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90年代清華女學霸,畢業後卻選擇墮入空門,原因為何?

2020-12-08 豆廚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普希金在他的詩篇《未選擇的路》中描繪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中間人的徘徊與躊躇,面對未來無法抉擇的心情,有的路繁花似錦的,周圍長滿了鮮花;有的路你放眼望去是一條獨木橋,黑暗陰森,似乎望不到光明的盡頭。於是乎,人們在十字路口時會做出各種各樣的選擇,誠然,大多數人都會往光明、通暢的大道走去,可總有一群人,為了遵循自己的內心,毅然決然地向人跡罕至的地方走去。

清華畢業後不願走向世俗社會公認的"人生巔峰",追求信仰的路上選擇"皈依佛門"。25年前,一位女大學生從清華大學畢業,無論是她的家人或是世人都以為她應當找到一份體面、待遇豐厚的工作或者是繼續深造研習,可是她卻做出了抉擇驚人的抉擇:皈依佛門。當時她在大學學習的是哲學專業,我們都認為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它探討人生的奧義,其實這本身與我們所了解的宗教就有一定聯繫,只是現今我們常常把宗教等同於迷信。大學畢業後,未能在哲學中尋求到答案的女大學生開始皈依佛門,往後,她只叫做智宏法師,那些未曾在哲學中收穫的答案,她渴望最終在在佛學的海洋中一一尋得。

但是,清華大學生與出家這樣兩個詞放在一起太顯眼,世俗社會無法理解為何一個從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最後要走向"封建迷信",出家了呢?世人的關注點不在世間多了一位潛心修佛的法師,而是她這樣做是不是炒作?好在,縱使外界非議不斷,但踏入佛門的智宏法師不曾受流言蜚語的左右。

2001年的春日與往年似乎沒有什麼不同,但命運將會給到智宏法師特別的安排,那是一個春天的夜晚,氣溫還不曾全然回升,智宏法師所在的秦嶺腳下的小小廟宇還有些許寒冷,忽然之間,在這樣一個靜寂的夜晚,她依稀聽見了一陣嬰兒的哭啼,這讓她感到驚訝,於是便循著這若即若離的哭聲走去,走近一看,智宏法師才發現這哭聲的來源是眼前這個抹著眼淚抽泣的小女孩,小女孩的個子小小的,從外形上來判斷她的年齡在6-9歲之間,智宏法師尋來問去,但小女孩自己也說不清自己從哪裡來,為什麼到了這裡。

山間的氣溫低,寒冷的山風陣陣徐來,未能等到小女孩的父母趕來,於是智宏法師決定先將小女孩子在寺廟裡安頓下來,把小女孩接到寺院後智宏法師才發現原來小女孩身患重疾,而等待了一段時間後,小女孩的父母遲遲沒有出現,這時,她才意識到,小女孩是被父母遺棄了。就這樣,智宏法師把女孩留在了身邊,而此後的生活裡,小女孩對智宏法師產生了不同於別人的依賴性,來到寺廟不久後一次智宏法師有事要去到南方,女孩也要一同前往,而後,智宏法師為她取了一個佛教名字——德道。

此後,智宏法師像一棵大樹,立根於寺廟這塊大地上,無意之間接收到了越來越多的生命,自2001年開始的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智宏陸陸續續的收養了26名孩子,在這些孩子裡面大多數都是患有身體疾病,可是智宏法師卻並未因此放棄他們,而是找各種方法為他們醫治,每當談到寺廟何時能再裝潢翻修一番,智宏法師總是想著再等等,再等等,她希望能在她現有的最大能力內把孩子們的身體治好。

於她而言,寺廟的修建、裝飾都只是外物,這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而這些孩子卻是活生生的生命,在這樣一個面積不大的寺廟裡,被開墾出了一塊自留地,智宏法師每日精心呵護著這塊小小菜地,除了提供日常的生活必需,這塊自留地的所得更是智宏法師為孩子們看病的經濟來源,在智宏法師的付出下,孩子們的病情基本都得到了較好的恢復。

在智宏法師的撫養下,二十幾個孩子都慢慢長大,其中有兩個男孩子因為在寺廟不方便在寺廟撫養,於是被法師寄養到了別處,但智宏法師仍舊會寄一些基本的生活所需給到他們。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們長大後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出家,智宏法師說,自己從未想過要左右他們的想法,但孩子們似乎都習慣了寺廟的生活,寺廟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像家的地方。

結語

時光荏苒,從1995年畢業後到如今,智宏法師已經皈依佛門二十來年,那些曾經指向智宏法師的質疑或許仍舊偶有發生,人們常常將她記起,常常將她忘記,可是對於她來說,這都並不重要。

二十五年前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前毫不猶豫的智宏法師選擇了遁入佛門尋找答案,從十九年前開始到現在智宏法師不斷收養著被拋棄的孩子或許都會被世人遺忘,可是,那個曾經在名利場與精神場中果斷選擇自己精神世界的智宏法師、那個收養一個個幼童的法師、那個省吃儉用,為幼童治病的法師,將永遠地被我們銘記。

參考資料

《未選擇的路》

相關焦點

  • 她是90年代清華哲學女學霸,畢業後出家雲海寺,原因世人理解不了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很多人都說,「高考是普通家庭孩子改變命運的唯一捷徑」,如果考上大學,就能在社會立足,而如果考上清華北大,未來的人生就會有更多的選擇,比如可以收穫名譽,地位,金錢。不過也有人,從清華大學畢業後,選擇了不一樣的人生。
  • 90年代清華哲學女學霸,畢業不任要職剃度出家,背後原因太深奧
    很多人把高考作為人生中的第一大關,而第二大關可能就要數大學畢業後選擇職業這件事了吧?畢竟職業與職業之間有著很大的不同,一個不慎就可能與同期畢業的同學們過上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所以,有的人想要去憑藉自己的努力創業,有的人想要去當公務員吃「皇糧」,有的人嘖選擇了符合自己專業的工作,成為一名工程師等等。每個人的選擇不同,這也構成個這個千姿百態的社會。
  • 90後清華女學霸,家中獨女,畢業後卻決定出家當尼姑
    清華、北大的名校光芒更是耀眼奪目,傳統印象中,這樣的名校高材生應該繼續深造或是擁有光鮮亮麗的職業道路。但就在25年前,一位清華畢業的女學霸卻選擇了削髮為尼。要知道,90年代恢復高考不久,考上大學已經是極其困難的事情,更何況還是清華大學。這在當時引起極大轟動,她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智宏法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起伏人生。
  • 90年代,清華哲學系女學霸,畢業後出家當尼姑,原因世人難理解
    受困於這個問題的,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佛門大師"智宏法師",她是90年代清華大學的高材生。90年代,誰家要是出一個大學生,那可是人人都搶的"香餑餑"。那個年代的文憑比錢更值錢,知識分子是社會的上層人士,走到哪裡都受人尊重。如果有幸考上清華北大,那就是全村之光,全市之榮,祖宗十八代都跟著沾光。畢業之後,國家包分配工作,一生捧著金飯碗,整個家族都能走上康莊大道。
  • 25年前,那個畢業後就皈依佛門的清華女大學生,現在怎樣了?
    在清華畢業之後,你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有更加光明的人生,這是很多人羨慕嫉妒的。但是作為學霸們,但是他們的腦迴路和普通人還是有差別的,她們想法新奇,她們對未來有更多的見解,這些學霸畢業後,很多都不會步入預定的軌道,而是選擇一條讓常人不能理解的道路,也有很多人為他們感到惋惜,認為是他們將自己的美好前途給毀了。
  • 拒絕清華!浙江女學霸719分得清華青睞,但她卻選擇了……
    (距狀元僅1分之差),滿足清華和北大錄取的條件,按道理,她應該左右為難選擇哪所學校好,畢竟清華北大到底孰優孰劣很難分清,但是她卻直接拒絕了清華……來自溫州的女學霸,719分令人望而生畏她叫邵奕佳,來自浙江溫州,2019年考生。
  • 25年前,那位畢業後選擇出家為僧的清華才女,結局怎樣?
    為了掌握自己的命運,多少學子努力讓自己考上好的大學,尤其是90年代,在相較低的高考錄取率下,大學生還不那麼普遍,算是比較稀缺的人才。誰要是能獲得大學文憑,就算是光宗耀祖了。然而在25年前有一位才女,明明擁有廣大學子所豔羨的文憑,卻捨棄了世間繁華,踏入了佛門,令許多人唏噓不已。
  • 清華學霸畢業後,為什麼後來卻當了保安,他的選擇讓人感動
    1996年,面臨畢業的張曉勇不得不做出人生重要的一次選擇。(90年代的應聘大學生)原來,從1995年開始,國家就打破了以往畢業之初的張曉勇明白,想要回到長沙去,沒有一定的社會關係,沒有肯接收的單位,他是沒有機會的。再加上他希望以後在工作中,能繼續搞專業相關的實驗工作,所以幾經選擇,他最終與廣州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籤下了聘用合同。
  • 清華90後女學神,成麻省助理教授!美國,中國學霸的「收割機」
    清華90後女學神範楚楚是地地道道的西北人,出生陝西,前不久她在個人主頁上宣布,將會在2020年秋季成為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工程系助理教授。這位2013屆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的90後女學神,頓時成為了許多同齡人羨慕的對象,也是清華學弟學妹們學習的楷模。
  • 25年前,那位畢業後選擇出家為僧的清華女學霸,現在過的怎麼樣?
    人們都想憑藉知識改變自己現在的生活,擁有高學歷的人基本上都會選擇大企業公司進行工作,或者是為國家的科研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可是有這麼一位清華女學霸,她沒有選擇高薪的職位,而是選擇了出家,皈依佛門長伴青燈古佛。25年過去了,她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 25年前,那位畢業後選擇出家為僧的清華女學霸,如今過得怎樣?
    然而在上個世紀末卻有這樣一位女學霸,考上了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在畢業後的花樣年紀,卻直接選擇出家為僧?功名利祿盡拋卻,學府無涯入空門這位女學霸還有一個更出名的法號咋聽很是意外,但她的出家卻並非沒有淵源,她一直對人生的意義感興趣,考上清華大學後即就讀於哲學系。眾所周知,哲學主要也是研究人類本質以及和宇宙的關係等問題,於是她在本科期間更加孜孜不倦地探索這些哲學問題。
  • 25年過去了,清華哲學系畢業後出家為尼的女學霸,如今怎樣?
    在大眾的觀念中,一個孩子讀書就是為了考大學,畢業出來後再找個好工作,然而結婚生子,孝敬父母。而考上清華北大,更是每個人孩子心中的夢想,夢想著讀清華北大,待畢業之後,不僅可以有更好的未來,還可以為國家出一份力量,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 與愛因斯坦「穿越合照」,那個清華女學霸現在怎麼樣了?
    與愛因斯坦「穿越合照」,那個清華女學霸現在怎麼樣了? 提起清華大學,大家想到的一定是雲集精英學子的中國最高學府。能獲得清華的錄取資格的,也基本都是各個省市地區的狀元級人物,而清華大學也是寒窗苦讀中的學子的終極目標。
  • 又一位90後女學霸成博導!她的「男朋友」很特別
    這也是我選擇做研究的原因,我希望通過基礎研究去改善這一情況。」除了工作的業餘時間,劉琬璐還是一個羽毛球健將和攝影愛好者,以下為部分攝影作品。@齊鯉nimeow在比利時 : 同是基礎醫學,人家27歲就是博導了,我28了還在掙扎著畢業。@跑步課本007s:我27歲在幹嘛?3位90後女博導也曾刷屏近年來,一批「90後」青年學者不斷走向學術前沿,同時他們也受到外界輿論高度關注。
  • 兩位90後清華女碩士入職長沙雅禮中學當教師 曾是高考狀元
    「你的選擇,原來也是我的夢想」 當年高考長沙市文科第一名、駐馬店市理科第一名的兩位90後女學霸 從清華大學本科、碩士學成後不約而同入職雅禮中學當教師 雅禮中學供圖 長沙晚報記者 周和平 同為高考「第一」學霸,同被清華大學錄取,同在清華大學實現本科和碩士連讀,畢業後,同時選擇來到長沙的同一所中學校任教當班主任。這個新學期的開學季,在雅禮中學,90後美女學霸老師錢垠和於雯在新崗位的「走馬上任」,不僅為師生們所美談,更讓其任教的高一新生們直呼「幸運」。
  • 清華女學霸,為研究哲學出家為尼,25年後卻有了26個孩子
    世界上,總有很多選擇讓人難以理解。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努力讀書,大學畢業之後能夠有一個好工作,未來將有好的生活,所以大多數人都是朝著這個目標前進。上名牌大學,無疑是能完成這個目標的捷徑,清華和北大是我國最好的大學,大學畢業後,一定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一個好的未來,然而,卻有人在大學畢業後,完全放棄了這些,選擇出家為僧。
  • 畢業於清華的90後學霸,即將加入MIT任助理教授
    值得關注的是,除範楚楚外,2019年已有多位學霸宣布將任教美國頂尖學府,包括出身清華姚班的斯坦福博士畢業生陳丹琦,將前往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擔任助理教授;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生陳天奇將在 2020 年秋季加入 CMU,擔任助理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生朱俊彥將在 2020 年秋季加入 CMU,擔任助理教授
  • 爺爺清華畢業,體育特長生的她620分上北大,學霸基因有遺傳嗎
    誰家的孩子是公認的學霸,誰家的孩子是資格的學渣,在大家眼中往往都是由父母的基因所決定。事實上,確實有不少的學霸,其父母也曾是學霸。比如2019年的廣西理科狀元楊晨煜,網傳其在省級水利部門負責的父親畢業於清華,其母親也是曾經的大學霸、醫科大學的心腦疾病專家;還有詩詞才女武亦姝,其父畢業於法學「五院四系」之一的吉林大學法律系,是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
  • 高考理科狀元,清華北大美女學霸,畢業後卻選擇從事遊戲主播
    所以對於大部分高考狀元而言,都會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績,在學校期間繼續發奮讀書,多學習一些專業知識,以便將來畢業後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但是在眾多高考狀元中就有這麼一位,走了與別人不同的路,而且發展得還不錯。她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清華的本科,北大的碩士,畢業後卻選擇從事遊戲主播行業的石悅(網名:女流)。
  • 高考狀元清華畢業,為何張曉勇放棄外企高薪,回到家鄉當保安
    張曉勇原是長沙高考狀元,又考入清華大學這一知名學府,畢業後進入外企,收入頗為可觀,為何能放棄光明的前程,回到長沙,保持平常心態,做一名保安呢?清華學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上世紀90年代之前,這種傳統觀念,在幾乎每一個家庭中根深蒂固,當時,大學數量稀少,大學生的含金量,要比現在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