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字美食鼠曲粿 潮汕人春節必備食品

2020-12-19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驢打滾、狗不理、獅子頭、馬蹄糕、龍鬚酥、貓耳朵……我國是民以食為天的國度,用動物命名的食物數量不少,這些「動物食品」不是比喻形象生動,就是典故讓人印象深刻。鼠年將近,在福建、廣東一帶,有一種名為「鼠曲粿」的食品,正是用老鼠命名的。鼠曲粿是用糯米做成的一種綠色的小糕點,之所以叫鼠曲粿,是因為它的製作原料中有一種草本植物——鼠麴草(鼠麴草),這種粿是福建和廣東部分地區過年的必備食物。

綠色小糕點鼠曲粿。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潮汕人最愛吃「粿」

廣東潮汕人很喜歡吃「粿」這種米製品,一年四季都能在潮汕人的餐桌上看到粿的身影。潮汕地區的粿品,因為原料、形狀、顏色、蒸製方法的不同,分為很多種類,比如,有甜粿、菜粿、紅桃粿、鼠曲粿、酒殼粿等。粿對於潮汕人來說,就像餃子對北方人的意義一樣,但凡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都一定要做上一些。

在廣東地區「一盅兩件」的早茶文化中,許多人也喜歡點上一籠「粉粿」,這種用米皮裹著不同蔬菜和肉的食物,和蝦餃、燒賣等點心一樣,都很受「老廣」們的歡迎。

一年四季中,春節期間做粿最多,一般進入臘月就開始著手製作,等到拜完灶王爺之後,家家戶戶的婦女就開始忙碌著做大量的粿。

鼠曲粿和蝦餃、燒麥一樣,都是「老廣」們喜愛的點心。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農曆鼠年快到了,潮汕人開始做起了「鼠曲粿」。這種粿名字很怪,一般大家很少人會把老鼠和食物聯繫在一起,但其實這種粿跟鼠年也沒有關係,而是因為它用一種名為鼠麴草的植物給外皮上色,才因此得名。

鼠麴草這種植物,在我國南方比較常見,除了廣東潮汕地區,在江南、福建等地,都會拿來做食物。每年清明節,除了用艾草皮做成的青團外,鼠麴草混合糯米做皮,也是不少人的選擇。這種植物有止咳、祛痰、治療哮喘的功效,還可以降血壓。

春節必吃鼠曲粿

鼠年春節馬上就要到了,劉喜君和妻子做好了滿滿一籠屜的「鼠曲粿」,拿到自己在市場上的攤位出售。劉喜君夫妻兩人是潮州人,他們在深圳羅湖區的一家菜市場租下了一個攤位,主要出售香乾、油豆腐、水豆腐等各類豆製品,除了豆腐製品,在劉喜君的攤位上,總少不了粿品的身影。

「這個鼠曲粿是我們昨晚連夜做的,裡面的餡是甜的,有白糖、芝麻和花生,鼠麴草是我們從農村老家帶過來的。」劉喜君所在的荷花市場,過年的氛圍已經漸漸濃厚起來,有出售各種廣東特色食品的攤位,還有賣花燈和對聯的商戶,來買年貨的人絡繹不絕。

市場上來買年貨的人絡繹不絕。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市場裡賣粿的攤位有幾家,但鼠曲粿卻只有他家在賣,「昨天有個人來把一整盤都買走了,今天特地多做了一些。」劉喜君說,鼠麴草一般長在稻田中,秋收之後,草就會大量生長,每年臨近過年時,會到田裡去拔鼠麴草。

製作鼠曲粿時,需要先把鼠麴草洗淨,放在器皿中搗碎,「為了讓口感更好、皮更有黏性,需要加一些番薯(紅薯)和搗碎的鼠麴草放在一起煮。」劉喜君說,等到紅薯比較爛時,就可以出鍋了。把煮好的鼠麴草水倒入準備好的糯米粉中攪拌,像揉面一樣揉好,鼠曲粿的皮就做好了。

鼠曲粿裡面有餡料,一般都是甜的。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一般餡料都做甜的,鼠麴草的皮裹在外面,吃起來不會太膩。」粿的餡料主要用芋頭、白糖、豆沙、黑芝麻、花生等材料製作。包的時候,直接將餡料放入皮中,包裹住即可。據了解,潮汕人家裡都會有一個做粿用的模具,把包好的粿放在「粿印」(模具)中按壓好,粿就做成了。把鼠曲粿放在準備好的荷葉上,放入蒸鍋中蒸熟,就可以吃了。

劉喜君說,打算這幾天再多做一些鼠曲粿,「現在城裡人自己動手做粿的很少了,我們給他們做好,直接買了就可以吃了,有了鼠曲粿才是過節嘛。」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項玲

相關焦點

  • 鼠曲粿
    每年春節前夕,閩北許多人家就開始忙著製作鼠曲粿了。這種忙碌,是要一直延續到元宵節前的。鼠曲粿溫軟碧綠,糯綿清香,從春節的前夕直到春節的尾巴,都是閩北人百吃不厭的美味。
  • 一個「粿」字貫穿潮汕美食,快來看看你都認識哪些潮汕粿品吧
    粿(guǒ) 它品種繁多,美味爽口 走進潮汕人家中,融入四季時節裡。 在潮汕,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稱為「粿」。潮汕祖先從中原一直南遷到粵東,北方祭祖的習俗是用麵食當果品,但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這就是「粿」的來歷。
  • 三尺貓美食日記:潮汕人年夜飯菜單大曝光!傳統年味都在這裡
    香港美食家蔡瀾先生曾說:「食在廣東,味在潮汕」。潮汕美食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映射出潮汕人獨特的生活方式。那麼,廣東潮汕地區是怎麼過年的?有什麼獨特的年俗?又有哪些特色的春節美食呢?滷鵝是潮汕隆重節日必備的食物,民俗有"無鵝肉勿霈"的說法,是衡量食物是否豐盛的標準。潮汕人用來做滷鵝的鵝,並非一般我們常見的家鵝,而是當地特有的獅頭鵝,素有「世界鵝王」之稱,體型比任何鵝種都大,公鵝的重量在三十到四十斤左右,母鵝一般也有二十多斤重。獅頭鵝生為鵝中豪傑,死為宴席頭牌。
  • 鼠年吃鼠粿,潮汕的這種帶有「鼠」字的粿類小吃,你吃過嗎?
    熱愛美食又愛分享的圓圓又跟大家見面了,上一期圓圓跟大家分享了潮汕最有名的紅桃粿,勾起了眾多潮汕小夥伴的回憶。今天這一期呢,圓圓繼續跟大家分享潮汕有名的粿。在潮汕,與紅桃粿齊名的還有鼠曲粿。鼠曲粿在潮汕地區也是非常有名氣的,這或許與它在潮汕小吃的歷史中有過漫長的經歷有關,而且圓圓覺得它也是最具有潮汕風味的一種粿類。
  • 盤點12種春節必備美食
    廣東人對春節時間的界定,一般從農曆12月23日至次年的正月16日,統稱為過年。團年飯是過春節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燭燒完才開飯。現在,不少商家還將年糕做成鯉魚的形狀,既有年年高的意思,又有了年年有餘的意思,成了雙重好意頭,不少人除了自己吃,還喜歡買這些鯉魚年糕送禮。2、糖環在應節食品當中,糖環大概是最為美觀吸引眼球的,它形狀別致,外面一個圓環,裡面像五角星,寓以環環相扣,生生不息之意。糖環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東莞縣誌》的記載,糖環是東莞先人南遷。由北方帶來的食品之一。
  • 被名字「耽誤」的清明節美食,鼠曲粿有點醜,艾葉粑粑還挺好吃?
    鼠曲粿說起這一款的美食,還是和我們的清明節是有很大的關係的,清明節就是祭奠先人的節日,所以說在清明節的時候是需要吃寒食的,常見的就是青團、艾米果之類的,但是在臺灣、潮汕、汕尾地區就有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就是鼠曲粿,實際上這只是口語的叫法,還是錯誤的,真正的應該是鼠麴粿,但是習慣了也就這樣了,第一時間聽到這樣的名字的時候
  • 潮汕粿品探訪 | 鼠殼粿,老鼠殼做的粿?!
    說到潮汕的吃,一碗牛肉丸、一碟腸粉,是很多人心中潮汕美食的代表,但其實在潮汕人心目中,除了熱騰騰出籠的腸粉,手錘的牛肉丸,還有一樣重要的美食,佔據著潮汕人的日常生活,那就是「粿」。今天,接上期《潮汕到底有多少種粿》的後續,將單獨開一篇介紹潮汕粿品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鼠殼粿!聽到鼠殼粿這個名字的時候你會不會有點毛骨悚然?用老鼠殼做出來嗎?會不會有毒啊?能不能吃啊?吃了會不會掛掉?(一個吃貨的心理獨白:能不能吃?好不好吃?吃了會怎樣?算了吃了再說吧!)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而當你走進潮汕人家中,就會發現潮汕的粿,已深深的融入潮汕人四季時節,潮汕人的生活習俗以及靈魂裡的,那是一種難以抹去的傳統鄉味,也是一種大眾的傳統地方美食。潮汕粿品作為潮汕文化的一個部分,它的特點的形成,同樣是離不開潮人賴以生存的地理自然環境、人文風俗、及悠久的傳統歷史文化。
  • 舌尖上的潮汕,逢年過節必有「粿」,你都吃過多少?
    潮汕的「粿」文化博大精深,初來乍到的小夥伴可能都以為粿是一種水果,但是,小黑要在這裡解釋一下,粿其實不是水果,而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經過加工而制的食品,在廣東潮汕,福建,海南,臺灣這一帶都十分受歡迎在眾多的粿中呢,以紅桃粿最為經典
  • 六甲番人談美食文化|甜粿、紅桃粿、鼠殼粿,說說潮汕粿品的故事
    潮汕地區的粿品可說是天下一絕,在中國的米麵食文化中肯定有一席之地。顧名思義,粿就是用米製作而成的果品,也就是指用秫米、粳米先磨成粉後製作成的食品,流行於閩南語系地區,包括廣東潮汕、福建、海南、臺灣等地區。
  • 南澳人最愛吃 「粿」,這12種 「粿」 你吃過幾種?
    在南澳 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 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稱為「粿」 早先 中原先民南遷至潮汕地區一帶 按祖籍習俗 祭祀祖先的貢品應當為麵食
  • 潮汕美食到底有多好吃,我來形容一下!
    在中國,評選為了吃都值得一去的地方,潮汕是評選榜單上當之無愧的第一。 「人間餓爸」陳曉卿給予了潮汕美食極高的讚譽——它是中國美食的孤島,沒有去過汕頭的人不可以自稱為美食家。
  • 來說說潮汕美食炸粿肉怎麼做的
    炸粿肉提到潮汕美食,「粿」是一個繞不開,躲不過的話題,從日常餐桌到供奉祖先神明的祭臺上,「粿」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說,如果沒吃過「粿」,那就不算是真正吃過潮汕美食。在潮汕這邊,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經過加工製成的食品統稱為粿」。而在其中呢,有用香菇,蝦米,花生製成的鮮甜皆宜粉嫩嫩的紅桃粿,也有採用鼠麴草汁水,豬油,糯米粉製成的粿皮包裹豆沙豬肉花生仁這樣軟糯糯的鼠曲粿,或是採用韭菜製作,晶瑩透亮的韭菜粿,甚至還有數不勝數的特殊粿,對應不同的節日和慶典,足以迷外行人眼。
  • 潮汕文化習俗,精美展現,就在這些好看又好吃的粿子!
    潮汕拜神供粿的起源一、自然崇拜自然神崇拜主要來源於遠古。在人不能徵服和認識它們的時候,就只好把它們當作有生命力的神靈加以頂禮膜拜。這種原始的宗教信仰與活動,就叫做自然崇拜。潮汕美食的靈魂在於當地傳統的延續,比如無論是酬謝神明,祭拜先祖,婚喪嫁娶,亦或是日常主食,都離不開潮汕果。潮汕果品種繁多,大多以米粉,麵粉或番薯粉加工成粉末熬製成果皮,利用各種在地最鮮的農作物為食材匯成果餡,以主要果餡命果名。
  • 潮汕粿品居然已經有五百年歷史,種類繁多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故事
    「粿」字,米字旁,可以看出它是由大米製作而成,同時米字又暗示著它有著一部分主食的功能。潮汕的民俗文化與閩南、臺灣等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於是粿類食物在這些地方的鄉下也都很普及。相傳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潮汕,百姓流離失所,饑寒交迫,只能以野菜充飢。饑民在無意中發現了鼠麴草,這種野草既能充飢,還有特殊的香味,又無毒,便把它採來食用。後發現這種野草可以摻入大米磨成漿做成粿,便取名叫做「鼠殼粿」。為了紀念過去艱苦歲月,每到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忙著做鼠殼粿。
  • 論「粿」我只服潮汕的!地道的潮汕風味,本地人都在吃的正宗糕點!
    粿,是用秫米、粳米磨成粉後製作成的糕類食品,多指閩南地區的地方小吃,不同區域有不同的叫法,像粄、 、 ,其實都是一種東西。但若要說哪裡的粿最出名,那必須是潮汕的!
  • 清明時節鼠菊粿,這不就是福鼎歷來的味道?
    福鼎第一門戶雜誌 讓您不出門知福鼎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福鼎論壇網址:www.fuding.co
  • 潮汕美食中,丸子必須擁有姓名
    人人都知道「食在廣東」,大多數被人熟知的便是廣府美食、潮汕美食。「潮汕是中國美食的一個特別寶貴的孤島,如果一個中國人說他是美食家卻沒去過潮汕,那他不算是真正的美食家。」----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說到潮汕,第一個想到潮汕牛肉火鍋,遺憾的是,我到現在都還沒去過潮汕地區,但潮汕的丸子,我可吃的不少。一頭五六百斤重的牛,能夠用來涮火鍋的部位不會超過三分之一,不過剩下的也不會被浪費,潮汕人自有辦法。用剩餘的牛肉做成肉丸,是潮汕人對美食的又一貢獻。
  • 潮汕民間粿類逐個數,從這裡讀懂潮汕文化!
    02 鼠曲粿 鼠曲粿取用天然鼠麴草,熬成湯汁,調入豬油及糯米粉製成粿皮,包上豆沙或糯米、花生仁舊時潮汕先民下南洋就要舂甜粿做乾糧路上充飢。
  • 廣東人春節必備賀年食品,蘿蔔糕的做法
    蘿蔔糕廣東人春節必備賀年食品,拜年時談天說地,喝杯茶吃件糕。原料:白蘿蔔、臘腸、臘肉、海蝦幹、鹽、胡椒粉。來自 美食天下 VCEveny 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