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我去「聽寫大會」一定得零分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我去「聽寫大會」一定得零分

  昨天,漢語拼音之父、108歲的語言文字學者周有光的一番話,讓央視「漢字聽寫大會」再次陷入爭議。周有光老人說,即便以他的知識儲備,假如去考「漢字聽寫大會」,「一定考零分」。事實上,「漢字聽寫大會」一類比賽一直飽受「考題太偏」的抨擊,此種做法被認為偏離了當初普及漢字書寫的初衷。對此,一些語言文字專家昨天對青年報記者談了他們的看法。

  熱現象:聽寫漢字遠離普通人生活

  周有光老人說會「考零分」,實在值得人們深思。他說,現在官方公布的通用漢字有8000多個,這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承受力,實在太多了。然而,「漢字聽寫大會」所考的不少生僻字恰恰就是在考驗人們的「承受力」,而且往往會突破這種「承受力」。

  周有光所說的8000多個通用漢字,源於國家語委新近公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咬文嚼字》執行主編黃安靖昨天告訴青年報記者,《通用規範漢字》收字8105個,其中最常用的一級字3500個,具有一定專業性的二級字3000個,比較生僻冷門的三級字1605個。而「漢字聽寫大會」考的很多字都屬於二級或三級字,甚至不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之列。

  前幾天,引發《咬文嚼字》和「漢字聽寫大會」爭論的「雞土從菌」(央視認為寫「雞樅菌」為對,但《咬文嚼字》認為應寫成雞土從菌的「土從」字,就沒有被《通用規範漢字表》收錄,甚至電腦都打不出這個字。

  就連作為評點嘉賓的錢文忠也直言,考的很多字即便放在他面前他也是不認識的。一些觀眾抱怨,「漢字聽寫大會」已經陷於一種「孔乙己怪圈」中——正如孔乙己討論「回」字有幾種寫法一樣,「漢字聽寫大會」的不少考題已經離普通人的生活太遠了。

  冷思考:莫把立體的漢字變扁平

  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在西方也有類似的拼字節目,為了比出高低,也會拿一些極冷門的術語單詞讓選手拼寫。「漢字聽寫大會」應該也是借鑑了西方拼字節目的遊戲規則。但《咬文嚼字》名譽主編郝銘鑑對青年報讀者說,「漢字聽寫大會」現在的做法已經偏離「引起人們對漢字的關注」的初衷。「他們考的一些字是平時用不到的。最後等於考學生的背詞典的記憶力。」

  黃安靖向青年報記者透露,據他所知,很多考生都是背整本《現代漢語詞典》的,「比完之後很多也就會忘記了吧,沒有什麼意義。」郝銘鑑還用「漢字聽寫大會」考的冷僻字作了一首打油詩,其中有「鳧趨雀躍聞啁啾,海晏河清伴日紅,蠅營狗苟當剷刈,殫精竭慮願鏤空,河汾門下誰識荊,服膺婉孌一愣蔥」之語。

  黃安靖認為,「漢字聽寫大會」應該堅持考常用字的原則,「我認為分出勝負未必要靠冷僻字。」在黃安靖看來,由「音形義」組成的漢字,背後是有很深刻的內涵的。「除了考『形』之外,還可考『音』和『義』。現在只考聽寫就太單調了,就容易走偏。會把立體的漢字變扁平。」

相關焦點

  • 漢語拼音之父談漢字聽寫大會:我去一定考0分
    原標題:百歲周有光批「聽寫大會」:我去一定考零分  11月11日,漢語拼音之父、108歲的語言文字學者周有光的一番話,讓央視「漢字聽寫大會」再次陷入爭議。周有光老人說,即便以他的知識儲備,假如去考「漢字聽寫大會」,「一定考零分」。
  • 108歲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我考漢字書寫會得零分
    原標題:108歲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我考漢字書寫會得零分  當年身無分文出國推廣拼音  今日漢語拼音讓手機更易用  對於國人來說,周有光最為人所知的頭銜,當屬「漢語拼音之父」這個稱謂,由他主持編制的國際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澤被億萬人。
  • 108歲「漢語拼音」之父:我考漢字書寫會得零分
    [導讀]周有光已經108歲了,他被成為「漢語拼音之父」,已到暮年,但是老人仍關心當下的新鮮事兒。 當年 身無分文出國推廣拼音今日 漢語拼音讓手機更易用對於國人來說,周有光最為人所知的頭銜,當屬「漢語拼音之父」這個稱謂,由他主持編制的國際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澤被億萬人。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電腦用來處理文字是好事情
    周有光在工作  對於國人來說,周有光最為人所知的頭銜當屬「漢語拼音之父」,由他主持編制的國際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澤被億萬人。  近些年,周有光有了一個新發現:在手機普及的掌上時代,漢語拼音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便捷了。「我起初買了一個手機,但我耳朵不靈,用起來不方便,就給了保姆。」周有光說,他後來發現,保姆天天用這個手機發簡訊,而且是用拼音輸入進去的。周有光細一打聽才知道,這位保姆在小學就學過漢語拼音,所以即使不用人教,也能無師自通發簡訊。
  • 108歲"漢語拼音"之父:我考漢字書寫會得零分(圖)
    當年 身無分文出國推廣拼音  今日 漢語拼音讓手機更易用  對於國人來說,周有光最為人所知的頭銜,當屬「漢語拼音之父」這個稱謂,由他主持編制的國際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澤被億萬人。當時,領導突然通知他去波蘭華沙開會,可周有光卻面有難色:「我的衣服都破光了。」領導發話,趕緊去做衣服,國家報銷。於是,從襪子到大衣,周有光煥然一新地登上了飛機。「但我上飛機時沒有一分錢。」他哈哈笑著說,按照當時的規定,不允許攜帶人民幣出國,於是他的錢夾子只得臨時上交。  「漢語拼音方案」的國際之路,起初並不順利。
  • 周有光:「我考漢字書寫會得零分」
    原標題:周有光:「我考漢字書寫會得零分」  當年 身無分文出國推廣拼音  今日 漢語拼音讓手機更易用  對於國人來說,周有光最為人所知的頭銜,當屬「漢語拼音之父」這個稱謂,由他主持編制的國際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澤被億萬人。
  • 周有光為何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
    據筆者有限閱讀,「漢語拼音之父」之說始於2007年8月《文史博覽》上發表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作者餘瑋)的一篇專訪。同年10月31日,周有光獲「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新華社在報導時再度稱他為「漢語拼音之父」。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原標題:「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1月14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對於這一消息,後浪出版公司予以確認。周有光1906年出生,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就在昨天,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生日。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與坡芽歌書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與坡芽歌書&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月14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去世
  • 永遠的光芒——訪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
    在這之前,他是金融學家和經濟學教授;這以後,轉投語言文字,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作者李國輝在2012年有幸採訪周有光先生,謹以此文紀念先生。 這些故事,如今只有一個人能講述了,他叫周有光,人稱「漢語拼音之父」,2012年1月13日,是他的107歲生日。 出於對漢語拼音趣味方塊漢字的好奇和探究,筆者2月1日在北京拜訪了景仰已久的周有光老先生。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老街坊:平易近人沒架子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老街坊:平易近人沒架子  【解說】1月14日凌晨,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就在此前一天,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生日。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享年112歲
    1月14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對於這一消息,後浪出版公司予以確認。  周有光1906年出生,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 周有光111歲壽辰: 跨界跨得如此"任性"的漢語拼音之父
    編者按:他一生跨越了晚清、北洋、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時代,經濟、語言、文化三個領域;他是「漢語拼音之父」,愛因斯坦的「陪聊」;他是沈從文的連襟,張允和的丈夫。他就是周有光。 他是「漢語拼音之父」 周有光曾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主導建立漢語拼音體系,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103歲的網友
    著名教育家歐陽中石(左一)、周有光(右一)做客強國論壇。(攝影:何萌)人民網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萬世成 劉紅豔) 應人民網「強國論壇」與北京大學「清源論壇」聯合邀請,今天上午,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作客人民網強國論壇,以東西方教育差異化發展的思考為題與網友在線交流。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昨去世
    周有光  籍貫:江蘇  終年:112歲  去世時間:2017年1月14日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職業:語言學家、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周」字怎麼讀?這之前,他是金融學家和經濟學教授;這以後,他轉投語言文字,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他曾在107歲生日時開玩笑,「上帝太忙,把我忘了」。  如今,上帝帶走了這束光。  蠟燭  不能含糊,不要和稀泥,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周有光  2016年1月13日,是周有光的111歲生日。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曾稱被上帝忘記-周有光 漢語拼音方案...
    昨日凌晨3點半,我國著名語言學家,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在北京去世,享年112歲。「上帝糊塗,把我忘了!」這曾是他最愛說的一句話。  周有光1906年出生,原名周耀平,1906年生於江蘇常州,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對漢語拼音的貢獻,讓他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一生做成一件事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張馬力是周有光的外甥女,周有光妻子張允和待之如親生女。
  • 李旭之:周有光是「漢語拼音之父」嗎?
    他的一死,一個大大的光環蓋在了他的棺蓋上——「漢語拼音之父」。  蓋這個光環的有《人民日報》的官微,新浪網的官微「頭條新聞」,還有官微「央視新聞」。雖然「央視新聞」是這樣報導的:「【有光一生,一生有光】今日,112歲語言學家周有光辭世。他以26個拉丁字母為注音基礎,主持編寫了至今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
  • 周有光:最反感別人叫我「漢語拼音之父」
    晚年伏案寫作的周有光2017年1月14日,被媒體譽為「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其實在周有光生前,他很不喜歡這個稱呼。其子周曉平曾要求記者,「文中提到的『漢語拼音之父』幾個字務必去掉」,父親「最反感別人這樣叫他。他常說,漢語拼音搞了一百年,自己只是參與方案最終制定的幾個人之一,不能叫『漢語拼音之父』」。這既是周有光的謙虛,也是一種事實——現行《漢語拼音方案》,是在很多前人成果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
  • 周有光是被上帝遺忘的「漢語拼音之父」
    100歲是人的生命極限,超過極限是有的,但那是例外,我自己一不小心已身處例外了。上帝糊塗,把我給忘了……叩響國家語委宿舍樓的一戶普通單元門的門鈴後,筆者很快在家政服務員的引導下見到主人——一位清癯和藹的老人正從書桌旁的椅子上站起來迎候,他就是久聞大名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簡單的寒暄之後,我們面對面坐在略顯斑駁的小書桌前開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