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王國生到竹溪竹山調研精準扶貧工作
為落實好省委扶貧攻堅誓師大會精神,打好「十二五」扶貧收官戰,謀劃好「十三五」扶貧工作,11日至13日,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國生到十堰秦巴山區腹地的竹谿縣、竹山縣就精準扶貧開展專題調研。他走進企業車間、項目工地和田間地頭,查看產業脫貧的實效,深入到貧困戶家中了解收入、子女上學、生活等方面情況,聽取縣、鄉、村幹部對脫貧奔小康的意見建議。王國生強調,實現「精準扶貧、不落一人」,不僅是對各級幹部發展能力的考驗,更是一次作風檢驗。貧困人口面臨的困難都很具體很現實,每戶的情況千差萬別,這就更需要把「精準」二字落在實處,找準貧困對象和致貧原因,拿出管用的脫貧措施和辦法,多幫助貧困人口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感受到生活有實實在在變化,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
作為全國、全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十堰市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實施「雙包雙建雙帶雙促」幫扶工程,去年全市減少貧困人口近10萬人,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4%。竹谿縣和竹山縣是全省最偏遠的山區縣,脫貧任務艱巨,在扶貧攻堅中沒有等、要、靠,而是結合山區特色,積極探索生態富民。
竹房城鎮帶實現整村連片開發與精準扶貧相結合,五年來通過扶貧搬遷等措施讓6萬多人脫貧,走出了一條全域規劃、整合資源、精準施策、生態扶貧的路子。王國生先後來到竹谿縣蔣家堰鎮敖家壩片區、關埡子村、竹山縣麻家渡鎮總兵安村、羅家坡村、溢水鎮東川村,實地察看精準扶貧臺帳,與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和村幹部交談,了解各村不同的扶貧辦法和發展思路。村民致貧原因有哪些、脫貧措施如何跟進?危房改造進展如何?村民看病貴不貴、方不方便?王國生一一仔細詢問。他說,駐村幫扶的措施要實,要為貧困戶量身定製脫貧規劃和項目清單,實現資金、項目、技術精準對接。竹山縣羅家坡村是全國「十星級文明戶」創建地,多年來,該村順應農村形勢變化,不斷賦予「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新的內涵。王國生對他們開設「道德講堂」,以身邊人講身邊事、以身邊事教身邊人的做法給予肯定。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竹谿縣中峰鎮同慶溝村、水坪鎮沙壩村,王國生走進村民徐濤、孫友來家中,和他們拉起家常。當聽說他們通過縣裡的貼息貸款很快改變了生產生活條件時,王國生說,金融扶貧是變「輸血」為「造血」的有效方式,通過政府幫、銀行貸和農戶自己幹相結合,能解決發展資金和動力不足的問題,我們要對接好貧困戶的實際需求,用金融活水開啟致富之源。
脫貧致富奔小康,產業發展要跟上。王國生來到竹溪梅子貢茶業集團、力萊電子科技公司、竹山嘉麟傑服裝廠,了解企業經營管理尤其是帶動農民增收的情況。王國生對隨行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說,產業扶貧是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拓寬貧困人口就業渠道的關鍵,對成長性好、吸納就業多、增收作用大的企業要加大幫扶力度,通過產業支撐扶持帶動一批貧困戶脫貧。
調研中王國生對十堰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竹谿縣、竹山縣的精準扶貧工作給予肯定。他說,沒有邊遠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省的全面小康。開展精準扶貧,首先要摸實情,做到精準識別。鞏固和完善前期建檔立卡成果,落實「四看」標準,弄清致貧原因,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按照2020年全部脫貧的目標,科學制定扶貧攻堅規劃,逐村逐戶分項制定解困計劃和具體措施。其次是要出實招,做到精準幫扶。要將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技能培訓、轉移就業、社會救助保障政策託底等措施落實到戶到人,把增收的帳落實到具體項目,讓貧困戶不僅有盼頭、有幹頭,而且能夠不斷嘗到甜頭。三是要重實效,做到精準考評。對扶貧工作成效的考核評估,要堅持群眾滿意標準,把群眾吃飯、穿衣、住房、看病、就業等方面的變化,作為是否脫貧的重要標準,考評到戶,而不簡單以一個地方面上的發展變化情況代替每家每戶的脫貧。
王國生還考察了武當山機場建設、東風商用車動力總成新工廠和東風越野車項目,到中華水源生態溼地公園和鄖陽區櫻桃溝村考察南水北調水源地生態保護、發展特色鄉村旅遊等情況。他指出,對於貧困地區而言,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項目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提升城市競爭力、增強發展後勁的重要支撐。要準確把握當前宏觀經濟走勢,搶抓政策機遇,突出抓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項目,為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新增長點。
省政府秘書長王祥喜,省扶貧辦、省財政廳及十堰市負責同志參加調研。(記者蔡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