 960mL。
到了這個階段
大部分寶寶就開始添加輔食啦!
7~9個月寶寶
每日奶量:4~6次,共600毫升
輔食餵養:2次,適量強化鐵米粉等穀物類
即使是添了輔食,1歲以內,奶還是寶寶的主食,每天要保證喝600ml以上哦。
10~12個月寶寶
每日奶量:餵養3~4次,共約600毫升
輔食餵養:2~3次,根據寶寶需要增加進食量
寶寶胃口那麼小,輔食吃得太多,奶就喝不下啦。
如果寶寶奶喝太少,可以先適當減少輔食的量,在餓的時候先讓寶寶喝奶。
奔奔提醒: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1歲前,奶都是寶寶的主要食物,科學參照奶量標準,才有助於寶寶健康成長。
但是,每個寶寶都存在個體差異,寶媽們也不用糾結每天/每次都必須達到推薦量哦。
當寶寶踏入1歲,添加的輔食越來越豐富,有些家長可能會有疑問,寶寶還繼續喝奶粉媽?
奔奔明確地告訴大家:寶寶1歲後,喝奶仍然是一件大事。
因為寶寶的腸胃消化功能還不完善,配方奶粉則能為寶寶提供更豐富的營養。
大部分權威機構(WHO、AAP等)都認為:1歲後保證寶寶的奶量,有助補充寶寶成長所需的部分能量、營養素。
我國膳食指南推薦,1~2歲後的寶寶,飲食上除了每天的一日三餐,還要保證約500毫升奶量;
2歲以上兒童每天仍需保持300~400ml的奶量或相當量的奶製品。
對於青少年來說,奶更是最好的補鈣食材之一,讓孩子猛「躥個兒」,身體棒。
即便是成年人,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議,每天要攝入300克奶或奶製品。
寶寶的餵養奶量,絲毫馬虎不得,既不能讓寶寶餓著,又要防止小寶寶吃過量。
家長們一定要細心對待,科學餵養呀,別忘了轉發文章,提醒更多人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