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作指導
2020年上海中考作文仍延續近幾年的命題風格,題目簡潔凝練,乍一看平實直白,實際上卻含蓄蘊藉,頗有意味。命題貼近學生生活,讓每個考生能夠充分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提取素材。具體來看,在處理這個作文題目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抓住關鍵,巧拓題意。題目關鍵詞是「甜」。「甜」從表面看是形容味道,表示一種感覺,但從廣義上看,「甜」還可以引申為人生百味中的一種,代表著幸福、感動、溫暖、成功、快樂等含義。「甜」的對立面是「苦」,生活中「甜」和「苦」既不同卻又相互關聯。苦盡甘來的「甜」令人難忘。有些事情是「苦」的,可是「苦」中帶「甜」,雖苦猶甜,淚光中有微笑;有的事情目前雖然「甜」,可甜中又有絲絲苦澀,值得人反思。考生可以在構思時注意體現苦和甜的過渡和轉換,從而深化文章的主題。
考生既可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件,如考前複習、運動比賽、家庭活動等事件,也可寫周圍同學、父母、街坊鄰居身上發生的事。還可放寬視野,關注社會,寫生活中某一群體齊心協力突破困境、獲得成功的故事,不要把文章主體限定為自己。
2.寫法多樣,主旨出彩。題目中雖用「有一種」為限定詞,但考生在作文時可以不單寫一件事。具體要看考生的結構安排。需要注意的是,在寫一件事時,要做到敘事流暢、描寫生動。如果要寫多件事,則需注意統一主題,讓多個事件共同指向同一種甜。這樣一來,文章在詳略布局、結構劃分方面才能進一步提升。
3.情節跌宕起伏,寫出哲理。不管文章中的這種「甜」是何含義,感受「甜」、獲得「甜」的過程無疑是寫作重點。為了展現這一過程,考生應靈活運用寫作技巧。例如,切入時可巧用抑揚,從生活中的失落或誤會下筆,尤其當情節發展到高潮時,要用扣人心弦的情節吸引讀者。還可設置懸念,在文章結尾處揭開謎底。
4.抒情議論,提升主題。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考生在敘事時不應忘了抒情,在行文時既要於敘述、描寫中抒情,又要在結尾處升華情感,畫龍點睛,深化主旨。無論寫哪幾件事,寫哪一種甜,考生都可在敘述中凸顯對「甜」的認識,也可以在文末通過抒情或議論的語句升華主旨,寫出自己的思考。
二.佳作點評
有一種甜
2020年上海一考生
站在主席臺上,數百雙眼睛盯著我,我不禁打了個寒戰。
雙腿仍然不住地顫抖。憂惚間,我都不知是如何自我介紹的。接下來的才藝展示更讓我萬分緊張。我竭盡全力把注意力集中在黑白琴鍵上,雙手附上鋼琴,右腳微微挪動到踏板上,閉著眼,做了個深呼吸,才下定決心開始彈奏。
手指貼著琴鍵,一絲冰涼傳到心頭。不出所料,在曲子的開頭,由於我的雙手不聽使喚地抖動,好幾次都彈錯了音。好不容易靜下心來,聽到行雲流水的琴聲划過指尖,我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一絲得意在我臉上綻放,心中也有了一點兒甜。彈奏完畢後,掌聲響起的一瞬間,我回想起比賽前的緊張籌備……
「才藝展示得好好準備,你們幾個回去後都好好想想展示什麼。」鋼琴老師扔下一句話,便大步流星地走出教室。我的心裡炸了鍋,才藝展示就幾分鐘,能表演什麼?我平時的興趣愛好可都不符合展示要求。舞蹈?早就丟了。繪畫?幾分鐘能畫什麼?鋼琴?很久沒有碰了,技藝已經生疏。想了好久,才和媽媽一起敲定:突擊鋼琴,在展示會彈首曲子。
我步入久違的琴行。大廳的三角鋼琴還是老樣子,不同的旋律在空中交織,環繞在耳畔。我找個空位坐下,翻了好一會兒書才找到中意的曲子,隨即開始練習。好久都沒有碰過琴了,一開始還有些生疏,彈著彈著便漸入佳境,手指逐漸找回了彼此間的默契。不一會兒,它們已經可以在琴鍵上翻飛,耳畔又傳來熟悉的旋律。我緊皺的眉頭這才舒展開來,老師也對我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曲已畢,我決定更上一層樓,挑戰一下自己,選擇另一首更有難度的曲子。可這回的「畫風」卻和剛才全然不同。
「錯了錯了……」
「這裡,應該是一拍……」
「這裡不對,不對……」
老師倚在旁邊,右手拿著筆不停地指著曲譜為我指正。
我咬緊牙關,眉間又皺成一團,隨著老師的指點,笨拙地調整著手指在琴鍵上的位置。很久之後才能動一動酸痛的胳搏,撫摩一下微疼的手指。我不想輕言放棄,把頭一揚,又按下一串琴鍵。
就這樣練了又練,一首曲子也不知道彈了多少遍。只記得每周只要一有空,我就一頭扎進琴行,整日關著門,獨自一人揣摩、練習。以前練一個多小時就心猿意馬,望著琴鍵發呆,如今卻能沉下心來練習,心中的甜隨著滴下的汗水在空氣中蒸騰。
回憶結束時,我微微搖了搖頭,坐在候場席上,等著宣布展示的評獎結果。緊張的氣氛持續在空中瀰漫,周圍似乎安靜極了,只聽得見胸膛中心跳的聲音。冰冷的女聲宣布了結果,我並未獲獎。一旁的媽媽怕我失望,不斷安慰我說:「我覺得你彈得不錯,再練習下會更好!」
其實,在我心中獎項已不重要。就算再來一次,我還是會選鋼琴。即使結果不理想,但至少我有那份堅持,那份努力,那一種甜。
有一種甜,是堅持之後,才能甜到心底。
【佳作點評】
1.構思精巧,懸念迭出。文首將讀者目光鎖定在比賽現場,極力渲染「我」的緊張,留下懸念。之後作者筆鋒一轉,採用插敘手法,引出回憶:「我」選擇了鋼琴,苦練數日,雖然成績不佳,但最重要的是收穫了人生啟示。
2.表達靈活,描寫多樣。行文巧用倒敘,人物對話原汁原味、栩栩如生,人物心理、動作描寫細膩入微,將練琴時的投入、比賽時的緊張、比賽後的思考,在時間線上完美地展示出來。
作者簡介
劉蔣巍,江蘇人,文學愛好者。《悠悠古文之路,漫漫古典情懷——走進唐宋八大家》編委。
在《高等數學研究》、《中學數學教學參考》等雜誌發表論文30餘篇,著有《命題轉換的9種方法在教學中的運用》、《中學學科學法指導》、《教學之道28篇》、《新時代人力資源管理教程》(國作登字-2020-A-01081336)等書籍20餘本。
擁有《LOVE教學原則、ICPR教學法、IPBQLD教學法與五感授課》(登記號:國作登字-2019-A-00744048)、《LSMF教學法、EBASV教學法與漸進式提問》(登記號:國作登字-2019-A-00688021)、《6783教學體系:文言翻譯六字訣、編題七字訣、讀寫結合八步法、三情境反思法》(登記號:國作登字-2019-A-00688022)、《教師四課研訓:備課、授課、觀課、評課》(登記號:國作登字-2018-A-00626823)、《學生成績改善問題及幹預措施》(登記號:國作登字-2020-A-01054445)等版權課程以及《教師培訓與績效提升在線學習平臺V1.0》(登記號:2020SR0992401)等軟體著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