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的印象中,一般教師退休以後要麼是享受晚年的退休生活,運動鍛鍊身體,要麼是幫忙兒女帶孫子女、外孫子女,開啟帶娃時代,要麼是趁著有空閒的時光,和自己的愛人去世界各地旅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方式,沒有對與錯。但不得不否認,今天談到的這位92歲高齡的葉連平老人,卻讓筆者感動,因為他雖然退休了但卻沒有離開課堂,免費給留守兒童補課,堪稱教師楷模。
他是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他1928年出生,自1949年開辦夜校一直從事教育工作,直到1955年因在特殊時期被懷疑是特務而被下放。到1978年二次上崗,繼續在教育行業貢獻力量,一直工作到1991年退休。但他退休不退志,還堅守在課堂上,2000年創辦了「留守兒童之家」,19年來免費給千餘名留守兒童做英語輔導,被譽為餘熱生輝的「鄉村燭光」。
回首他的一生,他的大半生都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他對自己吝嗇,對孩子們卻傾儘其所有,他的心裡裝的全是孩子,這樣一位教師無疑是優秀的、卓越的,當之無愧也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曾說過「是共產黨給了我今天的幸福生活,黨就是我的母親。兒子為母親做事情,還能要什麼回報嗎?」,正是他只講付出不講回報的無私奉獻,把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品質展示出來,以行動詮釋自己作為一名黨員的堅守和擔當。
他是一名優秀的教師,19年默默的堅守,只是因為對教育行業愛得執著,因為固守初心。儘管葉連平老人歷盡坎坷,但是他的人生依然綻放出了絢麗的色彩,他把自己比作是只螢火蟲,只是在這個社會中儘自己全部力量去發光發亮。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他重教書,更重育人。2012年,他把自己的積蓄、當地政府和社會捐贈,成立葉連平獎學基金,獎勵優秀學生、資助困難學生。他對孩子認真負責,重視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他自費組織夏令營,帶著孩子們外出到省科技館、博物院、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處參觀學習,重視科學知識、人文知識、愛國主義等方面的教育,以此培育孩子們的科學文化素養、涵育家國情懷。
但是,這樣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優秀教師卻被輔導機構辱罵,一個是懷著公益之心,真正教書育人,另一個是懷著盈利之心,重在教書而非育人,高下立判,讓人不禁對葉連平這位老人肅然起敬。
「教育就像種田,你播下種子它豐收了,用不著你講,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葉老師這樣說道。儘管被人罵,但他還是毫不在意,堅持綻放自己的「螢火蟲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