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經玩過香港很多次,去過各大景點、吃遍各種美食,那大嶼山絕對是值得開發的淨土。這次我們跟著專業導覽員,從這幾年越來越火紅的小漁村「大澳」出發,搭船出海看海豚、走登山步道「鳳凰徑」一探大嶼山最安靜的角落,再到「二澳」農作社品嘗香港少有的自產農作物
我們那天運氣超好,遇到7~10隻左右的中華白海豚在海流交匯處嬉戲,連導覽員都說很難得看到這麼多白海豚出沒。中華白海豚喜歡出沒在香港附近的珠江口淺水地,它們會配合潮汐時間出沒覓食,通常是早上或黃昏時段。
第一站我們來到分流碼頭,分流村是香港境內的最西南邊,因此地遠眺濁黃色的珠江水與清透海水交會而得名為「分流」。分流村基本上無人居住,只有登山客或電力維修人員來往。分流碼頭旁歷史悠久的磚造焚化爐。很難想像地狹人稠的香港竟然有如此靜謐且乾淨的沙灘吧,沿著鳳凰徑走還有更多類似景觀,而遠方山頭上有一座分流炮臺,已確認為香港最早興建的炮臺,有可能是明朝建來驅趕海盜的。
大嶼山西南部一直維持低度開發狀態,所以沿路植披樣貌原始,也可以看到過往颱風肆虐後的痕跡,像是連根拔起的樹木或被衝刷下山的土石,還好有工作人員定期簡單維護,鳳凰徑一路暢通無阻。一路上有幾座露營地,這些都是較具挑戰性的露營場地,想露營的人需自備所有水電、背著大量裝備走到營地,聽導覽員說天氣好時可以看星空與俯瞰整個煎魚灣。我們沿著鳳凰徑步道上上下下,不出半小時又來到海邊,有粗獷的礫灘也有細沙海灘,站在海邊眺望雞翼角,在海水退潮時雞翼角會與大嶼山相連。
鳳凰徑上除了水泥步道,還留有早前大嶼山居民自行建造的石頭古道與具有防禦效果的石牆,一路上除了看看動植物,也能感受早年居民生活的艱辛。邊走邊拍照大約1個小時,我們即將抵達二澳農作社,遠方谷地便是香港少見的可耕田。二澳村早年居民以農作、漁業為生,不過隨著香港都市發展興盛,居民大多遷往市區居住,香港少見的良田荒廢多年,直到2013年由二澳村長與商人黃永根合作成立二澳農作社,利用10畝水稻田地發展有機稻作、種植各種香草、甜菜根等作物,並結合在地農民推出一系列手作農產品,讓香港也可以生產出自有品牌的農作物。我們在這邊休息與吃午餐,吃的全是農場生產的農作物,只有肉品是從外地運進來。
一整天的行程相當充實,讓我們從山與海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香港,在高度都市化的香港還可以保留大嶼山這塊靜謐之地很不容易,如果你已經來過香港很多次,建議可以試著走出市區,來大嶼山感受田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