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老小10餘口高高興興地報了「一日遊」旅遊團,卻被旅行社扔在商場一下午,旅遊行程裡有半天變成了購物,這種結果讓王先生一家無法接受,當時就找旅行社協商退款,旅行社卻以天氣為由予以拒絕。面對討要說法的消費者,旅行社稱,要怪就怪「老天爺」,天氣不好他們也沒辦法。(10月7日《北京晨報》)
一日遊變成「半日購」,旅行社竟把責任推給「老天爺」,好像都是老天惹的禍。其實這不過是個藉口,實際上都是強行購物惹的禍。無獨有偶,據媒體報導,遊客跟隨同程旅遊的旅遊團從杭州到峇里島旅遊。遊客因生病無法去購物點,被導遊要求開醫院證明,不去就要交700元「人頭費」。
旅行社強行遊客購物總是隨時可以「編個理由」。通州工商分局認為,天氣原因造成合同約定不能履行,雖不是旅行社方面的過錯,但旅行社應積極採取補救措施,從而減少消費者的損失,對於因行程調整而節省的費用應當退還消費者,旅行社應當承擔給消費者造成損失相應的賠償責任。
強行購物消費現象時有所聞,可說是長達幾十年的癌症,這種「強買強賣」的現象,確實讓很多遊客心有餘悸。如今的導遊怎麼了,一個個不是導遊服務,而是成了商家的掮客託兒。每到旅遊旺季,就拿幾個運氣不好的倒黴蛋導遊開刀,一陣風過去,沒事了,下次變本加厲。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人說,如今導遊沒有工資,只靠拿提成生活,是值得同情的,因為他們位於食物鏈的最底層,付出勞動如果沒有報酬,基本生存都成為問題。只有找出真正的病根,才能消除導遊「強買強賣」的現象的發生。
導遊也是弱勢群體,此話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導遊一旦有了高工資就不會「強買強賣」斂財的想法也太天真了,這就像「高薪養廉」一樣荒唐,人的逐利性,是沒有止境的,所以就有了「人心不足蛇吞象」之說,不能指望導遊一個個都成了富豪就沒有「強買強賣」斂財。貪婪的斂財手段永遠不會停止。導遊強行購物,情節嚴重的應以強迫交易罪論處,這以前早有先例。
誠然,要想真正解決好這類問題,必須抓住關鍵,一方面需要落實好導遊的薪酬和社會保險制度,讓導遊的收入有保障,另一方面要規範好市場秩序,健全導遊的管理制度,讓他們遵守好職業準則,提高職業修養,更要加強對旅行社惡性競爭的打擊力度,讓強迫購物等危害遊客權益的行為無可遁形。再者,對導遊導遊強行購物,情節嚴重的應以強迫交易罪論處,提高其違法成本,讓其不敢亂來。否則這不會是最後一次,還會有更多次類似事件的經常發生。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