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老滷配方,滷肉、滷菜一包搞定,省去繁瑣工序,方便快捷美味
哈妹追綜藝節目《中餐廳》時,被廚神張亮迷得要死。他做的菜品沒有不叫好的,包括豆瓣雞、水煮牛肉、砂鍋魚頭、滷水等等。
像砂鍋魚頭這些都屬於高難度菜,對於廚藝不佳的吃貨們來說,張亮做的滷水才是簡單美味的百搭美味。無論是滷什麼食材,都香氣逼人。
不過滷料這種東西,吃起來味道雖然是好,但是經常在外面進行購買的話,價格未免是有昂貴,而且衛生方面也是難以保證的,所以還是自己在家做比較好,不過好像大多數的人都是不怎麼會做滷料的,我的朋友們就經常的會問我,滷料到底是應該怎麼做才會好吃,下面我就將技巧分享給大家。
要製作出完美的滷包,得反覆測試各種香辛料的配方比例、香辛料的粉碎程度,才能找到最剛好的味道,而要量產完美滷包,原料是否能混得均勻、風味如何熟成,也會影響到滷包的品質表現。
配方 砂仁、小茴香、桂皮各20克,香葉、黃芪、花椒各15克,八角、良姜各50克,陳皮、甘草各5克,豆蔻、黨參、當歸各25克,羅漢果4個,大紅棗、白芷、白胡椒各10克,丁香30克。
棒子骨,老母雞洗淨,入沸水中焯一下撈出衝洗乾淨,跟火腿一起放入不鏽鋼桶內,加入清水25千克燒開下入老薑,大蔥。用小火熬製1小時,待姜塊,大蔥出味撈出,在小火熬5個小時,過濾去渣,即成鮮湯約18千克左右。
剛開始只是因為偷懶,把整塊肉焯水之後就那麼扔進滷水鍋裡,只是沒想到,一大塊肉它可以熟得那麼快,味道可以那麼好~
外層是濃鬱的各種香味,又鮮又辣,裡面卻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肉本身的鮮味,不但鮮,還非常的嫩。肉看著油汪汪的,其實吃起來並不膩,小傢伙們平時不吃肥肉,這會兒卻可以吃一整塊。
變化方法是,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把1,2層次的香料做一些調整,比如八角做第一層次的根基香,可以調換桂皮或小茴香,或者花椒做根基香都可以,把用量根據所在層次,做適當增減就行,還是我們的原則,適口者珍。
最開心的事情就是過年回家,媽媽滷的各種食材,滷雞爪、滷雞翅還有最愛的滷牛肉,牛肉不軟還帶一點嚼勁,肉質鬆軟,那種有筋有肉的最好吃的,無論是涼拌還是直接吃都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