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李斯特菌後主要表現為腹瀉,寒戰,高熱等,症狀與感冒類似,但會引發敗血症,腦膜炎等一系列感染,重則危及生命。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雙職工家庭的寶寶要不要交給老人帶?這是困擾許多媽媽的難題。除了思念孩子,媽媽更憂心的是孩子得不到很好的照顧。
其實老人對孫子孫女再寶貝不過,只是有些老人的生活習慣、育兒觀念,實在是讓寶媽不放心,擔心也許一個疏忽就讓寶寶遭了罪。
3歲寶寶被送急診室,只因一盒冰箱裡的牛奶
肖琳正在上班突然接到婆婆打來的電話,電話中婆婆吞吞吐吐地說,3歲的聰聰上吐下瀉,現在正在醫院裡,大夫說是感染了什麼菌。
肖琳聞訊立馬往醫院趕,詢問了大夫才知道,聰聰是「李斯特菌」急性感染,所幸治療及時已經沒什麼大礙,是從飲食上被感染的。
昨晚奶奶給聰聰喝了上周末開封的牛奶,不出意外的話,這就是致病原因。肖琳不好多說什麼,畢竟老人是出於好心,而且已經很愧疚了。
婆婆平時仔細慣了,什麼都不捨得扔,一塊肉能凍一年多,正月的元宵能吃到中秋,有了這次教訓,婆婆終於捨得扔掉她那一冰箱的寶貝。
「李斯特菌」有多危險?
2020年3月,美國爆發李斯特菌感染,危及美國17州。據統計,該感染事件造成36人感染,其中有6人是孕婦,共造成了4人死亡。
沒喝完的鮮奶放入冰箱,下次拿出來接著喝,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很正常的舉動。但是存放過久的牛奶除了人類喜歡,李斯特菌也很喜歡。
新生兒感染後死亡率在30~70%之間,孕婦感染李斯特菌後流產率高達30%,症狀為高熱,寒戰,腹瀉,與感冒十分相似。
李斯特菌十分適應冰箱的低溫環境,在零下20攝氏度的冷凍室能存活一年,幼兒,孕婦等免疫力較低的人群,都是容易被感染的人群。
冰箱≠保險箱,存放不當秒變細菌培養室
全球衛生理事協會做過一項《家庭衛生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在家庭衛生汙染排名中,冰箱以僅次於浴室密封膠的「優秀」成績,成為了家裡第二髒的地方。
也就是說,你家的冰箱也許比衛生間裡的細菌還要多。儘管冰箱的冷藏功能通常被認為有抑菌的作用,但是原理是用低溫來抑制細菌。
對於耐低溫菌種比如李斯特菌,沙門氏菌來說,食物充足,環境溼潤的冰箱,無疑是天堂一般,而它們的繁殖則對人類健康產生巨大威脅。
日常冰箱使用容易存在哪些誤區?
1. 食物拿出即食
在夏季,有些家庭貪涼會直接食用冰箱中的飯菜,過涼的飯菜不僅損傷腸胃,也容易滋生細菌,放置飯菜最好不要超過一天,且要加熱食用。
2. 食物混合放置
裸露的蔬菜水果,肉類,飯菜之間各自攜帶細菌,混合放置會造成交叉汙染,在放入冰箱前最好清洗蔬果,各類食物分區擺放。
做到生熟分開,飯菜密封,同時冰箱不宜堆得太慢,只裝滿70%的空間即可,要讓食物之間保持距離,防止汙染,同時有利於通風換氣。
3. 拆包後不密封
對於調料,果醬,牛奶等拆開包裝後不便於二次密封的食物,人們的做法通常是往冰箱一塞就萬事大吉。這樣並不能有效阻止細菌繁殖。
寶媽可以用一些封口夾,保鮮膜或是帶封口的食品袋加強密封,降低食物變質的速度。尤其是牛奶,含乳飲料等,開封後要儘快喝完。
延伸閱讀:如何正確清潔冰箱?
定期清潔冰箱,把所有食物拿出來做一個「大掃除」,放置時間過久的清理出去。用潔淨的抹布清理冰箱後擦乾。關閉製冷劑,打開冰箱門使其暴露在空氣中,通風1~2小時。不要使用洗滌用品,消毒劑等,防止化學汙染,之後重新擺放食物即可。糖果媽媽叮囑:
夏季炎熱高溫,使用冰箱頻率增加,有孩子的家庭要尤其注意西瓜,奶製品和飯菜的存放時間,一點食物事小,寶寶生了病後悔也來不及。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