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愛因斯坦
自古以來金榜題名都是人生最大幸事之一,如今考入清華、北大等名校也是無數人追求的夢想,因為在大部分人看來,考入名校不僅僅是自身實力的證明,常常也意味著之後可以「功成名就」,走上「人生巔峰」。
然而在上個世紀末卻有這樣一位女學霸,考上了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在畢業後的花樣年紀,卻直接選擇出家為僧?
這位女學霸還有一個更出名的法號——智宏法師。咋聽很是意外,但她的出家卻並非沒有淵源,她一直對人生的意義感興趣,考上清華大學後即就讀於哲學系。
眾所周知,哲學主要也是研究人類本質以及和宇宙的關係等問題,於是她在本科期間更加孜孜不倦地探索這些哲學問題。她越學越深,懂得越多,想得越深,卻一直不能解決心中的問題,最終她意識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在哲學中找不到,或許在佛學裡可以參悟,於是她選擇宗教這條道路繼續自己的思索。
抱著這樣的想法,1995年,一畢業她就告知家人她要落髮為尼,這件事令家人和朋友都感到震驚。就是在旁人看來也難以理解,畢業於清華這樣的頂級名校,只要按部就班繼續學習、工作就可以有很優越的待遇和美好的生活,為何偏偏要選擇遁入空門。
在他們看來,捨去欲望進行修行是很清貧艱苦的生活。不過為了心中的答案,她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既然做了決定,勢必要走到底。
當同齡人投入社會的紛紜浮沉時,智宏法師為尋找心中的答案和自己的歸宿踏上了徵程。天南地北走過,千山萬水看過,最後留在了秦嶺腳下,一處小小廟宇足慰平生,三千煩惱一夜落下,從此夜夜常伴青燈古佛。
智宏法師開始了自己的修行,她每日參禪,簡衣素食,閒餘時開墾菜地,種植瓜果,自給自足。這樣的日子單純充實,與城市的繁華喧鬧相比自有一番恬靜美好,對於智宏法師來說應該是理想中的心之歸處,但是每日念佛參禪、冥思苦想並沒能解決她的問題。
佛法精深,倡導慈悲為懷普度眾生,這是她存在於世的意義嗎?那麼她又該怎麼做呢,她依舊在苦苦追尋心中的答案。
這個答案終於在2001年迎來轉折,許是因緣已到,那一天門外的女童哭聲驚動了廟內的比丘尼。原來這是個患了重病的孩子,父母無力撫養,又希望她能得到佛門庇護,所以遺棄在此處。
善良的智宏法師毫不猶豫收留了她,為她治病,取名為德道。在智宏法師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德道終於漸漸康復了,耳濡目染之下德道也開始跟著研習佛法,最終成為了佛學院的研究生,也開啟自己的佛學之路,為佛學的傳承做出自己的貢獻。
正是收養德道的這段經歷,讓智宏法師的內心找到歸宿,那個答案也呼之欲出。對智宏法師來說,學佛的意義不止在四大皆空拋棄慾念,更是要慈悲為懷,儘自己的力量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在對生命的救助和善待中她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也許有許多人不理解她的選擇,但智宏法師在這一方淨土中發現自己人生的意義在於救贖和奉獻,即使辛苦也甘之如飴。畢竟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外界的變遷,而在於自己內心的體驗。
正如奧斯勃所說,我們活在世上不是為自己而向生活索取什麼,而是試圖使別人生活得更幸福,智宏法師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想必也是充實而幸福的。
在這之後,被家長「託付」給寺廟的孩子多了起來,這些孩子多少都有些疾病,不過智宏法師一視同仁地留下了他們,二十年來一共收養了二十四個女孩和兩個男孩。一輩子沒有自己的子女,現在她的身邊卻圍了二十六個孩子,她的一生,幾乎都奉獻給了他們。
智宏法師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情,人們常常稱讚她,她依舊十分謙遜。事實上,收養這麼多孩子並不是容易的事情,生活常常是快樂卻又辛苦,智宏法師卻從來沒有怨言,只想讓這些身世悽慘的孩子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對於她來說,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比修建寺院大殿的事重要多了,她寧願大殿破一點,也不願孩子們生活苦一點。
就這樣,孩子們漸漸在智宏法師的照拂下健康長大了,智宏法師並沒有強制讓他們修佛,她並不願左右孩子們的想法,但這些在寺院長大的孩子,耳濡目染之下都選擇了出家,許是受了智宏法師寬大容忍、慈悲為懷心性的薰陶,相信他們也依然會傳播善行,造福更多的人。
二十六個孩子,二十六次救贖,二十六份愛,以及無法衡量的辛勞,智宏法師用自己的善行編織著人間理想,點燃了希望燈火。
她給孩子們一個家,更是一個自由寧靜不懼風雨的港灣,孩子們也給她帶來內心的自由和寧靜,她沒有選擇在社會的紙醉金迷中失去本心,而是留在自己的一方淨土裡耕耘人生,成就了很多人,也成就了自己。
從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到慈悲濟世的法師,從哲學到佛法,智宏法師堅定追隨內心的想法,選擇了很不一樣的道路。她沒有像自己的同學一樣走向所謂的「成功」之路,但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度過一生,能幫助那麼多人,又何嘗不是成功呢。
奉獻自己,成就他人,造福社會讓她閃耀著更加溫暖明亮的光輝,可歌可敬。常人難以做到這種程度,但她用行動告訴我們,值得世人追尋的並不只有金錢名利,還有精神上的富足和充實。
如今的智宏法師,依然在陪伴那些孩子長大,繼續給他們庇護和關愛,不同的是,她早已找到當初那個答案,找到自己心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