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92歲仍在給留守兒童補課 他希望「最後一口氣是在講臺上呼出的」

2021-03-02 央視新聞

7月中旬,在安徽省和縣烏江鎮卜陳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92歲的退休教師葉連平開始了暑假的忙碌。

從2000年開始,葉連平利用節假日免費給周邊的學生補習語文和英語課。根據不完全統計,19年來,已經有1000多個孩子在這裡得到過幫助。

19年未向學生收過一分錢 一瓶礦泉水都捨不得給自己買

葉連平生活的卜陳村,位於和縣烏江鎮中東部,鄰近省級公路,村裡的年輕人多數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不僅孩子們的學習無人輔導,每到節假日,還容易引發安全事故。另外,農村學校外語教學原本就薄弱,家長普遍沒有能力輔導。

原本是語文老師的葉連平決定利用自己的英語特長,為孩子們補習英語。他找來英語教材,系統地研究,還根據不同的英語水平,把孩子們分了班,更有針對性地上課。19年來,他沒向學生們收過一分錢。 

記者:為什麼不收?

葉連平:在物質生活上我是低水平,精神生活要高標準。

記者:我相信您物質水平追求得不高,但是掙一點點錢也沒壞處?

葉連平:我拿著國家的工資,我吃著國家的糧,是人民的錢,我沒有權利再跟國家、跟政府、跟組織要帳。我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不吃零食。到外邊買書,我自己帶著乾糧和火腿腸,一碗陽春麵、一瓶礦泉水我都不買,省下來的錢,要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 

然而,對自己苛刻的葉連平對學生卻分外大方。一位在南京理工大學讀書的學生,考上了研究生。因為家中困難,學費以及學習必要的筆記本電腦無力購買。葉連平一次給了他一萬元。他說,教育就像種田,你播下種子它豐收了,用不著你講,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為留守兒童花光積蓄 不怕被人罵「老二百五」 

為了這些留守兒童,葉連平幾乎花光了自己30多萬元的積蓄。2012年,他又拿出2.1萬元,連同當地政府和社會捐贈,成立葉連平獎學基金,至今發放了10萬多元,用於資助學習優秀的132名貧困學生。然而,葉連平笑著向記者透露,「罵我的人太多了」。 

記者:您幹的是好事,怎麼會有人罵您呢?

葉連平:好聽一點的,搶生意。其他人辦補習班收費,我不收費。他們用我們當地的土話罵我,用普通話來說就是「老二百五」。我管它二百五也好三百六也好,他們講他們的,我不理他們。 

無兒無女 卻在父親節收到禮物 他是孩子們共同的親人

葉連平一輩子無兒無女,和老伴相守過著清貧的生活,至今還住在30多年前蓋的平房裡。有的孩子因為住家比較遠,來回不方便,葉連平就讓孩子住在自己家裡。

楊鴻雁是葉連平早期資助過的學生。初中三年,她一直在葉連平家居住,直到高中住校。當時,楊鴻雁的父母想要給葉連平一些生活費,但葉連平一次都沒要過。

後來,楊鴻雁考上了大學。因為父母在外地打工,開學那天,是葉連平把她送到大學報到。送完楊鴻雁,因為沒有趕上回去的車,又捨不得花錢住宿,葉連平在大橋洞下待了一夜。

記者:葉老師的出現改變了多少孩子?

楊鴻雁:應該說很大一部分學生,包括我自己在內。如果沒有葉爺爺,我可能跟我大部分同學一樣初中就輟學,出去打工,還有可能就誤入歧途了。

記者:有那麼嚴重嗎?

楊鴻雁:我們這邊很多。

在採訪中,葉連平向記者展示一個一年級小女孩送給他的卡片,上面寫著「父親節快樂!」 

葉連平:我說,我不是你父親啊。她說,你就是我父親。這張卡片微不足道,但我很重視。當老師的,付出了流汗了,你不會吃虧,你得到的反饋遠遠大於你的付出。 

摔傷手術後四天堅決出院 要跟時間賽跑

2018年暑假,葉連平騎車時意外被撞傷了腰椎。手術後,醫生讓他臥床休息100天。但手術後僅四天,葉連平就堅決出院,回到孩子們身邊。

葉連平:我8月13日回來,8月16日就上課。上課以後孩子們都感動了。您說這是不是教育?教書僅僅是一個手段,教書的目的是什麼?育人啊。 

現在,葉連平不能騎自行車了,但仍然是上午連續講三個小時,下午連續講兩個小時。講課時連口水都不喝。他說,他要跟時間賽跑。 

葉連平:我知道馬克思還讓我活幾天?我今天在這跟您說話,明天就可能說走就走了,那麼給我的時間是多少?所以我沒有寒暑假沒有黃金周,必須把時間都用在孩子們身上。 

初心來自感恩 最著急農村的教育質量

葉連平不是安徽和縣本地人,他在山東青島出生,來到卜陳村,與他早年的經歷有關。年輕時,葉連平曾跟著父親來到南京,進入當時的美國大使館工作。父親做廚師,他做勤雜工。在做勤雜工的三年多時間裡,葉連平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然而,美國大使館的工作經歷卻讓他在接下來20多年的歲月裡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1965年,葉連平被下放到卜陳村,無依無靠。鄉親們叫他回家吃飯,給他找地方睡覺,介紹他到窯廠上班。這些幫助讓葉連平度過了那段最為困難的日子。

1978年,葉連平進入卜陳初中,成為了一名語文老師。當時,已經落實政策的葉連平有機會回到南京,但他沒有選擇回去。因為教學效果突出,當地的兩任教育局長都希望把葉連平從農村學校調到縣裡的中學,葉連平也都謝絕了。 

葉連平:咱們老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留下來,哪兒都不去,鄉親們的孩子需要我。農村學校為什麼教育質量上不去?條件太差了!我們這裡一個大學生都不來,來了也留不住,所以農村的教育是每況愈下,這就是我著急的地方。

用生命影響生命 當年資助的孩子已經反哺

大學畢業後,楊鴻雁在馬鞍山市從事設計工作。現在,她經常抽出時間來看望葉連平。除了幫著輔導孩子之外,還幫著打理葉連平獎學基金的事情。 

記者:如果老人家幹不動了或者有一天沒了,攤子散了,他不是白忙活嗎?

楊鴻雁:我不會讓它散,我現在是獎學基金的一個法人代表,我會繼續把它辦好。

近幾年,在葉連平的感召下,每到暑假和節假日,都有大學生志願者來為孩子們補習功課。今年暑假,葉連平教過的一名學生主動提出要給弟弟妹妹們補課。

因為大學生志願者的到來,不僅英語,孩子們的數學、物理等課程都可以得到輔導。葉連平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他希望孩子們能夠跟哥哥姐姐們多學些知識,更多了解外邊的世界,樹立遠大志向。

葉連平:我希望我最後的一口氣是在講臺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床上。我現在的口號就是那十六個字: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鞠躬盡瘁,死而不已。我不同意諸葛亮的話,他是死而後已,我是死而不已。我希望等到我走的時候,能夠被組織上承認,我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就心滿意足了。

△《面對面》視頻 葉連平:與時間賽跑

監製/李浙  主編/李偉

編輯/張宏飛 呂小品

©央視新

相關焦點

  • 「我希望我的最後一口氣是在講臺上呼出的」——記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卜陳學校退休教師葉連平
    自1978年從教以來,他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為鄉村教育奉獻了40多年。退休後,他創辦「留守兒童之家」。「我希望我的最後一口氣是在講臺上呼出的」,他用他的實際行動書寫著一名農村老教師對學生的大愛。——題記葉連平,祖籍河北滄州,1928年9月出生於山東青島。
  • 91歲教師守候留守兒童:只要我有口氣 不會讓他們念不起書
    今年91歲的葉連平,教了40年的英語。退休後,他自費辦「留守兒童之家」,為留守兒童無償補課18年,至今仍堅持上課、批改作業。
  • 安徽91歲退休老教師:希望最後一口氣留在講臺上
    原標題:希望最後一口氣留在講臺上 如果站在教室外,聽著裡面傳出來的洪亮的授課聲音,你可能很難想像,站在講臺上的是一位已經91歲高齡的老人,他就是葉連平,自認為是「20後的年輕人」,自1991年退休之後,他堅持在家義務教英語至今已有27年,生活簡樸卻捨得為學生花錢,他曾說「希望呼出的最後一口氣是在講臺上」。
  • 92歲老人堅持給留守兒童上課,進京領獎卻抱怨:我更想給孩子上課
    原標題:葉連平:留守兒童的「擺渡人」葉連平 新華社發【最美奮鬥者】 葉連平最近有些「小情緒」,他抱怨說:「這段時間活動多了,耽誤我給孩子上課。」葉連平說的「活動」,是指今年9月,他先後獲得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和「新中國最美奮鬥者」稱號。他認為,兩次赴京領獎,撂下了不少課。他不能讓那些留守兒童等他,只有和孩子在一起,他才踏實心安。「我92歲了,必須和時間賽跑,才能多教些孩子。」這是葉連平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正因為這樣的初心,年過九旬的葉連平才以奔跑者的姿態出現在烏江邊上,成為鄉村留守兒童的「擺渡人」。
  • 72歲老教師再上講臺,為留守兒童「防溺」安全保駕護航
    8月19日上午,一場主題為「五老宣講:留守兒童夏季防溺水安全教育」的文明實踐活動在下村鎮南村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掀起了熱浪。我鎮特意邀請了五老宣講團成員李華業為南村村的留守兒童上一堂防溺水安全知識課。今年72歲的李華業是南村小學的退休老教師、老黨員。從教37年,在南村小學的三尺講臺,他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奉獻給了教育事業。2008年退休後,在家裡的他也沒閒著,擔任著南村村的關工委副主任,致力於關心下一代工作中。前期得知下村鎮在成立「五老宣講團」,他二話不說便主動報名參與,積極支持「五老」參與鄉村治理工作。
  • 《極限挑戰》:張藝興變身英語老師,與留守兒童相約92分
    最新一期的《極限挑戰》開播了,這一期節目的主題是走近留守兒童,幫助他們實現一些小心願。這一次男人幫們去到了桂林,展開了一趟開心夾雜著感動的旅程。這一期的主題很正能量,整個節目的氛圍都是暖暖的。課堂中,有一個小孩子看起來很內向,他就是陽董超,張藝興很關心他,鼓勵他和同學們一起去玩,兩人的關係在慢慢地發生了一些改變。其實,男人幫中張藝興的年紀是最小的,自己都很有著一些孩子氣,不是很懂得怎麼和小孩子相處。張藝興在和陽董超回家的路上,問了陽董超很多尷尬的問題,一問一答讓人哭笑不得。
  • 91歲「英語爺爺」榮膺全國道德模範,至今仍在小村義務教書
    「Our class comes now……」91歲的葉連平給孩子們上起英語課,依舊發音標準、聲音洪亮。即使在今天,對於這個叫卜陳的小村來講,能找到發音這麼地道的英語老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1978年,葉連平被調到偏僻的卜陳村,當起了鄉村教師。
  • 退休不退課堂,92歲的葉連平老人依舊綻放「螢火蟲之光」
    但不得不否認,今天談到的這位92歲高齡的葉連平老人,卻讓筆者感動,因為他雖然退休了但卻沒有離開課堂,免費給留守兒童補課,堪稱教師楷模。螢火蟲多了,夜晚也變亮了他是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他1928年出生,自1949年開辦夜校一直從事教育工作,直到1955年因在特殊時期被懷疑是特務而被下放。
  • 92歲的他被稱「太爺爺」,免費辦補習班22年
    在湖南益陽市安化縣霧寒村,有一位92歲的退休老教師,他叫唐上君。這裡地處偏遠山區,成年人大多外出打工,村裡的師資力量薄弱。
  • 55歲女教師託管216名留守兒童
    雙耳失聰的留守兒童曾琳,用簡單的手語回答著記者的提問。曾琳的父母都遠在廣東打工,他被父母送到江西贛縣沙地鎮沙地村的沙地「留守孩」託管中心。12年來,216個和曾琳一樣的留守孩子在這裡共同組成了一個「大家庭」。這個大家庭的「家長」叫王金蓮。
  • 92歲的他被稱「太爺爺」 免費辦補習班22年
    在湖南益陽市安化縣霧寒村地,有一位92歲的退休老教師,他叫唐上君。這裡地處偏遠山區,成年人大多外出打工,村裡的師資力量薄弱。1997年,退休十年後的唐老師回到村裡,開始義務給家鄉的學生補課。這個免費「補習班」,他一辦就是22年。
  •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南篇」祁東留守兒童合唱團:打造心靈港灣 歌聲孕育希望
    「啟航留守兒童合唱團」是湖南省第一支由留守兒童組成的合唱團,成立於2017年4月,首批招募了66名留守兒童。湖南科技大學音樂系教授王育霖應祁東啟航學校創始人陳亮偉的邀請過來考察,王教授感動於學校對留守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視和孩子們對藝術的渴望,便志願公益擔任了合唱團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