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3年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30所

2020-12-16 中國網教育

增加學位38.95萬個,滿足新增學位剛性需求

居住區戶數在1500戶及以上的,規劃建設1所幼兒園

居住區戶數在3000戶及以上的,規劃建設1所小學

居住區3萬人口的區域,規劃建設1所初中

重點解決好曲江新區、經開區、滻灞生態區、雁塔區、未央區等區域的學位供給矛盾

設立2億~4億元學校質量提升專項獎勵資金,每年對200所辦學水平提升成效明顯的學校給予獎勵

每年市級單列專項資金500萬元,對「名校+」工程中工作突出的「名校」與「+校」的校長、管理人員及教師予以獎勵

新創建等級幼兒園100所,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達到65%

創建普通高中特色學校45所;對100所普通高中基礎設施進行提升

優質學校每學年到薄弱學校、鄉村學校交流輪崗教師的數量不低於6000人

市級財政每年列支1000萬元校(園)長能力提升專項資金

到2021年,培訓教師6萬人次,其中海外選培教師100人次;培養市級骨幹教師3000名、

卓越教師500名和教育家型教師100名

不斷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

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別達到16%、17%、18%

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30所,增加學位38.95萬個,滿足新增學位剛性需求;設立2億~4億元學校質量提升專項獎勵資金,每年對200所辦學水平提升成效明顯的學校給予獎勵;市級「名校+」聯合體內的「名校」自主招聘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招聘方案和招聘結果報市、區縣教育和人社部門核准;市級設立三年不低於50億元的學校建設專項獎補資金,給予區縣、開發區差異化獎補……

10月10日,《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發布。記者獲悉,我市將立足西安實際,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行動目標

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我市要使辦學體制機制更加優化。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教育管理制度體系,強化要素保障,提升治理能力,激發辦學活力。

學位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學校建設布局更加合理,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30所,增加學位38.95萬個,滿足新增學位剛性需求。

教育教學質量普遍提高。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學前教育普惠發展,讓更多幼兒「好入園」「入好園」;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辦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普通高中教育特色發展,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中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模式不斷深化,滿足學生就業升學雙需求。

師資隊伍整體提升。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質專業化校長隊伍,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

教育配套

居住區戶數3000戶以上建小學

按照三年行動計劃,我市將完善人口規模與學校布局相適應的教育設施專項規劃,並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及詳細規劃,嚴格剛性執行。整合中心城區教育資源,合理調整辦學層次;對高校與企業搬遷、舊廠改造、學校周邊長期閒置、低效用地或待開發土地,優先規劃為學校增容預留用地,多渠道挖潛擴容,進一步擴大中心城區學位總量,優先保障義務教育、學前教育學位供給,必要時實行市級統籌、異地疏解。

嚴格落實《西安市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18—2021年)》,居住區戶數在1500戶及以上的,規劃建設1所幼兒園;居住區戶數在3000戶及以上的,規劃建設1所小學;居住區3萬人口的區域,規劃建設1所初中。

重點突破

解決好曲江經開滻灞等區域學位供給矛盾

建立「學校建設項目綠色通道」,落實「四同步一優先」機制。加快學校建設,重點解決好曲江新區、經開區、滻灞生態區、雁塔區、未央區等區域的學位供給矛盾。其中,2020年秋季入學前,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70所,新增學位16.44萬個。

健全制度

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

我市要求各學校制定辦學水平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後組織實施,教育行政部門將計劃完成情況作為對學校和校長考核評價的依據。建立健全現代學校制度,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和校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第一責任人責任,學校自主選拔任用和管理中層幹部,自主設置內設機構。開展「當負責任的校長、辦負責任的學校」「講好每堂課、培育一代人」主題活動,使校長教師成為學生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完善統籌協調機制,嚴格控制面向學校的各類審批、檢查驗收、創建評比,未經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同意,任何單位不得到學校開展活動。設立2億~4億元學校質量提升專項獎勵資金,每年對200所辦學水平提升成效明顯的學校給予獎勵。

均衡發展

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

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通過加大投入、優化布局、科學劃分學區、深化招生制度改革、落實定向招生政策以及實施「名校+」工程等措施,推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辦好「家門口的學校」。

落實軍人、烈士、高層次人才等特殊群體子女入學優待政策,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辦法。完善留守兒童教育關愛服務體系,建立動態管理的留守兒童臺帳。切實履行「七長」責任制,完善控輟保學機制,健全學生資助體系,落實孤兒、低保戶和經濟困難家庭學生生活費補助政策,不讓一個適齡兒童少年因貧困輟學。持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分年級嚴格控制學生課後作業量,執行好課後服務制度。制定56人以上大班額控制及消除方案,到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額。到2021年,新城區、閻良區、高陵區等達到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優質均衡縣驗收標準。

名校帶動

每年500萬元獎勵「名校+」先進

切實增強「名校+」工程帶動效力。加大組建、考核、激勵、動態監測與調整力度,深化豐富「一長多校、委託管理、兼併融合、結對提升」的「名校+」模式。為市級「名校+」教育聯合體的中小學「名校」增加1名校級領導編制、5名管理人員和教師編制。

每年市級單列專項資金500萬元,對「名校+」工程中工作突出的「名校」與「+校」的校長、管理人員及教師予以獎勵。到2021年,通過「名校+」教育聯合體、優化學區、集團化辦學、對口幫帶等方式,實現對全域薄弱學校提升的全覆蓋。全面推進「名師+」「名校長+」工程,到2021年全市組建市級「名校長+」領航研修共同體100個;組建市級「名師+」研修共同體300個、區縣級500個、校級800個,切實促進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城鄉、校際均衡發展。

學前教育

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以上

全力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加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建設力度,到2021年,實現公辦幼兒園提升改善項目全覆蓋,新創建等級幼兒園100所,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達到65%。健全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加強民辦幼兒園收費的價格監管,遏制過度逐利行為。

通過構建財政獎補、師資培訓、名校引領等綜合扶持體系,擴大「管理規範、面向大眾、收費合理、質量較高」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總量,使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以上。

普高布局

對100所普通高中基礎設施進行提升

有效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推動普通高中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育管理、育人方式等方面形成辦學特色,創建普通高中特色學校45所。

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加快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制度改革,實行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計分科目「4+4」模式。到2020年,實現考試綜合管理平臺市域內全覆蓋,並完成省級達標驗收和國家教育標準化考點授牌。加大普通高中布局調整力度,對100所普通高中基礎設施進行提升,建設300個學科教室、創新實驗室、社團活動室等特色部室。

特殊教育

雁塔等區各建一所特殊教育學校

引導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堅持民辦教育的公益性,實施民辦學校分類登記。落實中省關於民辦教育發展的各項政策,正確處理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的關係,優化資源配置,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教育需求。義務教育必須堅持政府責任、公辦主體。進一步規範民辦學校辦學行為,推進民辦教育有序發展。

加快發展特殊教育。優化特殊教育學校布局,每個區縣建立2-3所融合幼兒園,每個開發區原則上建立1-3所融合幼兒園;雁塔區、灞橋區、未央區、高新區、西鹹新區各建1所特殊教育學校。大幅度提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完善送教上門保障機制,按照城六區每生每次200元、其他區縣每生每次260元補助標準,落實送教上門教師工作補貼、交通補貼。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6%以上。

弱校幫扶

打造一批城市優質學校和「鄉村溫馨校園」

紮實提高薄弱學校和鄉村學校質量。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積極爭取中省資金,加大市級資金配套力度,加快改善薄弱學校和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打造一批城市優質學校和「鄉村溫馨校園」。

完善區縣政府對口幫扶、城鄉學校對口幫帶工作機制,優質學校每學年到薄弱學校、鄉村學校交流輪崗教師的數量不低於6000人,其中,骨幹教師不低於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20%。實施鄉村教師「特崗計劃」「銀齡講學計劃」。在教師招錄、校長領導力提升和教師培訓、智慧校園建設等工作和項目中,加大向薄弱學校和鄉村學校傾斜力度。加強信息化資源配置,提高全市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使用效益,實現網絡「同步課堂」「名師公益優課」「雲教研」在薄弱學校和鄉村學校常態化使用。

職業教育

確保30%教育費附加用於職教

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制定加快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技工教育納入職業教育整體發展規劃。按照中省部署,落實高中階段招生職普比大體相當要求。加快改善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辦學條件,到2021年,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教學條件基本達標。創建6所省級高水平示範中職(含3所技工學校),20所市級高水平中職(含10所技工學校)。建成20個市級重點專業。

建立產教融合機制,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規劃建設與產業園區對接的區域性職業教育園區,建成15個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含6個技工學校基地)。支持職業院校開展「五年一貫制」「3+2」聯合辦學,提高中職學校學生升入高職、本科比例。實施職業技能三年提升行動,支持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大力開展重點面向企業職工、農村轉移勞動力、貧困勞動力和貧困家庭子女的職業技能培訓。確保將教育費附加的30%用於職業教育(含技工教育)。

「五育」並舉

義務教育階段勞動教育課時不少於一半

全面推進「五育」並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德育實效,建立完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機制,推動課程、文化、活動、實踐、管理、協同六種途徑同步育人,分學段落實德育工作目標,義務教育階段突出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高中階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切實增強「四個自信」。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創優行動,足額配齊各學段思想政治課教師。

實施學校體育固本行動、美育提升行動、勞動教育實踐行動和社會實踐推進行動,按標準建好、配齊學校體育場館、場地和設施,鼓勵社會向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公共運動場所;結合不同學段特點,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3項運動技能,學會1至2項藝術技能;推動全國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工作;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健康狀況納入對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的績效考核,從2019年起,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每年比上年下降1%。優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構,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勞動教育課時不少於一半。打造西安市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大課堂,向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全市愛國主義、優秀傳統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類公共文化設施與自然資源。

實施素質教育示範工程,打造一批具有西安特色的素質教育精品課堂、線上線下特色課程、特色活動、校園文化品牌,創建體育、藝術、勞動教育、心理健康等特色學校500所,打造研學旅行、社會實踐和國防教育等示範實踐基地100個。加強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發揮各學校的家長學校和家長委員會作用;依託社區學校建立家長學校,為家長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數字校園

2021年基本實現中小學數字校園全覆蓋

實施教育信息化升級行動。全面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建立服務教師教學、服務學生學習、服務學校管理,覆蓋各年級、各學段、各學科、各專業的數字教育資源體系。

建立西安教育管理大數據平臺,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和西安市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應用。實施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開展全市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大賽,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常態化開播與教材同版、教學進度同步的「名師公益優課」。推進人工智慧教育進校園,探索人工智慧對教育的融合應用。

到2021年,基本實現全市中小學數字校園全覆蓋,創建網絡空間學習應用示範學校150所、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示範學校120所、中小學幼兒園智慧校園120所、中小學創客教育實踐室600個,上線優質資源270萬件,實現不同區域、不同學校、城鄉之間的資源共享、課堂共享。

教學質量

全程跟蹤中小學老師教學環節

大力提升教學質量。推進育人方式改革,實施「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遴選1000個優秀教學案例。建立對普通中小學教師教案、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課後輔導、家校互動的全程跟蹤和質量抽查制度。健全教研機制,建設高水平教育教學研究隊伍,建立教科研獎勵激勵機制,每年遴選一批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並給予獎勵。

構建有效課堂和教育教學活動視導、研討、觀摩的常態機制,建立「雲教研」平臺及平臺教學資源庫。實施學前教育質量提升工程,推進科學保教。制定義務教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指導意見,到2021年,創建100所義務教育教學管理特色學校、200所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示範學校。完善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實施新課程新教材,加強和創新教學組織管理,有序開展選課走班,健全學校學生發展指導機制。到2021年,創建40所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樣本校,建設60個普通高中新課程基地、260個重點學科、330門精品課程。

開展50所普通高中與高等學校聯合育人試點工作。推進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開展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模式,實施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實踐性教學課時佔總課時比例達到50%以上。擴大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開展「學歷證書+若干專業能力證書(1+X)」證書制度試點。

激勵補助

實施榮譽制度和專項獎勵政策

繼續加大師資激勵力度。建立校長教師榮譽制度,每年評選表彰市級教書育人楷模10名、最美教師30名、模範教師100名、優秀教育工作者50名、師德標兵50名、優秀班主任50名、突出貢獻鄉村教師50名、優秀鄉村教師100名,評選一批專家型、創新型名校長。

設立市、區縣兩級校長教師專項獎勵資金。每年召開全市校長大會,表彰獎勵先進。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單列班主任津貼。落實區縣責任督學補貼政策。提高鄉村教師特別是沿秦嶺北麓區縣教師生活補助及交流輪崗教師交通生活補助標準,並依據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

質量評價

定期發布監測報告 接受社會監督

科學開展質量監測評價。依託專業機構開展教育質量監測評價,構建「國家監測評價+西安特色監測評價」的體系,堅持發展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正面引導與問題導向相結合、政府主導與社會、家長參與相結合,加強對縣域教育質量、學校辦學質量、學生發展質量的監測評價,定期發布監測報告,接受社會監督和評價。強化結果運用,將監測評價結果納入對區縣、開發區、學校的考核。

編制配備

優先保障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編制

保障編制配備。按照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結合思想政治課開設、體音美教學、高考綜合改革、小規模學校、農村寄宿制學校、校醫配備、「雙師型」教師等新需求,2020年3月前,完成全市教職工編制核定,優先保障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編制,做到應編盡編、應配盡配。

建立市區縣兩級「事業編制周轉池」,周轉編制優先用於教育。根據學校建設需求,及時配齊公辦中小學、幼兒園缺編教師和三年內新建、改擴建學校所需教師。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補足配齊學校後勤服務、安保等人員。

用人機制

下放教師職稱評審權

深化用人機制改革。在總結高陵區、閻良區試點經驗基礎上,推行教師「縣(區)管校聘」,促進師資均衡配置;實行校長職級制改革,促進校長專業化辦學。

2019年,在42所公辦學校實施總量控制、學校聘任、經費包幹、自主管理的用人制度改革試點,適時總結推廣。市級「名校+」聯合體內的「名校」自主招聘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招聘方案和招聘結果報市、區縣教育和人社部門核准。下放公開招聘面試組織權,區縣人社、教育部門組織所屬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聘面試工作。2020年開始,在市級「名校+」聯合體內確定5-10所學校開展「先面試、後筆試」教師招聘試點。

下放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稱評審權,在崗位設置結構比例範圍內,學校自主評審和認定初級職稱;區縣和開發區人社、教育部門以及「名校+」聯合體內的「名校」自主評審中級職稱;提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中、高級崗位結構比例,在全省標準基礎上,增加10%以內動態調整比例。

績效激勵

支持學校搞活績效工資「二次分配」

落實公辦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可在編制20%內自主聘用專業教師政策,建立企業人才和職業學校教師雙向聘用制度。賦予教育部門確定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權限,支持學校搞活績效工資「二次分配」,杜絕平均主義。對承擔社會技能培訓的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培訓收入的50%可用於學校內部分配,在核定學校績效工資總量時予以傾斜,其餘50%可用於學校公用經費。強化教師考核,建立教師退出和待崗培訓機制。

隊伍建設

完善校(園)長選任機制和管理辦法

著力加強校(園)長隊伍建設。完善校(園)長選任機制和管理辦法,區縣、開發區所屬公辦中學領導班子成員由區縣、開發區教育主管部門選拔任用管理,按照幹部管理權限,報同級組織部門備案。

選拔任用公辦中小學、幼兒園班子副職人選,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尊重校(園)長(黨組織書記)的提名權、建議權。推行校(園)長目標責任制考核,籤訂目標責任書,實現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動態管理。面向全國招聘公辦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並將其納入我市高層次人才「5531」引進計劃。

市級財政每年列支1000萬元校(園)長能力提升專項資金,用於校(園)長和學校管理人員領導力提升、國內外研修等。建立「成長型、專家型、領航型」校(園)長梯隊,到2021年,海外選培校(園)長100人次,選派300名校(園)長赴國內知名學校跟崗學習,選派100名校(園)長赴國內知名高校研修;培養名校(園)長300名,選樹國家級中小學領航工程名校長10名,組建名校長領航工作室10個,增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校長人才儲備。

師資建設

確保優秀教師「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

提升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以公開招聘為主渠道,靈活組織全國巡迴招聘、校園直招、公費師範生招聘、D類人才直聘、急需緊缺人才招聘,形成「1+5」招聘格局。

加大高層次緊缺人才引進力度,到2021年,引進特級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省級教學能手等高層次人才100名以上。加大教師公開招聘力度,招錄研究生1000名以上,接收公費師範生1000名以上,確保優秀教師「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

持續加大師資培訓力度,繼續實施教育人才培養「百千萬」工程,建立「骨幹、卓越、教育家」型教師梯隊。到2021年,培訓教師6萬人次,其中海外選培教師100人次;培養市級骨幹教師3000名、卓越教師500名和教育家型教師100名。從2019年起,職業學校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並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到2021年,「雙師型」教師佔專業課教師總數50%以上。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建立健全師德師風檔案,落實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

財政投入

三年學校建設專項獎補 資金不低於50億元

市委、市政府領導統籌、全面推動行動計劃的組織實施,及時協調解決相關重大問題。各區縣、開發區和市級有關部門要肩負起落實行動計劃的主體責任,健全工作機制,制定分年度實施計劃,有序推動任務落實。各牽頭部門要統籌協調,建立聯絡協調機制;各責任單位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面落實行動計劃。

加大財政投入和資金籌措力度,確保學校土地、建設、新增教師以及各項獎勵性政策所需資金。依法落實「三個增長」總體要求,不斷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別達到16%、17%、18%。各區縣支出比例均在2018年基礎上,至少保持與全市同比例增長幅度。足額徵收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並全部用於教育。積極爭取中省資金、新增債券和亞洲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項目資金支持,多元化、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以學校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教育質量提升等項目資金為重點,全面推進財政教育資金績效評價。市級設立三年不低於50億元的學校建設專項獎補資金,根據學校建設任務完成的速度、數量和質量,給予區縣、開發區差異化獎補。

嚴格督導考核。建立行動計劃落實情況月通報、季點評和年度考核制度。市委、市政府將市級各相關部門、各區縣、開發區落實行動計劃情況納入全市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任務,進行專項考核。

本版稿件由記者 王燕 採寫

相關焦點

  • 2021年秋季開學前,西安將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及幼兒園...
    今年,西安新建改擴建的195所學校,已於今秋開學安全如期投用,超額完成計劃25所,新增學位19.4萬個,是西安歷史上新建學校新增學位最多的一年,有效保障了學位供給。按照《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部署要求,全市計劃投資約500億元,在三個學年內,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30所,增加學位38.95萬個。2021年秋季開學前計劃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及幼兒園126所,新增學位10.8萬個。目前已開工109所。
  • 西安市2020年秋季入學前將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170所
    其中,到2022年秋季入學前,西安市將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430所,增加學位約39萬個,進一步加強學位保障能力,滿足新增學位剛性需求。根據西安市10日發布的《關於加快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 建設教育強市的實施意見》以及《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到2022年秋季入學前,西安市將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430所,新增學位38.95萬個。其中到2020年秋季入學前,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70所,新增學位16.44萬個。
  • 西安將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30所,增加學位38.95萬個!
    10月10日,《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發布。其中,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30所,增加學位38.95萬個,滿足新增學位剛性需求等內容引起了市民們的廣泛關注。
  • 新建430所學校!西安迎來教育大變化!
    PART | 壹  長安區3所學校明年投入使用,新增學位1萬餘個  1.長安大學城附屬學校2021年秋季開學投入使用,新增學位6300個!  3.西安航天城第二中學2021年投入使用將成為航天基地規模最大的學校  航天城第二中學作為航天基地重大民生工程,該項目原計劃在2022年投入使用開始招生,但按照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提前到2021年9月投入使用。
  • 西安14個區域未來3年286所新建改擴建學校都在這了
    曲江新區第一小學新校區效果圖  《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10月10日發布,該計劃提出,西安三年內將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30所,增加學位38.95萬個。  2020年秋季入學前,完成新建幼兒園1所,改擴建初中1所,新增學位1360個;2021年秋季入學前,完成新建幼兒園1所,改擴建小學1所,新增學位360個;2022年秋季入學前,完成改擴建初中2所,新增學位2200個。
  • 明年秋季入學前 西安將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26所
    過去一年,西安市全市財政教育經費預算為歷年之最,也是歷史上新建學校、新增學位最多的一年,教師招聘數量則是過去三年總量之和。未來一年,西安將繼續提升教育質量,明年秋季入學前完成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26所。
  • 西安今年計劃新建學校179所,有你家附近的嗎?
    2019年,西安召開全市教育大會,制定了「基礎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三年內建成投用新建、擴建中小學及幼兒園430所,新建校舍面積788.5萬平方米,新增學位38.95萬個。根據建設計劃,2020年9月1日前將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70所,新增學位16.4萬個。
  • 明年秋季入學前,西安市將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26所
    過去一年,西安市全市財政教育經費預算為歷年之最,也是歷史上新建學校、新增學位最多的一年,教師招聘數量則是過去三年總量之和。未來一年,西安將繼續提升教育質量,明年秋季入學前完成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26所。
  • 2018年烏魯木齊將新建和改擴建30所學校幼兒園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陳彥仿)2018年,烏魯木齊市將繼續新建、改擴建30所中小學、幼兒園,學校分布七個區縣。27日,市教育局局長劉劍介紹,作為2018年烏魯木齊市「十大民生實事」之一,育苗工程新建和改擴建30所學校、幼兒園項目列入2018年市重點建設項目。
  • 西安再增學位10.8萬個 2021年秋季投用新建、改擴建學校126所
    投用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26所 今年秋季開學西安共投用新建、改擴建學校195所,新增學位19.4萬個。 「按照三年行動計劃部署要求,西安計劃2021年秋季開學投用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26所,其中新建78所、改擴建48所;按學段分,幼兒園41所、小學59所、初中19所、高中7所,建成後可新增學位10.8萬個。」賈軼昊說,三年行動計劃第二年度各項工作任務已部署,將從建學校、強隊伍、擴優質、提質量等4個方面抓好落實。
  • 今秋開學前 西安127所新建學校幼兒園投用
    >>推進計劃2022年秋季入學前,新建305所中小學、幼兒園改擴建125所,增加學位38.95萬個>>資金投入設2億元專項獎勵資金獎勵「教得好」的公辦義務教育學校3年內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30所西安市現有義務教育學校1565所,在校學生107.23萬人,專任教師6.62萬人。
  • 今秋西安計劃投用170所新建改擴建學校 各個區的詳細情況來了
    西安計劃三年內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30所  西安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姜建春表示,去年10月10日全市教育大會召開,會上出臺了《關於加快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建設教育強市的實施意見》和《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近半年來《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 今年平頂山市將新建改擴建11所幼兒園
    3月19日上午,全市教育體育工作會議在市教育體育局舉行,新的一年,平頂山市將從全面落實以德樹人、學前教育建管並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通高中教育特色發展、職業教育產教整合、教師隊伍建設、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在開拓奮進中取得新進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平頂山市綜合實力高質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陣貢獻力量
  • 全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74所,新增優質學位37865個
    全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74所,新增優質學位37865個! 梅州日報民生一線 梅州日報民生一線微信號 mzrbms 功能介紹 《梅州日報》民生欄目,群眾愛看的民生新聞。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新學年,我市新建及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74所,新增優質學位多達37865個,有效緩解了「大班額」現象,以及孩子就近入學難的問題。嶄新的教學樓區,完備的教學硬體設施,窗明几淨的課室,莘莘學子們如期而至,在新學校(新校區)裡開啟新徵程。
  • 明年秋季西安新建改擴建學校126所 增加學位10.8萬個
    西安市計劃投資137億元,2021年秋季開學投用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26所,其中新建78所、改擴建48所;按學段分,幼兒園41所、小學59所、初中19所、高中7所,建成後可新增學位10.8萬個。目前所有項目已於10月底全部開工,其中,主體封頂49所、主體施工31所、基礎施工46所。
  • 最新:天津新建、改擴建154所中小學!你家門口是哪個?
    2019年至2020年天津共有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54所一大波優質學校來了!按照規定,2019年至2020年,天津共實施154所中小學校建設項目,其中:新建項目114個(自建82個、接收配套項目32個),改擴建項目40個。
  • 西安長安區又又又添新學校!新建13所,改擴建10所,顏值超高
    13所新建學校1.長安區第三小學3.4.西安鐵一中湖濱中學10所改擴建學校除上述學校之外,明年9月長安四小、七小、八小、九小、四初、陝師大附屬中小學大學城校區等一大批優質學校將建成投用
  • 新建改擴建——北郊初中等11所中小學和幼兒園本學期投用
    2020年秋學期於今天正式開啟。記者昨天從市教育局了解到,本學期全市共有11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投用。它們包括6所幼兒園、3所小學、2所初中,預計共增加學位近7000個。本學期,我市將進一步加強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北京今年新增幼兒園學位3萬個 5所新建中小學秋季招生
    新京報快訊(記者 方怡君)今年,北京市幼兒園、中小學學位將進一步擴充。今日(1月16日),據北京市教委官微,今年將新增幼兒園學位3萬個,中小學集團覆蓋學校新增100所。學前學位將增3萬個 加大扶持普惠性幼兒園今年,通過新建、改擴建,租賃辦園、合作辦園,北京市將增加學前學位3萬個。預計東城區增加2000個,西城區1500個,朝陽區8100個,昌平區2300個。
  • 9月西安新建投入使用學校100多所,新增學位16.4萬個!
    ,據了解西安市計劃三年內建成投用新建、擴建中小學及幼兒園430所,新建校舍面積788.5萬平方米,新增學位38.95萬個,可謂是西安民生的重大利好!據悉西安市今年9月1日前將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70所,新增學位16.4萬個。其中,幼兒園66所、小學71所、初中25所、高中8所;按照建設性質劃分,新建127所、改擴建43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