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0年7月23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高等法院(加拿大法院)應孟晚舟律師團隊申請,公開了下一階段庭審的證據材料。
針對美國指控以及滙豐銀行提供的唯一關鍵證據PPT,孟晚舟律師團隊給予強力回擊。
滙豐銀行提供「唯一關鍵證據」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過境加拿大途中突遭逮捕。隨後,加拿大當局表示,代表美國政府暫時扣留孟晚舟。
孟晚舟案審理至今,出現「唯一關鍵證據」是由滙豐銀行提供的。
據美方陳述,2013年8月22日,華為CFO孟晚舟在香港向滙豐銀行的一名銀行高管做了PPT演講,介紹華為與一家名為香港星通技術有限公司(簡稱Skycom)在伊朗存在合法的商業合作。
根據南華早報之前的報導,孟晚舟在與滙豐銀行高管會面時,如實陳述了華為在伊朗的業務。孟晚舟的PPT用大量篇幅介紹了華為和Skycom在伊朗的客戶、產品、合規要求、合規制度。其中還特別強調,在2010年7月1日美國總統歐巴馬籤署制裁伊朗法案後,華為高度重視,不僅自身嚴格遵守,同時要求合作夥伴必須合規。
華為在這份PPT中介紹,Skycom是華為在伊朗地區的合作夥伴,華為曾持有該公司的股份,孟晚舟也短暫擔任過該公司的董事。但早在2007年,華為便出售了所持有的Skycom的全部股份,2009年4月,孟晚舟辭去該公司董事會職位。
在與孟晚舟會面後,滙豐主動索要了PPT的英文版,而這份PPT卻是美方指控孟晚舟的最重要依據。
美國向加拿大法院提交的《案件起訴記錄》稱,這份PPT中對於華為和Skycom公司的關係介紹「有所隱瞞」,對滙豐造成誤導,致使滙豐銀行「並未了解華為業務全貌」,繼續向華為提供服務,使滙豐面臨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法案的民事和刑事罰款的「風險」。據此,美國指控孟晚舟存在「欺詐行為」。加拿大聯邦檢察官Robert Frater也在法庭陳述中指出,「欺詐是本案的核心」。
孟晚舟律師團隊強調從未欺詐滙豐銀行
孟晚舟的律師強調,針對華為在伊朗業務,孟晚舟已經向滙豐銀行告知了所有必要事實,足夠支撐後者判斷其中是否存在風險。對於滙豐銀行而言,了解客戶是否在伊朗有業務,是其評估合規風險的唯一要素。至於華為和香港星通是什麼關係,實際並不重要,也並不應該被詳細列入這份描述業務合規的PPT中。
孟晚舟的律師團隊補充道:就算是華為跟Skycom的關係,滙豐也是始終知曉的,2011年的多封業務往來郵件都可以證明滙豐明白華為與Skycom的關係。孟晚舟律師團隊提交證據還顯示,華為曾把Skycom的財報發給滙豐,財報對Skycom業務有著清晰的描述。
華為CEO任正非本人也在2019年6月親自反駁滙豐銀行的說法。他指出,「這家銀行從一開始就清楚Skycom在伊朗的業務,也知道Skycom與華為的關係。華為和這家銀行之間的往來郵件可以證明,上面還有銀行的LOGO。所以從法律的角度來講,該行不能說他們被騙了或者不知道。這些證據都在,這是賴不掉的。」
據了解,多年以來,滙豐處理Skycom的業務都是與華為員工用華為郵箱進行溝通和聯絡。滙豐內部,Skycom也被標誌隸屬於華為集團(Huawei Group)。
美方《引渡案件記錄》的說辭是,僅滙豐銀行的「初級」員工清楚華為與Skycom公司的關係,但這些「初級」員工沒有將相關信息傳遞給滙豐銀行的「高級」管理者,導致後者只能依賴孟晚舟提供的PPT這一份材料來判斷業務合規風險。
孟晚舟律師認為,這一說法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諸多證據指明這是 「重大不實陳述」。
一位有著25年金融機構工作經歷的專家女士表示,華為作為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和《福布斯》全球500強企業,是滙豐銀行全球流動性及現金管理部第17大客戶,雙方有著近20年的業務合作。如此的規模和時長,難以想像安排給華為的客戶經理是個不懂匯報的「低層員工」。因此,無論是從銀行審批流程、涉敏感國家業務,還是涉大客戶業務等多角度審視,滙豐高層都應該完全了解華為和Skycom在伊朗的業務情況。華為向法院提交的郵件也證實:滙豐不同區域、不同業務、不同層級的員工,包括「副總裁」和「高級副總裁」都在和華為直接溝通Skycom的銀行業務。
尤為關鍵的是,2012年12月,滙豐因自身不當行為,包括為毒販和蓋達組織成員洗錢違反美國制裁規定,與美國司法部籤署《延期起訴協議》。滙豐向美國司法部保證,針對全集團客戶開展審視和清理工作。金融專家表示,在此過程中,滙豐不可能識別不出華為和Skycom的關係。大型金融機構最基礎的合規要求,就是「了解你的客戶」。滙豐有專門的風險管理委員會,所有分支機構均設有合規部門。風險評估更不可能僅僅依靠一份孟晚舟的PPT文件。
滙豐不承擔責任,也沒有任何損失
「欺詐罪」需要欺詐者存在「犯罪動機」,並產生「欺詐行為」對被欺詐者造成「確實損失」才可成立。美方在《補充引渡案件記錄》中指出,孟晚舟欺詐滙豐銀行,從而使華為獲得了9億美元的「高額」信用額度,滙豐銀行的經濟利益因此面臨風險。
不過,孟晚舟團隊指出,事實上,9億美元的信用額度是在2014年4月30日,滙豐及另外8家銀行共同提出的。其中滙豐提供的總額度上限僅為8千萬美元。更重要的是,華為從未使用過這一信用額度,並在2017年6月取消了這一信用額度。
此外,在美國提交給加拿大的《案件起訴記錄》中,美國指出滙豐曾違規為Skycom的涉伊朗業務提供過1億美元清算,這一舉動違反了對伊朗的金融制裁禁令。面對這一確鑿指控,背負《暫緩起訴協議》的滙豐如若沒有合理解釋,將難逃被美國沒收金融執照,失去銀行身份這一重罰。然而,滙豐隨即「甩鍋」華為,將所有的過錯無端歸咎為「滙豐不清楚華為及Skycom在伊朗有業務」這一「萬能理由」,將自己的過失,摘得一乾二淨。
公開材料顯示,華為與滙豐一直在通過電子郵件溝通業務往來,華為與Skycom間的結算業務也在其中。如前文所敘,在完全了解華為及Skycom在伊朗業務的情況下,2010年到2014年,滙豐為華為提供了相關金融服務,業務來往資金總量為1億美元左右。
一位擁有26年銀行工作經驗的證人表示,進行美元跨境支付和結算的具體路徑,由付款銀行來決定;作為銀行客戶,通常只會在乎支付的及時性和成本,「華為獲知清算路徑的可能性極低」。而且,銀行如果認為相關付款可能違反制裁法律,完全可以凍結或者拒絕付款。
簡言之,交易是否通過美國清算,責任在金融機構。如果滙豐銀行結算確有違法操作,那也應由滙豐自身來承擔主要責任,而不應是銀行客戶。
案底在身 滙豐遞交「投名狀」脫罪?
一直聲稱被華為欺詐的滙豐銀行,至今沒有採用法律手段主張自己的權利。這又是為什麼呢?
有分析人士認為,因為有「案底」在美國手中,滙豐為給自己減罪,主動與美國合謀,配合美國為構陷孟晚舟七拼八湊各種材料。
公開信息顯示:2012年,美國政府就為墨西哥毒販洗錢和資助國際恐怖主義行為指控滙豐,當時很有可能在美國被吊銷經營許可。不僅支付了19.2億美元罰金,並與美國司法部達成為期五年(2012-2017年)延期起訴協議。協議到期前,滙豐同意在任何調查中配合司法部,「配合監控和持續合作」。2013年,美國司法部聯同FBI指定美國一家金融調查公司Exiger進駐滙豐,「監控滙豐客戶的全球匯款,並獲取滙豐的一切信息」。
2016年9月,美國司法部就是否撤回延期起訴協議、是否以刑事罪名起訴滙豐進行討論。同年底,滙豐調查華為帳戶,上千人被美國司法部訪談。據媒體報導,正是滙豐配合美國調查,將PPT轉手交給了美國。並於2017年8月突然終止和華為長達20年的業務合作。
2017年,美國司法部合規監管員出具報告,顯示滙豐合規仍有很大缺陷,對滙豐延期起訴協議能否如期關閉造成了巨大壓力。然而,美國檢方最終出人意料地撤銷了對滙豐的全部刑事指控,並結束了對滙豐的監管 。既沒有被美國起訴,也沒有任何高管被捕,滙豐平安落地,結束了延期起訴協議,因此成為極少數被撤回指控的企業之一。
此前,《環球時報》引用一位觀察人士的觀點稱:「未來幾個月,滙豐可能會面臨進一步裁員,甚至可能完全失去中國市場。滙豐銀行可能會在中國法院受到起訴,並最終被逐出市場,原因是該行與美國政府勾結,打壓華為 。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