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勤儉節約成風尚 為不擺酒省錢給老人發紅包的人點讚

2020-12-22 閩南網

  9月底,晉江市陳埭鎮蘇厝村714名60周歲以上的老人,每人都領到了1000元紅包。發紅包的,是該村82歲的陳文理老人,一家皮革公司的董事長。原來,他的曾孫周歲生日,他決定不擺酒、謝絕賀儀,把省下的錢用來給老人發紅包。(9月29日《海峽都市報》)

  筆者算了下,這次陳文理髮出去的紅包,逾70萬元。給老人發紅包,並不是他一時心血來潮,做做樣子,因為這已是他第三次給村裡老人發紅包了。2014年,他孫子結婚,簡辦喜事,給村裡659位老人每人發了500元;2015年,陳文理本人八十大壽,沒有大擺宴席,而是給村裡670名老人,每人發了1000元。陳文理的兒子說得好,以前他們家辦喜事,也大擺過宴席,一二百桌,有些鋪張浪費;後來,父親首先提出不辦或簡辦喜事,把省下的錢給村裡老人發紅包。這一想法,得到全家人的贊同和支持。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裡,結婚、做壽、周歲,都是人生的大事。曾幾何時,大操大辦、攀比擺闊之風盛行,不少人趨之若鶩,哪怕家境很一般,似乎也不甘人後,甚至不惜貸款撐場面,要的還不都是一個「面子」?所謂「面子比天大」,在農村尤甚。此風雖然長久存在,但有些富豪的揮霍、比闊,無疑更助長了此風的蔓延,讓大眾的消費觀念受衝擊、價值觀被扭曲。什麼「最牛婚禮」、「最豪華婚宴」、「史上最牛婚禮車隊」之類的新聞不時冒出,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並非人人皆想攀比,個個都「闊」得起。這些「撐面子」的事,讓一般人不堪重負、苦不堪言;有些富人、名人,就對此風不以為然,甚至深惡痛絕。於是,一些先行者以實際行動倡導簡辦喜事。比如2012年,濮存昕嫁女兒時,在北京舉辦婚禮,婚宴上送給新人一套滅火器,希望女兒、女婿婚後能夠「消消火」。報導稱,濮存昕的女兒、女婿都「不差錢」。比起動不動就送別墅、豪車、公司股票,濮存昕的「禮物」別出心裁,又寓意深刻。名人身體力行倡導移風易俗,濮存昕顯然帶了一個好頭,得到了一片讚許聲。這些讚許聲也足以說明,反對奢靡之風,倡導文明婚嫁,謝絕攀富比闊,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和落地,倡導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已成為對全體黨員幹部的紀律要求,也讓廣大黨員幹部自覺行動,誰違反了規定,就要受到批評教育、問責,鋪張浪費之風得到糾正,政策深得人心,百姓拍手稱快。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有些富人,推行善舉,把簡辦喜事省下的錢,用來給老人發紅包、捐助公益事業、支持慈善事業,推崇尊老敬老的新風尚,體現對弱勢群體的關心,表達對困難群眾的關愛,對於子女、鄰居、身邊人、朋友,乃至一個村、一個鎮、一個縣、整個社會的風氣轉變,具有著見微知著的教化意義。其正面教育和感召力,如深夜裡的皎潔月光,具有穿透人心、直抵靈魂深處的力量。

  如果有更多的富豪、名人,加入到這樣的圈子中來,假以時日,讓勤儉節約漸成風尚,那就是讓移風易俗從「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的最有力助推器之一,文明新風尚之花開遍城鄉自當可期。如此,則「貧而無諂,富而無驕」。(文/沙子)

  (作者授權閩南網首發,轉載請聯繫閩南網,未經許可擅自轉載,將承擔侵權責任)

責任編輯:紀瑋維

相關焦點

  • 為同村老人發紅包真相暖心!楊興良為何給老人發紅包發了多少錢
    「我自己也是從這裡走出來的,也吃了不少苦,就希望自己能夠為家鄉做點事,也鼓勵更多的人不忘家鄉鄉鄰。」楊興良說。村裡工作人員幫助楊興良為高齡老人發紅包回鄉他為同村老人發紅包80歲的800,90歲的1000
  • 勤儉節約 引領校園新風尚
    本期,記者帶您走進金水區南陽路第一小學,看一看該校師生是如何開展「光碟行動」,讓勤儉節約成為校園內的新風尚。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培養學生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推動「厲行節約,愛惜糧食」的生活方式,南陽路第一小學全校各年級根據年級特點,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厲行節約,愛惜糧食」主題教育系列實踐活動。
  • 衡水二中積極樹立勤儉節約育人新風尚
    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衡水二中積極樹立勤儉節約育人新風尚本報訊 (記者 李碩芳)為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近期學校組織開展了「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系列教育活動。
  • 吉林文旅新風尚: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範者
    「文明消費,節約用餐」已然成為時代新風尚。如今,這樣的「新風尚」已悄然在我們身邊傳播開來。吉林省內各文化和旅遊單位紛紛發起「浪費可恥·節約為榮」倡議書,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範者,把「光碟行動」落到實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
  • 讓勤儉節約成為鄂南高中全體青年學生生活新風尚
    各團總支、團支部,各位青年團員、青年學生: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節約,於我們每個人而言,是一種美德,更是一份責任和義務。 「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
  • 吉林市第五中學「勤儉節約」新風尚
    在市關工委組織開展的「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主題教育活動中,市第五中學站位高,動作快,秉承「蒙以養正」「儉以養德」的教育理念,把握主題,結合實際,對學生進行「三愛」(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和「三節」(節糧、節水、節電)教育,培養青少年勤儉節約的意識和習慣,努力營造校園「勤儉節約」新風尚。
  •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中學「勤儉節約」新風尚
    2020年9月在市關工委組織開展的「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主題教育活動中,吉林市五中站位高,動作快,秉成「蒙以養正」「儉以養德」的教育理念,把握主題,結合實際,對學生進行「三愛」(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和「三節」(節糧、節水、節電)教育,培養青少年勤儉節約的意識和習慣,努力營造校園「勤儉節約」新風尚。
  • 萊蕪中元習俗:請家堂擺供桌 體現孝德風尚
    山西洪洞城隍張丙毅(張公清村人)得知家鄉遭到瘟神塗炭,非常著急和氣憤,欲回鄉鬥殺瘟神又脫不開身,急得搓手跺腳。他急中生智,想起在蓬萊仙島修行的萊蕪仙人安期生。信香誠邀,心到仙知。安期生化身一位白鬍子老人,在萊蕪各村說:「玉皇大帝一年只升一次殿,從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升殿這一天,神仙都要到殿聽點,不到者按天規嚴懲。過年放的鞭炮就是玉帝升坐金鑾殿的號角。瘟神最怕過年放鞭炮,咱們就放鞭炮驅趕瘟神吧。」
  • 永嘉橋頭鎮老人做壽不辦壽宴 三年捐出千萬「壽桃基金」
    她笑稱:「現在,我們村的老人做壽大多不辦宴席、不分壽桃,而是流行捐出壽桃金做好事!」近3年來,「壽桃基金」在橋頭鎮風行,近300位老人捐出壽宴費用1000多萬元用於村裡建設,形成獨有的「橋頭風尚」。  「『壽桃基金』基本上都是像這樣的定向捐資。」
  • 烏拉特後旗二完小勤儉節約風尚進校園
    9月1日開學第一天,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第二完全小學以「厲行節約、制止浪費」為主題,開展節水、節電、節糧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良好美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開學當天,烏拉特後旗第二完全小學從校門口的迎接新生牌到各個班級的隊會,都洋溢著濃濃的「厲行節儉、制止浪費」為主題的宣傳氛圍。開學第一課上 ,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珍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引導學生們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 「光碟行動」成假期餐飲消費新風尚
    據他觀察,現在許多市民都會以實際行動支持「光碟行動」,不僅做到吃多少點多少,吃不完還會主動要求打包帶走。 事實上,拒絕舌尖上的浪費,除了各餐飲店的推動外,更需要的是每個人觀念上的轉變,養成文明用餐的習慣。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單,淺茶滿酒」何意?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農村的生活雖然不富裕,但是對招親待客這一方面卻十分的重視,尤其是在餐桌上的一言一行,所以在農村中關於餐桌禮儀的俗語有很多,比如「菜不擺三,筷不成單,淺茶滿酒」,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菜不擺三: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在招待親朋好友時,飯桌上不能只擺三道菜。
  • 曾是村裡最窮的一家,如今卻成了首富,每年給全鄉老人發紅包
    2015年2月,劉強東帶奶茶妹回鄉,宿遷光明村60歲以上的老人統統發一萬塊錢過年費,有錢領,其它村的也跑過來串場,劉強東大手一揮,都發,一個小時甩出去300多萬。2018年12月,許家印回河南老家太康縣聚臺崗村探親,全村以戶為單位,每戶發3000元現金及一些糧油年貨。
  • 「光碟行動」成假期江蘇餐飲消費新風尚
    據他觀察,現在許多市民都會以實際行動支持「光碟行動」,不僅做到吃多少點多少,吃不完還會主動要求打包帶走。事實上,拒絕舌尖上的浪費,除了各餐飲店的推動外,更需要的是每個人觀念上的轉變,養成文明用餐的習慣。
  • 內蒙古一農村慶「元宵」:年輕人給全村老人發紅包
    內蒙古一農村慶「元宵」:年輕人給全村老人發紅包 2015-03-05 20:55:50責任編輯:   中新網呼和浩特3月5日電 (尚虹波)過年期間,不少年輕人熱衷於在手機上「搶紅包」,但3月5日元宵節這一天,內蒙古武川縣耗賴山村的年輕人們正自發為全村老人發紅包
  • 讓「浪費可恥、節約為榮」成為社會新風尚
    連日來,各地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培養節約習慣,推動「浪費可恥、節約為榮」成為社會新風尚。開學季將至,節約風吹進高校,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師生們的開學第一課。
  • 跑健康步道、擺健康「龍門陣」 生活新風尚引市民點讚
    銅梁區健康教育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將健康理念融入環境保護、飲水治理、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等一系列政策,這幾年,居民們已經逐漸養成了健康生活習慣和良好的衛生習慣,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健身成為市民生活新風尚。比如,去年投入使用的玄天湖健身步道,每天都有大量的市民前去散步、騎車、鍛鍊。
  • 校園「光碟俠」盛行 勤儉節約成風尚
    【正文】中午11點半,綿陽實驗高級中學食堂迎來第一批就餐的同學。食堂採用分餐制,菜和米飯分裝成小份,學生自行刷卡取餐。記者在觀察近半個小時後發現,超過九成以上的同學都是「光碟俠」。【同期聲】綿陽實驗高級中學學生 杜拙希:有時候吃飽了 碗裡還剩一點點 但是我還是要把它吃完 光碟行動 對不對 【正文】記者在食堂外的餐具回收處看到,第一批近四百名學生就餐後,一個容量為一百斤的潲水桶,僅僅裝了不到五分之一。據校方介紹,綿陽實驗高級中學目前就餐人數在四千人左右,學校每天產生廚餘垃圾三百多斤,除去油水湯水、果皮殘渣等,平均每人傾倒的食物不足幾十克。
  • 晉江企業家嫁女給數百老人發紅包
    發紅包的是當地企業家李建弘及其夫人莊玉戀。原來,他們在嫁女兒時沒有大操大辦,而是將節省下來的部分錢給社區的老人發紅包。圖片來源:東方ic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低調企業家嫁愛女沒大操大辦今年40多歲的李建弘是晉江市青陽街道辦事處蓮嶼社區人,多年來從事家具生意及其他業務,由於經營有道,為人講信譽,生意越做越大。
  • 黃山屯溪區:「勤儉節約」小妙招 營造文明用餐新風尚
    黃山市屯溪區引導當地餐飲企業積極響應「文明用餐 杜絕浪費」的倡議,紛紛推出「勤儉節約」的小妙招,在全社會營造節約為榮,浪費可恥的文明用餐新風尚。  「你們五六個人,可以少點一點,不夠再加,以免浪費。」8月14號下午六點左右,在屯溪區徽三說陽湖店陸續迎來就餐的客人,服務員在為客人點菜的同時,根據個人數量溫馨提示客人點菜的數量和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