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那位清華畢業後選擇出家為僧的女孩,後來過得怎樣?

2020-08-11 長亭古巷

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託爾斯泰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力,有些人願意馳騁沙場,將自己的血和汗流在祖國的大地上;有些願意下海經商,憑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開創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但也有人不問世事,只求尋得人生的真諦而選擇一條不為常人所理解的道路。

而我們今天所說的智宏法師,曾經的清華大學哲學系的的學霸,畢業之後便選擇皈依佛門去探尋人生的意義。

一個哲學生的獨特選擇

在當前這個社會,每個家庭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讀一個好一點的大學,以期將來能有一個大好的前程。

而像清華大學,這樣一個全國頂級的學府更是許多學子渴求而不可得的名校,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往往就意味以後的人生充滿了希望。

但是,人各有志,並不是每個名校畢業的學生都渴求自己有個好的前程,有些人卻恰好相反,為了去探尋困惑內心問題的答案而願意遁入空門,她就是智宏法師。

在出家之前,智宏法師是清華大學哲學系的高材生,作為一所全國頂級學府的學生,畢業後的她本應該有著大好的前程,但是哲學使她徹底陷入了對人生的思考。

她經常在思考人生的真諦,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做什麼?

普通人很少思考這些問題,但是她卻一直在思考,甚至一直在迷惑。

為了弄清楚人生的真正意義在哪裡,畢業後的她並沒有拿著自己的文憑去找工作,而是做了一個驚人之舉:剃度出家,皈依佛門。

對於哲學層次上的人生意義,智宏法師一直在思考但沒有找到答案。因此她決定以另一種方式來繼續追尋自己所需要的答案。

在1995年,智宏法師從清華大學畢業之後,她便來到了秦嶺,在山腳下的那座寺廟中長期居住,研究學習佛法與哲學,她希望能佛門的寧靜之中找到自己苦苦探索的問題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從那一刻而尋得

步入空門的智宏法師進一步的研究哲學和佛法,期望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但佛經之中並沒能給她想要的答案,而現實卻給這位迷茫者帶來的人生的啟迪。

在2001年的一天,正在研習佛法的智宏法師突然聽到孩子的哭聲,於是她便放下手中的經書,循聲而去,這一去便開啟她不一樣的人生。

循著聲音,她找到了那個在哭泣的孩子,這是一個六七歲的女孩。智宏法師一開始以為小女孩只是迷路了,但經過一番詢問,這個孩子對自己的家庭,親人等信息一概不知。

智宏法師沒有辦法,只能將孩子帶回寺內收養期待孩子的父母能來認領。

但是很多天過去了,儘管已經四處散播尋人啟事的消息,始終沒人前來。

這個時候,智宏法師才意識到,這個女孩莫不是被遺棄了。

這些天來孩子的身體也很虛弱,於是智宏法師便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果然,此時的孩子已經身患重病,看樣子是家裡無力承擔巨額治療費用才不得以出此下策。

收留了這個孩子後,她便給小女孩取了一個佛教的名字:德道。

智宏法師每天都親自照顧她的生活起居,給她最好的關懷,並且帶著她一起學習佛法,也許是佛祖的恩賜,也許是命不該絕,女孩的病情一天天的好轉,最後竟然康復了。

現在,那個當初身患重病的小女孩已經長大成人,堅持和智宏法師一起學習佛法,並且成功考上了國內某佛學院的研究生。

如今的女孩一直在潛心專研佛法,研究佛理。在她心裡,智宏法師就是她的母親,就是她生命的起源。

而在智宏法師收留了那個小女孩後,便一發不收拾。

在往後的日子裡,她總是發現有人將孩子放在寺院門口,有些孩子身患重病,而有些孩子則是身體健康。

自2001年以來,智宏法師已經先後收養了26名孩子,其中女孩24人,男孩2人。

對於這些孩子,智宏法師一視同仁,視如己出,悉心的照顧孩子的生活,陪伴他們成長。

然而寺院裡條件畢竟有限,是不可能給他們一個完好的童年。

但是智宏法師表示,儘管我給不了他們真正完整的童年,但我可以給他們以,無限的關愛,讓他們在這種關愛之中健康的成長。

當這群孩子面對苦難之時,出家之人又豈能見死不救,如此這般,學佛的意義又在哪裡呢?或許也正是在這群孩子身上,智宏法師找到了她一直苦苦追尋的人生的真諦,渡人即是渡己。

淨土在眼前,人生的真諦在身邊

近20年來,智宏法師把自己的全部都投入到了這群孩子身上,為此還耽誤了一些寺院的工作。

而且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智宏法師還在寺院中開墾的一片菜地,這片菜地不僅可以提供生活所需要的食物,還能通過出售多餘的蔬菜增加經濟來源。

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這些孩子基本上都健康地成長起來,而且他們由於長期生活在寺院之中,秉性淳樸善良。

而對於孩子未來的選擇,智宏法師也沒有太多幹涉,她養大這些孩子並不是想左右他們的想法,不過孩子們可能已經習慣了寺院的生活,而且也不喜歡外人問及他們的身世。

目前已經從佛學院畢業的孩子選擇在寺院修行。

曾經的清華大學哲學畢業生,到現在救人於苦難的智宏法師,只源於對人生的真諦的思考。

當然,哲學作為智慧之學,探索世界的本質,追尋人生的意義,我們都覺得哲學太過高深莫測,其實它就在生活之中,與我們息息相關,可以說智宏法師所追求的淨土在眼前,人生的真諦在身邊。

一心沉浸於佛法之中的智宏法師在那群孩子身上,找到了答案:渡人即是渡己。

每個人的人選擇都不一樣,而智宏法師這樣一個清華畢業的高材生卻選擇了皈依佛門,儘管我們不能理解她的行為,但是她的事跡卻不得不讓我們肅然起敬。

保持自己的初心,探求人生的真諦,這既是她,也是佛,佛本無相,見性即佛。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25年前,那位畢業後選擇出家為僧的清華女學霸,如今過得怎樣?
    然而在上個世紀末卻有這樣一位女學霸,考上了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在畢業後的花樣年紀,卻直接選擇出家為僧?她越學越深,懂得越多,想得越深,卻一直不能解決心中的問題,最終她意識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在哲學中找不到,或許在佛學裡可以參悟,於是她選擇宗教這條道路繼續自己的思索。抱著這樣的想法,1995年,一畢業她就告知家人她要落髮為尼,這件事令家人和朋友都感到震驚。
  • 25年前,那位畢業後選擇出家為僧的清華才女,結局怎樣?
    苦思冥想,尋求人生的答案清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府,以這樣的學歷,應該能夠在社會上混得風生水起。然而她從清華畢業之後,卻選擇了皈依佛門,這樣的選擇令不少人為之嘆惋!這位甘願捨棄人間繁華的清華才女,正是如今的智宏法師。1991年智宏法師以優異的高考成績被清華大學所錄取,選擇了哲學專業。
  • 25年前,那位畢業後選擇出家為僧的清華女學霸,現在過的怎麼樣?
    人們都想憑藉知識改變自己現在的生活,擁有高學歷的人基本上都會選擇大企業公司進行工作,或者是為國家的科研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可是有這麼一位清華女學霸,她沒有選擇高薪的職位,而是選擇了出家,皈依佛門長伴青燈古佛。25年過去了,她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 還記得那位清華哲學系的才女嗎,25年前選擇出家為僧,如今怎樣?
    她的家人也感到欣喜若狂,認為女兒的前途絕對是一片光明的,但讓所有人都感到不敢相信的是,她在畢業後並沒有選擇謀求一份好工作,而是選擇去終南山腳下的寺廟出家。加入佛門的這一決定讓她的家人難以接受,多年來的潛心苦讀幫助她考上了一個好大學,可是最後全都化為烏有,父母對女兒的這一決定更是迷惑不解,不明白她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
  • 25年過去了,清華哲學系畢業後出家為尼的女學霸,如今怎樣?
    在大眾的觀念中,一個孩子讀書就是為了考大學,畢業出來後再找個好工作,然而結婚生子,孝敬父母。而考上清華北大,更是每個人孩子心中的夢想,夢想著讀清華北大,待畢業之後,不僅可以有更好的未來,還可以為國家出一份力量,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 25年前,那個畢業後決定出家為僧的清華才女,如今現狀如何?
    有的人一生都在追求功名與財富,並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優秀的人,有的人想要不勞而獲一夜暴富,有的人只想開心平凡的度過一生,也有的人為了追求真理選擇進入佛門。25年前,那個畢業後決定出家為僧的清華才女,如今現狀如何?
  • 農村學子考上清華,有錢後不顧父母反對削髮出家,後來過得怎樣?
    農村學子考上清華,有錢後不顧父母反對削髮出家,後來過得怎樣?文/觀心通史現在世人都在忙著追求功名利祿,很少有超脫世俗,放棄身外物,只求六根清的人。張明光於1980年出生在河南虞城縣的一戶農村家庭,後來考入清華大學,讀了理工科博士。
  • 還記得那位「削髮為僧」的清華女學霸嗎?得知現狀,網友不淡定了
    清華北大是我國最高學府,是無數考生夢寐以求的大學,考入清華北大就意味著你的人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你會讓親朋好友對你刮目相看,會讓你父母在老家能抬低頭走路,向他人講述如何培養出清北學霸的方法。許多考生選擇清華北大,只是學校以及專業發展前景好,畢業後更容易就業,高薪工作不在話下,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 兩獲奧數金牌的北大學霸,放棄麻省獎學金,出家10年後過得怎樣?
    兩獲奧數金牌的北大學霸,放棄麻省獎學金,出家10年後過得怎樣?北大天才放棄麻省理工獎學金,出家已過10年,現在過得怎樣?如果,高一時就發表了數學論文並獲省級大獎,高二至高三又接連兩次獲得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並被被保進入了北大數學系,大學畢業前夕,申請到世界頂級名校麻省理工學院的全額獎學金,可以進入這所世界名校繼續深造,你會做何選擇?
  • 清華女學霸,為研究哲學出家為尼,25年後卻有了26個孩子
    世界上,總有很多選擇讓人難以理解。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努力讀書,大學畢業之後能夠有一個好工作,未來將有好的生活,所以大多數人都是朝著這個目標前進。上名牌大學,無疑是能完成這個目標的捷徑,清華和北大是我國最好的大學,大學畢業後,一定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一個好的未來,然而,卻有人在大學畢業後,完全放棄了這些,選擇出家為僧。
  • 她是90年代清華哲學女學霸,畢業後出家雲海寺,原因世人理解不了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很多人都說,「高考是普通家庭孩子改變命運的唯一捷徑」,如果考上大學,就能在社會立足,而如果考上清華北大,未來的人生就會有更多的選擇,比如可以收穫名譽,地位,金錢。不過也有人,從清華大學畢業後,選擇了不一樣的人生。
  • 當時風靡全國的「瘋狂英語」,創始人離婚後卻出家為僧,後來怎樣
    當時風靡全國的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他離婚後卻出家為僧,後來怎麼樣,大家一定很感興趣,讓我們一起往下看一看。大家都知道學習英語是非常的有用的,因為英語是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在學習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得最廣泛的一種語言,所以無論走到哪裡,英語都非常的有用,無論是在學習當中,工作當中還是出國旅遊,只要你會說英語,就能夠幫助你解決很多的麻煩事。
  • 北大才子柳智宇:寧願放棄麻省理工錄取,也要出家為僧,如今怎樣
    在2006年的時候,被人稱為「數學天才」的柳智宇,憑藉自己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賽金牌被直接保送到了北大的數學系,在畢業前夕還獲得了麻省理工的全額獎學金,但是他卻做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決定,去北京龍泉寺出家為僧。
  • 北大畢業後,放棄麻省理工出家為僧,天才出走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2018年數學最高獎項、被視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茨獎由年輕的數學大師彼得·舒爾茨摘得桂冠。但認為對這位獲獎者的興趣並不大,反而將目光投向了位於北京的龍泉寺。因為這位獲獎者曾經多次敗給了龍泉寺的賢宇法師。
  • 當年的清華天才,畢業後不顧父母反對選擇當和尚,如今生活怎樣?
    當年的清華天才,畢業後不顧父母反對選擇當和尚,如今生活怎樣?清華、北大,一直以來都是很多學子們,夢寐以求的地方,父母含辛茹苦將我們養大,目的就是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用老一輩人的話來說,能在學習上創造出這樣的地位的話,也是大有作為的。雖說,這樣的說法聽起來比較誇張,但是這番話說得也都很對。
  • 清華博士堅持出家為僧,放棄高薪工作,不顧父母跪求,如今怎樣?
    話雖這樣說,但是還是有不少人認為只有讀書才可以過上好的生活。確實,讀書是獲得好生活的一大途徑,但並不是唯一途徑。而父母過於重視應試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讀書才是硬道理?在之前,發生過一件讓人驚訝的事情,本是清華博士的張明光,畢業後在一家很好的企業進行工作,但是在工作幾年後卻不顧父母的哀求,選擇出家當和尚。
  • 曾被保送北大的數學天才,後來選擇出家的柳智宇,如今過得怎樣了
    而作為我國的頂尖學府,清華北大不僅是不少莘莘學子為之奮鬥的目標,更是改變命運的搖籃。因為在數學上展露了極高的天賦,柳智宇被選入集訓隊,在2005年的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賽上,他為中國隊奪得了一枚金牌,時隔一年,在47屆國際數學奧賽上,他又從六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以滿分的成績再次奪得金牌,之後被特例保送到北大的數學系。
  • 90後清華女學霸,家中獨女,畢業後卻決定出家當尼姑
    清華、北大的名校光芒更是耀眼奪目,傳統印象中,這樣的名校高材生應該繼續深造或是擁有光鮮亮麗的職業道路。但就在25年前,一位清華畢業的女學霸卻選擇了削髮為尼。要知道,90年代恢復高考不久,考上大學已經是極其困難的事情,更何況還是清華大學。這在當時引起極大轟動,她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智宏法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起伏人生。
  • 保送北大選擇出家的數學天才柳智宇,假如當初清華錄取,會怎樣?
    今天要討論的,是一位頂尖學霸的保送生,而且很巧合的是,這位曾經做出了讓全國人民都為之驚詫選擇的學霸,實際上和2019年保送到清華的袁祉幀,有著十分相似的地方。都是來自湖北省武漢市,都是參加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
  • 她是清華高材生,畢業後選擇出家,19年來只做了一件事,令人敬佩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麼一位從清華畢業的高材生,別人畢業後,都是選擇了各種人生好出路,名牌公司,知名工作室,而她,則是選擇了出家,說起來,也許很多人都不信,既然都已經考上了如此優秀的學校,為何最後她要選擇出家呢?當然了,人人選擇不同,我們也無法幹涉別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