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發展新動能更強勁

2020-12-15 法制網

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正在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新動能。如何讓綠色發展新動能更為強勁?如何讓綠色發展成為消費的新動能、創新的新動能和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在日前舉行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討會上,與會者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

綠色發展包括但不限於環境保護,還包括了綠色消費、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金融在內等完整的綠色經濟體系。在日前舉行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討會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指出,過去我們往往把綠色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係看成是一種不相融甚至對立關係,要讓它們轉變成相互包容、相互促進的關係。綠色發展不僅僅是對傳統發展方式的修修補補,而是更具活力和競爭力,更加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新的發展方式。

劉世錦提出,「十四五」期間應儘快確立包括發展理念、政策目標、重點領域、體制機制等在內的綠色發展的基本框架。其中,在實現機制方面要採取綜合措施,考慮短期和中長期目標的銜接,提高綠色治理的協調性和效率,探索更具科學性、合理性、實用性的生態資本服務價值的核算方法,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等綠色市場體系的建設,完善綠色標準體系、綠色財稅體系和綠色金融體系,形成與綠色發展相協調的政策激勵機制。

「綠色核算體系是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柱。」劉世錦說,若干年來,綠色GDP等核算方法通過將環境因素挪入GDP的核算進行了有益嘗試,取得一些進展,但也存在著缺少統一核算量綱、人為而非市場化的辦法確定價格,核算結果難以應用等缺陷或不足,與綠色轉型的要求尚有一定距離,面臨著生態資本、服務價值難以算帳的基礎性難題,使政績考核、日常工作評價、相關投資決策缺乏科學依據,導致綠色發展的市場激勵嚴重不足。「如果能夠對綠色核算問題予以更多關注並投入資源,加上快速發展的數位技術支撐,在解決綠色發展算帳問題上有大的進展,將有助於重新定義比較經濟活動的成本和收益,在協調經濟社會環境相互關係的基礎上形成更具前瞻性和可持續性的發展目標體系。」

進行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結構調整是生態環境部綜合司督察專員夏光調研的一個重點。夏光直言,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必須進行大規模的經濟結構調整,這是打好升級版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頭戲」。他建議把「既要抓加強監管,也要抓結構調整」作為「十四五」時期生態環保工作新要求。

「以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導向的經濟結構調整是一項複雜的工作,目前還沒有形成系統成型的經驗,很難在全國範圍內馬上採取統一的行動。需要先在一些地區開展試驗試點。」夏光說,具體試點內容包括以生態環境承載力為基礎,重新規劃產業發展;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推進煤炭清潔化利用;提升「公轉鐵」比例;整合城市用地,增加公共用地和生態空間;推動技術更新,提高企業綠色技術應用水平等。

此外,夏光指出,導出過載產能和增加生態用地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兩項內容。

其中,「過載產能」是指超過環境承載力的產能,這部分產能既不是落後產能,也不是過剩產能。現有很多工業產能總體上能做到合規生產和達標排放,都是合法產能,但合法產能排放的汙染物總排放量仍然超過當地有限的環境承載力,因此為了進一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須再退出一部分產能。

夏光介紹,調研發現,很多企業規模不大卻佔地不小,大片土地被廠房道路覆蓋密不透風。一方面暴露出土地使用效率不高,單位土地經濟產出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土地硬覆蓋程度過高,土地生態功能下降。「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方向是退出城區的工業用地,一方面可以用於無汙染的優質或高端產業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讓部分土地回歸生態用地,提升自然環境的自淨能力。」出於改善環境的需要而進行的結構調整,「又破又立」,既導出過載產能,也建設優質產能,帶來新的經濟利益,不讓地方在結構調整中吃虧。通過大規模結構調整,在改善環境之外,經濟將發展得更好。

「結構調整已經成為改善生態環境的關鍵一招和優先選項。如果說加強監管是生態環保工作的第一戰場,那麼,結構調整就是第二戰場。」夏光說。本報記者 曹紅豔

相關焦點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積蓄新動能
    「十三五」期間,有關部門和沿江省市做了大量工作,推動長江共抓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奔騰不息的長江正在用磅礴的力量書寫新時代的發展傳奇。共抓大保護形成共識沿江11省市積極構建綠色發展長效機制,努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堅定不移抓好突出環境問題整改、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和產業布局優化,加快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良的高質量發展典範。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的生動畫卷正在長江沿岸徐徐展開。
  • 【生態發展看當陽】產業升級向綠色要動能
    牛運洪攝初冬時節,由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指導、荊楚網(湖北日報網)主辦的「生態發展看荊楚——全國主流網絡媒體行」大型活動,走進當陽實地採訪,穿行於沮漳大地,處處感受到全國百強縣市湖北當陽淘汰落後產能,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勁脈動,闖出一條經濟社會高質量之路。長坂坡上寫傳奇,玉泉山下開新篇。
  • 凝聚經濟發展新動能
    人民政協網江陰1月18日電(記者 江迪 通訊員 潘逸青 何潔瓊)1月12日,江蘇省江陰市政協十五屆五次會議上,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許峰發表了題為《攜手「十四五」 奮進新徵程 讓「縣域高質量發展看江陰」底氣十足》的講話。
  • 磐石市松山鎮:打造紅色引領「新引擎」,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
    今年以來,磐石市松山鎮為深入貫徹落實 「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挖掘紅色歷史文化,圍繞打造特色中藥材小鎮目標,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培育綠色發展動能,推進新理念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打造紅色引領「新引擎」今年以來,松山鎮著力推進「三項工程」,打造紅色引領「新引擎」。
  • 泰順縣高水平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 美麗山城迸發「新動能」
    從生態起筆、從民生破題、從動能落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泰順縣長期以來聚力發展第一要務,忠實踐行「八八戰略」,深入實施「生態立縣、旅遊興縣」的發展戰略,立足地方特點,描繪「最美山城」宏偉藍圖,向著綠色高質量發展道路不斷砥礪奮進、闊步前行。
  • 山東豐源集團股份公司:適應新常態 培育新動能 加快新發展
    「創新發展看棗企」採訪團首次走進山東豐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個項目,山東豐源集團開拓創新,不斷改造提成傳統動能,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不僅保持了經濟運行中向好的發展態勢,而且夯實了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的發展後勁。
  • 專家觀點|關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打造綠色發展新動能的幾點思考
    實踐表明,生態環境保護實踐對推動綠色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環保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環境保護標準倒逼工業結構升級,總量減排為經濟增長騰出環境承載空間,綠色消費拉動經濟綠色增長,環保產業為經濟綠色增長注入新活力等。當前,受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等影響,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巨大不確定性,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壓力依然較大,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全面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尚需付出艱苦努力。
  • 株洲高新區:產業項目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以大發展惠及大民生,一個個投資體量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正成為株洲高新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也為株洲高新區「十四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這些新動作,為康巴什教育注入強勁動能!
    新氣象開學在即康巴什區輪崗交流業務培訓齊上陣為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學校多元特色建設學生全面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8月23日,為期一周的康巴什區2020年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圓滿結束。263名新入職教師通過師德師風、班主任管理、學科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全方位「造血」培訓,進一步明確自身價值和努力的方向,提高綜合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為康巴什區各學校輸入「新鮮血液」。
  • 湘電股份:與中科院電工所戰略合作 「十四五」發展再注強勁動能
    原標題:湘電股份:與中科院電工所戰略合作 「十四五」發展再注強勁動能   12月8日,湘電
  • 抓穩新機遇 匯聚新動能——我國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題:抓穩新機遇 匯聚新動能——我國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新華社記者高亢、鬱瓊源、劉夏村在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同時,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全國生產活動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速恢復,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向好態勢明顯。
  • 蘇州園博會完美謝幕 為城鄉綠色發展注新動能
    原江蘇省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江蘇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研究員張鋒說,這片236公頃的「超級大園林」,匯集了太湖自然山水、特色展館、海綿技術、新蘇式園林等令人印象深刻的亮點元素,展示了城市建設、旅遊發展、村莊建設、志願服務等領域的創新實踐,為江蘇留下了寶貴經驗。
  • 五蓮縣石管委街頭鎮: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綠色發展新動能
    石管委(街頭鎮)堅持黨建引領,通過夯實幹部作風建設,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園鎮綠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好的營商環境能夠聚企業聚人心,吸引外來企業投資興業,讓落地企業扎深發展。今年以來,石管委(街頭鎮)進一步強化 「項目四論」導向,堅持治理和發展並重原則,繼續拉伸、拉長石材產業鏈條,做到項目工程化、工程項目化,著力打造石材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助推園鎮經濟實現綠色發展。截止目前,園鎮共招引項目4個,投資總額8億元。
  • 南寧產業興生態美 創新驅動孕育綠色新動能
    [摘要]孕育綠色新動能,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產業技術進步;促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引領生態產業快速發展的創新驅動引擎……孕育綠色新動能,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產業技術進步;促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引領生態產業快速發展的創新驅動引擎……今年以來,南寧市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為目標
  • 「綠動」發展強勁 綠色轉型高質
    近年來,仲愷高新區始終堅持把構建綠色製造體系作為工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作為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高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全區有10家企業獲評國家綠色工廠,3家企業獲評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56種產品獲評綠色設計產品,建成國家級綠色製造系統集成項目2個,無論是在獲評類別還是數量上,均居於全市各縣(區)首位。
  • 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動能加速形成
    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直播帶貨……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大考,各類新業態新模式潛力加速釋放。5G、工業網際網路等賦能傳統產業,助推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換的關鍵時期,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展現出強大的活力和韌性,為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蓄積更多新動能。
  • 綠色新動能 創新促發展——第十三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12月18-21...
    以食為媒同迎盛會,精心籌備完美呈現本屆綠博會為期四天,以「綠色新動能、創新促發展」為主題,共設置展覽面積4萬平方米,展位數近2000個,參展商2000餘家。另外,綠博會還將同期召開中國綠色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綠色食品流通創新論壇、綠色產品產銷對接會等專題會議,邀請綠色產業有關專家和企業,就綠色食品產業、可持續發展等主題做主旨演講,共同促進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
  • 堅持清潔低碳發展 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動能
    人民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餘璐)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17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全球氣候與中國治理」專題政策研究會在北京順利召開。與會專家表示,在對抗「新冠」疫情、經濟下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內生態環境脆弱等多重壓力下,中國迫切需要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和經濟轉型模式創新。
  • 《經濟日報》專題解讀潼南高新區創新強勁動能
    今天《經濟日報》「新發現」欄目刊載《重慶潼南高新區處處釋放著強勁動能只有6.82平方公裡,卻擁有200多家科技型企業、32家企業工程技術中心、36家協同創新中心,合作院校超過100所……在潼南高新區,每一寸土地都釋放著強勁的發展動能。
  • 以工匠精神匯聚新徵程的強勁動能
    邁向新徵程,揚帆再出發,亟待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揮灑汗水、奉獻智慧。  在半個月的時間裡兩次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釋放出崇尚勞動、見賢思齊的強烈信號,將激勵全體人民和廣大勞動群眾更加勤於創造、勇於奮鬥,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創造新的時代輝煌、鑄就新的歷史偉業。  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