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孕媽媽 要特別小心血栓

2020-12-13 光明網

血栓雖小,但有時會致命。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高齡婦女有了生育二胎的計劃,而高齡孕產婦正是產科血栓的高發人群。為何孕產婦容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呢?若不及時處理,會有什麼嚴重的危害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婦產科護士長顧曉霞特別提醒懷上二胎的高齡產婦,特別是肥胖孕媽媽更要警惕血栓。

我們常說,深靜脈血栓是「無聲的殺手」,這是因為約80%的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當它脫落時,卻可能導致致命後果。血栓如果從靜脈管壁上脫落,將隨著靜脈血流漂浮到肺部,卡在肺內的血管裡,造成肺動脈栓塞,引起劇烈胸痛、呼吸困難甚至猝死。孕婦如果有血栓,可能會導致胎兒流產、死胎等嚴重的危害發生。

靜脈血栓主要好發於腿部和肺部,其中腿部血栓最常見。一旦深靜脈血栓形成,在患側腿部會出現明顯的腫脹、疼痛、皮膚發熱變紅等症狀,嚴重者甚至不能行走或導致下肢難愈性靜脈潰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顧曉霞介紹,孕婦出現上述症狀,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最佳救治時機。

血液高凝狀態、血液流速緩慢、血管壁損傷這些都是導致深靜脈血栓發生的危險因素。顧曉霞說,孕產婦容易發生血栓,這是因為孕期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和盆腔靜脈,阻礙血液回流。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孕產婦活動量減少,血流緩慢;妊娠期體內雌激素及孕酮水平較高,改變了凝血因子水平,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孕期營養攝入過剩,體重指數過高,易肥胖;手術及分娩時產傷,使凝血物質釋放,凝血傾向增強;尤其是剖宮產,研究表明剖宮產血栓發生率是陰道分娩的4倍;孕產婦易便秘,導致腹壓增加;多胎妊娠、妊娠合併高血壓、自身免疫性疾病、子癇前期等妊娠合併症和併發症以及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等均增加血栓的風險。

預防血栓的秘笈有哪些呢?顧曉霞建議從飲食、運動以及藥物等幾方面入手:

運動:具備孕期運動適應症的孕媽媽在妊娠期要進行散步、快走、遊泳、孕期瑜伽等中等強度的運動;臥床期間也可在床上進行下肢的主被動運動來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如踝泵運動、膝關節屈曲運動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

營養管理:合理膳食,葷素搭配、飲食清淡、每日飲水量2000ml左右,改善便秘。

防栓裝備走起:抗梯度壓力帶8小時左右(彈力襪)來預防血栓。

當然,最重要的是倡導自然分娩,避免不必要的剖宮產手術。

最後提醒,既往有血栓性疾病史及上述高風險人群可在孕前進行相關檢查,及時發現易栓體質,可遵醫囑通過規範地治療降低血栓及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 通訊員 崔玉豔 曾李華

來源: 揚子晚報

相關焦點

  • 二胎高齡產婦 特別是肥胖孕媽媽要警惕血栓
    血栓雖小,但有時會致命。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高齡婦女有了生育二胎的計劃,而高齡孕產婦正是產科血栓的高發人群。為何孕產婦容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呢?若不及時處理,會有什麼嚴重的危害呢?
  • 這三類孕媽媽容易懷上「唐氏兒」,特別第二個,一定要特別小心!
    自從二胎政策開放後,越來越多的高齡媽媽選擇再生一個寶寶,尤其是只生了一個女兒的家庭,然而產婦年齡越高,生出的寶寶患唐氏綜合症的機率越高。唐氏兒就是常說的唐氏症候群患兒,主要是由於染色體異常所導致。在臨床上,患有唐氏症候群會出現智力低下,身體發育遲緩,面容特殊等現象。而這些情況下,孕媽媽容易懷上唐氏兒!
  • 孕媽特別要小心妊娠期肥胖的風險,這不僅僅是孕期要做的事情
    胎寶寶在本周發生的最大的變化就是他自己會在孕媽媽的子宮中玩耍了,寶寶在子宮中最喜歡的玩具就是臍帶了,有時會抓著它,或是用手拉它,將臍帶拉緊到只能有少量氧氣進入。但是不必太擔心,胎寶寶自己有分寸,他可不會讓自己一點氧氣和養份都沒有。
  • 39歲血栓媽媽「拼命」生二孩 隨時有生命危險
    當媽媽是每個女人的權利,但在丁慧青看來,有些大齡媽媽為了要二孩,隱瞞不利於懷孕的病情,這簡直是在拿生命開玩笑。  記者 賀豔  39歲產婦下肢靜脈血栓  剖宮產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林女士今年39歲,這已經是第二胎了。
  • 二胎孕媽媽知道這些,就不會再糾結自己要面臨怎樣的生產方式了
    決定第二次分娩方式的因素有這幾個方面:1、孕媽媽第一胎的剖腹產情況孕媽媽在經歷第一次剖腹產手術的刀口切口相對較低,且大寶的出生體重低於3850克;這樣就算第一胎是剖腹產,第二胎的孕媽媽還是能夠選擇順產的。
  • 孕檢時,醫生問頭胎還是二胎什麼意思?孕媽媽要明白話外之音
    導讀:孕檢時,醫生問頭胎還是二胎是什麼意思?孕媽要明白話外之音!當得知懷孕後,孕婦都要第一時間去醫院做檢查,這是必要程序,當孕媽媽第一次做孕檢時,難免會有一些緊張,還會被醫生問到一些奇怪的問題,一般醫生都會問一句話「頭胎還是二胎?」很多孕媽都會被問的一頭霧水,甚至會出現一些誤會。
  • 孕晚期羊水破了,二胎媽媽以為要生超淡定,醫生:再晚一點就險了
    文/阿慧媽媽談育兒很多寶媽知道,腹中的胎盤可是很重要的,這是給寶寶提供氧氣和營養的交換站,如果它出現了異常,可想而知,寶媽和寶寶會有多危險,尤其到了孕晚期,會容易發生胎盤早剝,發病很快,非常危險。二胎媽媽孕晚期羊水破了,誤以為要生還超淡定洗澡
  • 孕檢時,醫生為什麼先問「頭胎還是二胎」?言外之意孕媽要有數
    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準媽媽懷孕以後,都會到醫院定期孕檢,而檢查時醫生可能會問很多關於孕媽的個人情況,但有一個問題卻顯得有些奇怪——你是頭胎還是二胎?為什麼醫生要問這個問題?難道是頭胎媽媽和二胎媽媽有什麼區別嗎?
  • 生完孩子來例假,說明你很可能是易孕體質,不想早早懷二胎要小心
    女性是易孕體質,懷孕就是要比普通人輕鬆很多,但這並非是好事。小劉就是傳說中的「易孕體質」,結婚後沒多久就懷孕了。生完孩子是母乳餵養,產後幾個月就來例假了,在母乳媽媽中算快的了。結果在例假來後一個月,她又懷孕。這可讓她太崩潰了:聽說哺乳期不會懷孕,所以在夫妻生活時沒有做避孕措施,誰知道那麼巧就懷上了,這二胎到底是要還是不要?為什麼說產後例假來得早,寶媽就越容易懷孕?
  • 生完孩子來例假,說明你很可能是易孕體質,不想早早懷二胎要小心
    女性是易孕體質,懷孕就是要比普通人輕鬆很多,但這並非是好事。生完孩子是母乳餵養,產後幾個月就來例假了,在母乳媽媽中算快的了。結果在例假來後一個月,她又懷孕。這可讓她太崩潰了:聽說哺乳期不會懷孕,所以在夫妻生活時沒有做避孕措施,誰知道那麼巧就懷上了,這二胎到底是要還是不要?為什麼說產後例假來得早,寶媽就越容易懷孕?
  • 高齡二胎,孕晚期要有家人陪伴更保險
    現在很多孕婦從懷孕開始就被家裡特殊照顧著,孕期有家人的陪伴照顧是特別幸福的,孕期也會經歷的更順利一些。最近幾年國家二胎政策開放以後,醫院產科接的大多數都是二胎,還有很多是高齡二胎產婦。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家裡有兩個孩子會更圓滿一些,很多高齡媽媽也開始冒著生命危險拼二胎了!
  • 孕媽要小心回答,另有目的
    文\好孕姐女人懷孕以後,最緊張的就是產檢了。因為,每一次產檢都能夠了解胎兒的生長情況,孕媽媽在乎胎兒的健康狀況,自然緊張。不過,很多人產檢除了對產檢的結果很緊張,對整個產檢過程也十分緊張,總感覺產檢的時候,醫生問東問西,既是在打探個人隱私,也好像是別有深意。孕媽媽忍不住會多想。像我表姐,前些日子去產檢,醫生問她「這是第幾胎?」
  • 準媽媽要小心血栓風險了!
    01孕產婦也要防治血栓?在孕產婦死亡率逐漸降低的社會背景下,血栓性疾病已成為導致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孕產婦是發生血栓的高風險人群,採取正確的預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血栓的發生率。一旦血栓形成,早診斷、早治療則是降低血栓相關孕產婦死亡的主要措施。02哪些原因導致孕產婦發生血栓?除了孕期血容量增加,靜脈血管擴張,血流速度減慢及孕產婦在妊娠末期、產褥期活動量小,且孕產婦血液處於高凝狀態等高危因素以外。
  • 懷孕35周,孕媽差點因這個動作而早產,懷二胎的媽媽需要格外小心
    執筆:毛婷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懷孕之後,準媽媽就成了「國寶」級的人物,磕不得碰不得,到處都是各種禁忌,可真叫孕媽們難熬。為此幸孕姐特意去諮詢了本地一位三甲醫院的婦科主任,這些是不是「迷信」的說法,結果主任一本正經的說:「其實孕期抱孩子確實是有弊端的,具體原因可以從三個方面概述。」1、壓迫子宮懷孕期間不建議抱東西、背重物等,都是因為要護住腰腹,避免受力。
  • 剖宮產媽媽再懷二胎,這4件事情你需要知道,要比一胎更上心!
    多久能再生我們有時會聽到孕媽媽調侃自己:「乾脆三年抱倆算了,省心。」這種想法對於剖宮產的媽媽就不太現實了,因為如果一胎是剖宮產,子宮就會有創口,留下瘢痕,至少需要休息兩年才能再次懷孕生寶寶。懷二胎的風險剖宮產後懷二胎,由於子宮上有瘢痕,孕媽媽需要更加小心,防止出現意外。尤其是接近臨產期,傷口容易破裂出現危險。
  • 孕38周二胎媽媽門診產子,孕晚期出現這幾種情況,要及時去醫院
    早上看到一個「二胎媽媽在醫院門診生子」的事情,是杭州一位懷孕38周的二胎媽媽,她突然感覺肚子疼、有便意感,但想著還沒到預產期,應該也沒那麼快生,就撥打了120到門診檢查。另外,二胎媽媽由於有過一次分娩經歷,二胎也大多會生的比頭胎快,就像這位二胎媽媽。
  • 二胎8個月時,孕媽得知是女兒非要引產,醫生的理由讓媽媽慚愧
    同事小南婆家重男輕女思想特別嚴重,婆家對小南也特別好,當時小南第一胎是個女孩,由於那會限制生二胎,所以婆家人對此有意見但也沒有強制生二胎。 自從二胎開放以後,小南的丈夫和婆家希望小南可以再生個男孩,小南被逼無奈之下答應了生二胎。剛開始懷孕那會,小南特別喜歡吃酸,恨不得自己把醋壺掛手上。老人常說「酸兒辣女」,小南這麼愛吃酸,婆婆認為小南肚子裡肯定是男孩,歡歡喜喜的,早早的就開始準備孩子的衣服了。
  • 孕期養胎就是要臥床休息?小心睡出「不定時炸彈」
    文|母嬰參考(20170149期)事件回放:據寧波網報導稱:35歲的二胎準媽媽葉女士孕晚期時右腿腫脹,疼得沒法走路,經診斷她患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竟是因為長期臥床養胎休息所致。醫生解釋:這是由於葉女士養胎期間吃得多,體重增長過快,長期臥床動得少,導致大腿血液不循環,血塊恰好凝結且堵在下肢深靜脈血管內,致使下肢靜脈中壓力持續增高而引起的血栓。
  • 生完孩子這個時候來例假,說明是易孕體質,不想意外二胎要當心
    文|好孕姐我有一朋友,她明顯是易孕體質,老公本身在外地工作,一年難得回家幾次,偏偏老公一回來她就能懷孕。她家老大是兒子,生完兒子出了月子她就來例假了,當時她沒在意,以為母乳餵養能避孕,結果女兒就是在安全期懷上的。
  • 濟南市婦幼保健院「二胎門診」開診啦
    成為很多媽媽的困擾。70後內心焦慮,想要再搏一把。80後把二孩計劃提上議程,但問題接踵而至,如何才能健康放心的懷孕、生子?想生的怎麼準備?備孕困難的怎麼科學助孕?高危產婦如何避免風險?這些問題困擾著「準媽媽」,使她們糾結……  面對全面二孩政策,濟南市婦幼保健院的「二胎門診」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