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接力!點亮QQ圖標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
世博會英國館外景
在歐洲大陸西北部,有一個島國,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我們通常稱作「英國」。這個面積只有24萬平方公裡,至今也只有6000萬人口的國家,是第一個邁入現代社會的國家,在世界近代史上佔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在繁華的市中心,泰晤士河的東面,是倫敦最大的公園海德公園。歷史上這裡曾經是皇家的狩獵場,17世紀初開始向平民開放。現在,海德公園成為人們休閒的一個場所,在寸土如金的倫敦城裡,這片奢侈的綠地調節著城市的空氣和人們的心情。然而,就是在這片綠地上,在150多年前曾經書寫了一段輝煌的歷史。
1851年5月1日,當12時的鐘聲敲響,維多利亞女王驕傲地宣布,萬國工業產品博覽會開幕。
為了彰顯英國的財富與榮耀,維多利亞女王和她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決定在倫敦舉辦一次國際性的博覽會,通過一種儀式性的活動,確立英國在世界經濟的霸主地位。
英國在1851年所要傳達的訊息是:如果你想獲得最佳的製造技術、最佳的設計、最佳的產品,非英國莫屬;如果你希望進行貿易,非英國莫屬。
在這個展示進步與繁榮的聚會上,有近兩萬個參展商提供的十萬多件展品展出,參觀者達600多萬,幾乎是當時倫敦人口的三倍。
「此種感覺實在畢生難忘,我感到無比激動。榮光,榮光,無上的榮光」。當夜幕降臨時,前來剪彩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在她的日記中寫下這令人激動的一幕。
從那時起,世界現代文明史上這一標誌性的事件——世界博覽會,開始了她一百五十九年的歷史。
世界博覽會是人類的聚會,是人們獲得知識和成就感的搖籃。最重要的是,它加強了人們相互的交流與合作,它是世界各國經濟、社會交流的舞臺,世界博覽會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參與到世博會當中來。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從科學發展的視角探討全球城市發展的問題。在世博會150多年的歷史上,以「城市」為主題還是第一次,得到了世界廣泛的響應和認同。
2010年上海世博園區,位於上海市中心黃浦江兩岸,園區規劃用地5.28平方公裡,總投資達450億人民幣,是世界博覽會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200多個參展國家和國際組織以各自獨特的方式,詮釋著上海世博會的主題,上海世博會將進一步傳遞和普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探討如何建設人類的和諧家園。
英國自1851年在倫敦成功舉辦世博會以來,在歷次世博會上,英國的表現都是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為了確保將英國展館建成上海世博會最吸引參觀者的展館之一,英國將投資1500萬英鎊用於展館建設。英國政府還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啟動了展館設計大賽,向全國徵集由建築師、設計師和美術專家共同組成的設計團隊。最終6支設計隊伍從參選的四十多家設計團隊中脫穎而出,進入決賽。
2007年9月21日,上海世博會英國展館設計方案正式揭曉。「創意之館」從六個備選設計方案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終獲選的方案。「創意之館」的設計展現了一個簡潔而又引人入勝的建築模式,它不僅贏得了苛刻的英國評審團的肯定,也贏得了上海市民的好評。
2010年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種子聖殿」。設計師:託馬斯•赫斯維克
託馬斯:我們研究發現,倫敦是世界上綠化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英國推行將自然融入城市的理念由來已久,很早以前就率先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公園,並創建了第一個生物研究機構——基尤皇家植物園,如今,英國皇家植物園大力開展「基尤千年種子銀行」這一非比尋常的國際保護項目,致力於搜集、研究和珍藏地球上四分之一的植物種類的種子,這些種子蘊含著巨大的潛能,可以提供食品、製成衣物、治療疾病、淨化空氣……
託馬斯:我們想要讓英國館扮演一顆微小的種子的角色,一種可能更廣泛向四周傳播的力量。
6萬根透明的亞克力杆,每一根長達7.5米,它們的底部都裝有不同的種子,這些亞克力杆將會慢慢長成一幢大樓……
一個「種子聖殿」
紅色巴士、紅色電話亭、黑色計程車,這些標誌性的符號在倫敦被稱為「二紅一黑」,或許還有倫敦的霧、英國的雨,悠閒地品嘗著下午茶的時髦女郎、戴禮帽的優雅老派紳士……在人們的印象中,這就是英國。然而,年輕的設計師託馬斯•赫斯維克卻顛覆了這一傳統形象,用一個長著6萬根「觸角」的方盒子,讓數以萬計的種子來 「講故事」,將一個富有創造力的英國展示在觀眾面前。
託馬斯:英國館的創意就是展示出6萬粒種子,雖然聽起來很奇怪,但是它是獨一無二的。當我們說我們要向世人展示種子時,他們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大叫:「什麼?種子?你們為什麼會想到要展示種子?」當然我們有關於講述種子的故事,用一顆種子長成的植物做草藥,可能讓一位生病的老奶奶長壽10年,因為可能一個特殊醫藥治療的藥劑就來自某一粒種子,同時一顆糧食的種子可能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可能就是因為這麼一粒小種子讓我相信未來會有一種更加積極向上的發展模式來改善人們的生活。
英國館的整體設計是一個沒有屋頂的開放式城市公園,「種子聖殿」是它的核心部分,它周圍這片空地被設計成「一張打開的包裝紙」,寓意英國人民將「種子聖殿」作為禮物送給上海世博會。上海觀眾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蒲公英」。
英國館的主題是「傳承經典 鑄就未來」。蒲公英有個很好的含義,就是對未來許下了一個良好的願望。蒲公英的英與英國的英最後一個字也是一樣的,所以這也是觀眾非常喜歡的一點。
如果你運氣好的話,還能巧遇三位年輕的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