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婦嬰應豪醫生:高齡且「圓潤」?準媽媽要小心血栓風險了!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一婦嬰科普小組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

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全球每16秒就有一人患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每37秒就有一人死於該病。有報導,因為血栓導致的死亡已經超過愛滋病、乳腺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之和,每年超過一千萬。在中國,靜脈血栓形勢同樣嚴峻,靜脈血栓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但是,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可防可治的,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仍然可以顯著降低死亡率。

2020年10月13日,是第七個「世界血栓日」。我們就孕產婦血栓的問題採訪了一婦嬰產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應豪副院長,現將採訪內容整理成稿與大家分享:

01

孕產婦也要防治血栓?

在孕產婦死亡率逐漸降低的社會背景下,血栓性疾病已成為導致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孕產婦是發生血栓的高風險人群,採取正確的預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血栓的發生率。一旦血栓形成,早診斷、早治療則是降低血栓相關孕產婦死亡的主要措施。

02

哪些原因導致孕產婦發生血栓?

除了孕期血容量增加,靜脈血管擴張,血流速度減慢及孕產婦在妊娠末期、產褥期活動量小,且孕產婦血液處於高凝狀態等高危因素以外。

中國孕產婦還存在獨特的血栓性疾病發病風險:

(1)高齡產婦增加:2015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以來,高齡產婦生育意願不斷增加。高齡妊娠是VTE發生的獨立風險因素,而且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VTE風險因素亦密切相關;

(2)活動減少, 肥胖等代謝相關疾病增加:隨著我國經濟狀況的改善,營養狀態已經從以往的「減少飢餓期」 進入「慢性疾病期」,進食增加、運動減少導致營養過剩,肥胖的比例明顯增加;

(3)產婦 「坐月子」的風俗限制了產後活動:而運動減少與產後血栓形成有關;

(4)輔助生殖技術應用增加:隨著輔助生殖、試管嬰兒技術的大量應用,以及孕期保胎導致的運動減少、孕激素使用增多等也是VTE的風險因素。

03

孕產婦預防血栓發生應該怎麼做?

對於孕產婦來說,血栓性疾病的預防應貫穿整個孕產期,從產前檢查開始,加強保健和管理。

所有的孕產婦均需要通過良好的生活方式預防血栓:包括採用合理科學的飲食習慣、避免過度肥胖、加強運動、避免脫水等。在無法有效運動的情況下,可以採用被動運動、按摩、穿彈力襪等物理方法。

對有靜脈血栓史、遺傳性或獲得性易栓症的孕產婦,尤其是高齡、肥胖、長期臥床者等高危孕產婦,除了以上預防措施,在無明顯禁忌的情況下,還需要根據醫生建議採用小劑量低分子肝素藥物預防策略。

04

怎麼判斷孕產婦已經發生了血栓?

靜脈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栓塞(PE)和深靜脈血栓(DVT),下肢深靜脈血栓主要有股靜脈血栓和髂靜脈血栓兩種:

股靜脈血栓主要症狀和體徵為瀰漫性疼痛和腫脹,可能伴或不伴下肢紅斑、皮溫升高和壓痛;髂靜脈血栓形成的症狀包括整條腿腫脹,伴或不伴側腰部、下腹部、一側臀部或背部疼痛。

肺栓塞的起病特徵多種多樣,從無症狀到休克或猝死不等。妊娠期出現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胸痛、胸悶或咯血時,均應警惕肺栓塞。

一旦出現小腿或大腿疼痛,或伴有輕微紅腫,或行走時腿部疼痛並且痛處拒按等DVT症狀以及胸悶、呼吸困難等疑似PE的臨床表現,孕產婦應及時就診。

就診後通過各項檢查及時識別和診斷,血管加壓超聲是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首選診斷方法,CT肺動脈造影可作為肺栓塞的首選診斷方法。

05

孕產婦發生血栓應該怎麼辦?

血栓的治療主要包括抗凝、溶栓、安裝濾網等方法。一旦確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肢應制動,避免按摩,以防止血栓栓子脫落,診斷後第一時間抗凝治療是治療成功的關鍵,並根據血栓的部位和嚴重程度開展多學科聯合診治。

當然,血栓防控中,最重要的還是血栓預防!

世界血栓日的背景和由來?

2020年10月13日,是第七個「世界血栓日」。「世界血栓日」是為紀念德國病理學家 Rudolf Virchow 而設立。

2014年3月,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ISTH)宣布將他的生日——10月13日,作為「世界血栓日」,以此感激他在「血栓形成」理論上的卓越貢獻,並期望藉此提高公眾對血栓的認知,促進血栓性疾病的規範化診治,並號召世界各地不同團體團結起來,共同面對「靜脈血栓栓塞症」(VTE)這一沉默的殺手。

原標題:《一婦嬰應豪醫生:高齡且「圓潤」?準媽媽要小心血栓風險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一婦嬰浦東院昨試運行 孕婦可選醫生準媽媽開始預約
    東方網8月19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今年上半年全市出生的「蛇寶寶」數量與去年「龍寶寶」相比,約減少10%,但紅房子、一婦嬰、國婦嬰三大產科專科醫院分娩人數卻紛紛上升。昨天,作為本市便民實事工程,坐落於高科西路、滬南路路口的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東院正式落成並投入試運行,今天起準媽媽們可以到一婦嬰東院預約建卡。
  • 今晚直播 | 應豪醫生:如何避免早產、流產?
    今晚直播 | 應豪醫生:如何避免早產、流產? 義 診 周一周精彩直播播不停周一
  • 二胎孕媽媽 要特別小心血栓
    血栓雖小,但有時會致命。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高齡婦女有了生育二胎的計劃,而高齡孕產婦正是產科血栓的高發人群。為何孕產婦容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呢?若不及時處理,會有什麼嚴重的危害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婦產科護士長顧曉霞特別提醒懷上二胎的高齡產婦,特別是肥胖孕媽媽更要警惕血栓。我們常說,深靜脈血栓是「無聲的殺手」,這是因為約80%的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當它脫落時,卻可能導致致命後果。
  • 孕產婦死亡率同比增30% 專家關注二孩高齡產婦風險
    在一些醫學界人士看來,產科醫生的培養並非短期之內就能完成,接下來適齡夫婦的生育量還會上升,這意味醫療資源不足的困境將持續存在,而且隨著孕產婦數量的增加,剖宮產泛濫所帶來的問題或許會更加明顯。醫療資源供需不平衡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是一家有著70多年歷史的三甲醫院,分娩量曾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 醫生:這3類準媽媽容易高血糖,飲食要謹慎
    3類準媽媽要比平常人更容易得妊娠高血糖,平時飲食一定要謹慎!第二類,家族裡有糖尿病史如果準媽媽家裡面直系親屬有得過糖尿病的話,那麼就要高度引起重視了。因為你自身可能就會攜帶誘發糖尿病的基因,這樣一來,這種孕婦得妊娠糖尿病的機率就會比較大。既然如此,那麼平時飲食也自然需要小心,千萬不能攝入過多的糖類和能量。
  • 準媽媽第二產檢,重點篩查唐氏兒,高齡產婦更要注意
    文/可馨育兒準媽媽第二產檢,重點篩查唐氏兒,高齡產婦更要注意一、唐氏症候群篩查唐氏症候群也稱為21-三體症候群唐氏症候群篩查要在空腹的狀態下進行,通過對準媽媽的血清進行抽取,檢測甲胎蛋白(AFP)與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之濃度,結合準媽媽的年齡與抽血的時候所在的孕周數,評估得出唐氏症候群的危險係數,準確率達到80%左右。該項檢查一般在孕14-21周時檢測,通常最遲要在孕22周前。
  • 中國醫院網際網路影響力排行榜發布,上海一婦嬰名列婦產科全國第二
    中國醫院網際網路影響力排行榜發布,上海一婦嬰名列婦產科全國第二 2020-11-04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班族準媽媽們,周六全天都可以去一婦嬰產檢啦!
    @上班族準媽媽們,周六全天都可以去一婦嬰產檢啦!不過現在不用擔心了,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東、西兩個院區都開放周六全天門診,而且周六還能看到專家,醫療資源絲毫不亞於工作日,這讓不少職業孕媽媽們叫好。上午8點半,懷孕5周的王女士在一婦嬰東院早孕門診就診,她告訴記者,懷孕後的最近三次檢查恰好都是選擇了周六的門診,這讓她不僅避免和大多數孕婦一樣需要請假產檢的麻煩,而且還享受到更高的就診效率。
  • 二胎高齡產婦 特別是肥胖孕媽媽要警惕血栓
    血栓雖小,但有時會致命。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高齡婦女有了生育二胎的計劃,而高齡孕產婦正是產科血栓的高發人群。為何孕產婦容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呢?若不及時處理,會有什麼嚴重的危害呢?
  • 出現腿腫,一按一個坑?小心是可怕的深靜脈血栓!
    好在經過一系列的緊急治療後,陳阿姨得以轉危為安! 哪些生活習慣會引起深靜脈血栓呢?您是否存在這些隱患呢?快來測試一下~ 測試一:飲水量測試
  • 婦嬰險填補保險空白
    周圍常有嬰兒出生唇裂、孕婦宮外孕的情況發生,覺得很害怕,可是又不知道如何規避這些風險,感覺很無助。」張小姐無奈地告訴記者,自從懷孕以來就覺得自己像被拋棄的群體,社保和商業保險都將我們這一特殊時期發生的風險排除在外。日前,國泰人壽推出一款婦嬰保險計劃,專為懷孕的媽媽和即將出世的寶寶提供雙重保障。
  • 泰康e康婦嬰疾病險上線,一張保單雙倍呵護
    懷孕期是每位女性和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這一時期的醫療、保健工作直接關係到孕婦及孩子一生的健康。分娩在過去還被稱為女人的「鬼門關」。雖然這種情況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已經有了極大改善,但孕期疾病導致準媽媽出事的風險依然不容小覷,加之各種嬰兒先天性疾病的發生,高額的醫療費用讓許多家庭無法承受。
  • 一婦嬰「胎兒醫學普通專題門診」
    2018-05-09 11:58 來源: 澎湃新聞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 在胎兒部的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憂心忡忡的父母:「我35歲了,我知道年齡大的媽媽容易生唐寶寶
  • 「過期妊娠」風險多,準媽媽一定要注意
    原創 王沛青 從懷孕第一天開始,準媽媽們就期待著與寶貝見面那一刻的到來,但好不容易到了預產期,肚子裡的寶寶卻遲遲不見發動,這是咋回事?為了緩解準媽媽焦慮的心情,家裡的老人可能會寬慰地說一句:「不著急,瓜熟蒂落,不出來說明還沒到時候,再等等……」。(圖片源自網絡)話雖沒錯,但那是瓜,瓜可以等,咱們準媽媽可不能再等啦!再等下去就要等來「過期妊娠」啦!什麼是「過期妊娠」?
  • 準媽媽肚子疼?當心急性闌尾炎找上門!
    準媽媽小張這幾天不太舒服,總是右下腹疼,想了想咋回事,可能是前天嘴饞吃了火鍋又吃了冰淇淋吧?沒關係,反正整個孕期肚子就沒怎麼舒服過,喝點熱水多休息一下應該就好了。沒想到,到了晚上竟然冷得打哆嗦,體溫計一測,39.5°C!
  • 準媽媽做好這6點,有效降低早產風險
    早產是每位準媽媽在孕晚期最害怕發生的事,也是導致嬰兒死亡的最常見原因。胎兒在懷孕的第37周後被視為足月,正常的妊娠應持續約40周。早產是指妊娠達到28周但不滿37周就分娩,此時所分娩的新生兒被稱為早產兒。全世界範圍內,每年大約有1500萬嬰兒早產,佔全世界嬰兒出生數的十分之一以上。
  • 39歲血栓媽媽「拼命」生二孩 隨時有生命危險
    當媽媽是每個女人的權利,但在丁慧青看來,有些大齡媽媽為了要二孩,隱瞞不利於懷孕的病情,這簡直是在拿生命開玩笑。  記者 賀豔  39歲產婦下肢靜脈血栓  剖宮產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林女士今年39歲,這已經是第二胎了。
  • 按照親媽的方法坐月子,結果被醫生診斷出了血栓
    生下寶寶後,婆婆負責照顧寶寶,而媽媽就負責照顧小青的月子。由於媽媽月子沒有做好落下了腳疼病,所以小青坐月子的時候媽媽格外的小心。要求小青不準洗頭、洗澡,更不準下床亂走動。雖然不容易做到,但想到自己傷口很疼,而且媽媽也是為自己好,小青也就沒有怎麼下過床,除了上廁所,吃飯都是在床上吃的。
  • 高齡孕媽擔心有風險,來新世紀婦兒醫院玩「風險消消樂」啦!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把生活重心放到了事業的發展上,於是生育年齡一推再推,「高齡孕婦」這一群體在社會中逐漸顯現出來,且備受關注。究其原因,無非年齡愈大,女性生育風險愈大。相較於正處於正常育齡期的女性來講,高齡孕婦孕育胎兒更容易發生異常,更容易患孕期併發症,更容易焦慮、抑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