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殺手子癇!哪些是高風險孕媽人群?

2020-12-17 鴿子醫生育兒

本文原創,歡迎個人分享轉發,媒體轉載請聯繫作者

子癇是讓婦產科醫生聞之色變的孕期疾病之一,容易造成胎兒和產婦的死亡;通常都會根據病情情況而定或者建議馬上分娩;但若是寶寶沒有足月怎麼辦?有沒有辦法早點篩檢嗎?

子癇常被稱為「妊娠毒血症」,是產婦死亡的疾病之一。妊娠20周以後孕媽孕期血壓高,每6個小時以上量兩次血壓,若都超過140/90mmHg,伴有蛋白尿和全身性水腫,就稱為妊娠高血壓。

子癇孕媽若是因為胎盤功能有問題,導致子宮動脈血管擴張不佳,隨著懷孕周數增加,血管的管徑大小若相差1倍,所產生的血液量差異卻高達16倍,當血流量無法提供胎兒成長過程所需的大量血液,就容易造成寶寶過小的情況,這時候媽媽的血壓會上升來增加血液的流量,因此產生子癇。

下面舉一個淺顯易懂例子,讓孕媽秒懂子癇及其危險性:孕婦像個馬達,當胎盤功能不佳,為了維持胎兒生命,就必須加強馬力,才能通過胎盤供給更多的營養給胎兒。而孕婦加強馬力,相對的血壓就會上升,而過高的血壓很可能引起中風,所以需要幫助孕婦降血壓,就像將馬達關掉,馬達一關掉胎兒養分就不夠,於是就進入一個無止境的惡性循環。在這樣的狀況下,就形成了保護胎兒還是顧孕婦的兩難。

你是先兆子癇的高危險人群嗎?

高齡產婦

多胞胎妊娠

慢性高血壓患者

腎臟功能不全者

糖尿病患者

肥胖體質

先兆子癇有哪些徵兆?

子癇初期通常媽媽們是無法察覺的,一開始都是血壓上升,但症狀可能會慢慢的惡化,損及孕婦的器官並且影響寶寶的生長。媽媽通常會有下列症狀:

嚴重頭痛

視力變化,包括暫時喪失視力、視力模糊或對光敏感

上腹部疼痛,通常是在你的右上腹

噁心或嘔吐

尿量減少

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體重突然增加很多,全身水腫的很厲害,尤其是臉和手

建議孕媽在孕早期就做早期先兆子癇的風險評估,早期發現早期進行飲食與藥物治療。建議孕婦每一胎都要孕檢,即使上一胎沒有先兆子癇,也不表示第二胎能完全避免。

子癇的最佳處理方法就是:分娩

如果胎兒已經足月,事情就簡單多了,只要馬上進行生產,孕婦的不正常血壓、浮腫狀況,在產後24小時就可以恢復正常。

當胎兒周數還不足時,狀況便非常棘手,這時應儘可能讓胎兒趕快發育,另一方面想盡辦法控制母體血壓、監測有無併發症;萬一先兆子癇病情惡化,為了避免最壞的情況發生(母胎死亡),即使有因早產導致的危險性存在,都需要立即生產。

高風險人群的孕媽看這邊!預防先兆子癇有方法

1、減少鈉的攝取、多吃含鉀蔬果

孕媽可以先從減少飲食中過重的調味開始,除鹽與醬油,所有醬料、醃製品、包裝零食都要避免!在減少鈉的攝取以外,孕媽也要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因為這些食材中含有豐富的鉀離子,能夠調節身體對鈉的排出,也能幫助心血管的舒張,有調節血壓的效果。

2、定期追蹤血壓、控制體重

孕媽要小心體重突然增加的狀況;另外,懷孕前即患高血壓或腎臟疾病的孕婦,自懷孕初期起就需要監測血壓、控制體重。

3、充分攝取鈣質

對於高風險人群,補充鈣質、維生素C等,可以預防妊娠高血壓;建議定期孕檢、多和醫生諮詢交流。

相關焦點

  • 孕媽必看!重度子癇前期到底有多兇險?
    前不久,蘇州科技城醫院急診來了一位孕媽周女士孕31+6周在外院孕檢時,查出蛋白尿4+血壓最高曾經到過156/93mmHg婦產科主任陶冶介紹說,尿液中蛋白含量越多早髮型子癇前期由於發病早、距離足月為時遠、母體病情發展快、併發症重,新生兒孕周小、出生後併發症多、存活率低,成為產科醫師面臨的難題。
  • 孕婦頭暈,留神「子癇」 這種病是產科四大殺手之一
    這種病名為「子癇」,讓人感覺陌生,在產科卻較常見,且十分兇險。臺灣明星大S在產子時,就曾突發子癇,經搶救才轉危為安。  19日中午,已經足月的孕婦小俞感覺頭暈,到嘉興市婦幼保健院掛急診。就在看病時,小俞突然劇烈抽搐起來。面對突發情況,當時正利用午休陪朋友看病的醫院助產士陸同華第一個衝上去幫忙。  工作30多年的陸同華經驗豐富,知道這種病不及時搶救,有生命危險。
  • 孕媽必看!重度子癇前期到底有多兇險?一寶寶命懸一線
    孕媽必看!重度子癇前期到底有多兇險?前不久,蘇州科技城醫院急診來了一位孕媽周女士孕31+6周在外院孕檢時,查出蛋白尿4+血壓最高曾經到過156/93mmHg
  • 守護疫情下的高風險孕媽和新生兒
    浙江疫情最緊張的那段時間,孕產婦和新生兒大都居家隔離,不便到醫院接受常規的檢查,其中不少是高危人群。檢查的中斷意味著,他們的風險也隨著升級。為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產科一支部和新生兒科支部推出了遠程監護服務,時刻監測各項指標,準確捕捉危險信號,守護了高風險孕產婦和新生兒的平安。
  • 子癇前症為孕婦死因前三名!高齡、高血壓、肥胖都可能是高危人群
    子癇前症,又稱為妊娠毒血症,近幾年來已成為孕婦死因的前三名之一,就連藝人大S、陳子玄都曾是此症狀的受害者之一。本文帶孕媽了解子癇前症的典型症狀,以及相關注意事項,關心一下,看看你會是高危人群嗎?
  • 懷孕期間需要做哪些檢查?注意哪些問題?
    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呢?小編整理給大家,孕媽一起來看~///;做全套的各種化驗檢查,做體格檢查,做早孕各種問題的諮詢和告知整個孕期需要注意的事項;如果是唐氏高風險,可以約絨毛膜活檢或是晚一些的時候做羊穿;如果是子癇前期高風險,可以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
  • 最遲孕8周,所有孕媽都要檢查這個病,否則影響胎兒智力!
    在懷孕的過程中,有這樣一位「生育殺手」一直虎視眈眈地盯著各位孕媽和胎寶寶。 它不僅會增加孕媽在妊娠早、晚期的產科併發症,比如子癇前期、胎盤早剝、心力衰竭等。
  • 最遲孕8周,所有孕媽都要檢查這個病,否則影響胎兒智力
    在懷孕的過程中,有這樣一位「生育殺手」一直虎視眈眈地盯著各位孕媽和胎寶寶。 它不僅會增加孕媽在妊娠早、晚期的產科併發症,比如子癇前期、胎盤早剝、心力衰竭等。 這個可怕的「殺手」就是——妊娠合併甲狀腺功能減退,簡稱「甲減」。
  • 深圳女子3次懷孕均遭遇妊高症重度子癇前期
    她3次懷孕都遭遇子癇前期,所幸第3次在深圳遠東婦產醫院副院長、大產科主任蘇放明教授的幫助下,提前幹預,懷孕7個多月後提前誕下女嬰。經過產科和新生兒科的及時救治,目前母女平安。有了前兩次的遭遇,她害怕這次還會出現「子癇前期」。於是,懷孕沒多久她就來到遠東醫院找到蘇放明,希望能幫她這胎順利生產。  之後,遠東醫院產科密切監測林女士的血壓等孕期相關指標,從第12周起,開始採取服藥等措施預防子癇前期。到了第25周,林女士突然開始出現血壓升高、蛋白尿和水腫等症狀。於是,醫院將林女士收治住院,並對症處理。儘管對妊娠子癇做足了措施,然而,嚴重程度還是讓人猝不及防。
  • 三胞胎早產+重度子癇,一不小心就一屍四命,孕婦鍥而不捨為子求生!
    蔡明松理事長強調,「比起發生率不高的羊水栓塞,子癇前症的發生率約佔懷孕的2%~5%,其中,早髮型(小於34周發生)子癇前症的發生率約為0.5%,卻是造成孕產婦、胎兒死亡及併發症的第一號殺手,所以,孕期千萬不可輕忽此疾病的嚴重性」。
  • 你是懷孕高危人群嗎?這幾種人懷孕很危險
    高危妊娠是指本次懷孕對孕媽媽及胎嬰兒有較高的危險性,存在可能導致難產或危及母嬰健康的疾病。而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媽媽,就是高危孕婦,孕期需要按時產檢,在醫生的指導下增加產前保健的次數和內容。哪些情況屬於高危妊娠?
  • 二胎孕媽媽 要特別小心血栓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高齡婦女有了生育二胎的計劃,而高齡孕產婦正是產科血栓的高發人群。為何孕產婦容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呢?若不及時處理,會有什麼嚴重的危害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婦產科護士長顧曉霞特別提醒懷上二胎的高齡產婦,特別是肥胖孕媽媽更要警惕血栓。
  • 臨盆前切莫掉以輕心|準媽媽|子癇前期|宮縮_網易親子
    產科專家提醒,孕婦36周以後家人要24小時陪在身邊,不要過度勞累,要提前選好醫院以及到醫院的最佳路線,準備好所需物品,密切注意待產前一周內的狀況及注意事項。
  • 孕媽遭遇「產科死神」,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前不久,浙大一院婦產科急診來了一位孕33周的女士,遭遇了被稱為「產科死神」的重度子癇前期,著實是在鬼門關前溜了一圈。 重度子癇前期!這個產婦有點險 第一次懷孕分娩的阿沁(化名),某晚凌晨3點左右,被緊急轉院到浙大一院。據接診醫生回憶,來到醫院的阿沁臉色慘白,疼到無法平躺,只能端坐著。
  • 二胎高齡產婦 特別是肥胖孕媽媽要警惕血栓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高齡婦女有了生育二胎的計劃,而高齡孕產婦正是產科血栓的高發人群。為何孕產婦容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呢?若不及時處理,會有什麼嚴重的危害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婦產科護士長顧曉霞特別提醒懷上二胎的高齡產婦,特別是肥胖孕媽媽更要警惕血栓。  我們常說,深靜脈血栓是「無聲的殺手」,這是因為約80%的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當它脫落時,卻可能導致致命後果。
  • 【醫療科普】產前診斷方式那麼多,高風險孕媽如何科學選擇?
    相信每位孕媽懷孕的時候最擔心的是小寶貝是否健康,是否有畸形,擁有一個健康的寶寶應該是每位孕媽最大的心願,但是有時候卻不能如願,因為導致胎兒畸形的因素太多,我們有時候防不勝防。
  • 子癇前期:孕前血壓正常,孕後血壓升高
    這一事件又給大家科普了兩種疾病:主動脈夾層、子癇前期。然而,前者被正確科普了,後者卻沒被說明白,甚至被一些專家曲解。扯不清的子癇前期對於這一產科特發性疾病,專家解讀中提到很多名詞:妊娠高血壓、子癇前期、重度子癇、妊高症、先兆子癇,讓人一頭霧水。
  • 雙胞胎早產+重度子癇前期 義烏一孕婦鍥而不捨為子求生
    兇多吉少 二胎媽媽患上重度子癇前期小雪懷孕8個月的時候,就出現了「浮腫」症狀,被查出了重度子癇前期,而這項只有2%—5%發生率的疾病,卻是造成許多孕婦、胎兒死亡的第一號殺手。此時,她的肚中已經有2個已經33周的脆弱的小生命。
  • 北拓研究|子癇前期——繼NIPT後產科檢測的下一個引爆點
    女性產科檢測一直是體外診斷行業中重要發展領域之一,藉助二代測序技術,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飛速發展,引爆行業。除產檢以外,子癇前期也是女性產科檢測的重要賽道之一。子癇前期(Preeclampsia)、早產(Preterm birth)、和產後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是圍產醫學上臨床亟待解決的3P難題。隨著NIPT技術在國內趨於成熟以及市場逐漸飽和,子癇前期診斷有望成為NIPT後,產科檢測的下一個引爆點。
  • 重視子癇前期檢測,為母嬰健康保駕護航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放開,孕婦群體年齡結構及疾病譜結構變化顯著,高齡孕婦、妊娠合併症及併發症發生人群呈「井噴式」增長。作為產科常見併發症,妊娠高血壓疾病是導致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及嬰兒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子癇前期更是嚴重威脅母嬰健康與安全,防治形勢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