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鳳茹)作為國內半導體行業的龍頭企業,中芯國際(00981)憑藉一條要上科創板的消息喜提資本市場的「熱搜」。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5月6日A股半導體概念股出現井噴行情,其中滬矽產業等多隻概念股漲停。
自去年5月中芯國際稱將其美國預託證券股份從紐交所退市後,其A股上市的傳聞不斷。5月5日晚間,中芯國際正式官宣擬在科創板上市。中芯國際發布的公告顯示,此次上市建議將予發行的人民幣股份的初始數目不超過約16.86億股股份,佔不超過2019年末已發行股份總數及本次將予發行的人民幣股份數目之和的25%,就不超過該初始發行的人民幣股份數目15%的超額配股權可被授出。人民幣股份將全為新股份,並不涉及現有股份的轉換。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中芯國際擬在科創板上市,或與近期證監會下調了上市紅籌企業回歸A股門檻有關。
拋出擬在科創板上市的消息後,中芯國際5月6日股價「漲聲」相迎。交易行情顯示,5月6日早盤中芯國際高開近5%,全天維持高位走勢。截至5月6日收盤,中芯國際收於16.9港元/股,對應的漲幅為10.75%,全天總共成交48.8億港元,全天換手率為5.66%,總市值為871.3億港元。
伴隨中芯國際的大漲,A股半導體概念股也集體異動。截至5月6日收盤,光刻膠、國產晶片、半導體等行業板塊漲幅居前。據東方財富顯示,5月6日半導體板塊整體漲幅為4.71%,當日總共成交金額為849億元。據東方財富統計,A股目前半導體概念股共有123隻,除了*ST勝利、*ST銀鴿、*ST大港、國電南瑞4股股價下跌外,其餘119隻半導體概念個股5月6日股價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經統計,半導體概念股中,滬矽產業、南大光電、江化微、晶瑞股份、兆易創新、賽騰股份、大唐電信、電子城8隻個股5月6日以漲停收盤。這8隻個股中,滬矽產業系唯一一隻漲停的科創板股。
交易行情顯示,滬矽產業5月6日早盤高開1.64%,全天呈現單邊上揚走勢。當日下午2點16分在買盤的推動下,滬矽產業快速封上漲停板。截至當日收盤,滬矽產業收於19.01元/股,漲幅為20.01%,盤中股價創出上市以來新高。值得一提的是,4月30日滬矽產業的股價同樣以漲停收盤。
從近期公開的交易信息來看,追捧滬矽產業的資金席位上出現機構的身影。諸如,在5月6日,處於買二位置的機構專用席位在當日買入金額為4100.65萬元。
滬矽產業主要從事半導體矽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的半導體矽片製造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率先實現300mm半導體矽片規模化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數據顯示,2016-2018年,滬矽產業市場份額分別為0.53%、1.11%與1.26%,市場佔有率逐步提高。但從經營業績來看,滬矽產業的業績現承壓情形。數據顯示,2019年滬矽產業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為-8991.45萬元,同比下降902.4%。
中銀證券認為,滬矽產業重點布局200mm及以下半導體矽片(含SOI矽片)高端細分市場,從而實現與全球半導體矽片龍頭企業的差異化競爭。公司300mm拋光片與外延片技術指標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目前已經入長江存儲等多個客戶,未來將受益於3D NAND、DRAM、特色工藝產線、先進位程的國產化。
除了滬矽產業外,5月6日,晶晨股份、芯源微等7隻科創板半導體概念股的股價也集體上漲。
中銀證券稱,中芯國際回歸A股,將加速半導體產業國產化進程。根據WSTS及CSIA統計,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約佔全球市場的40%,但自給率約為15%。內地晶圓製造代工技術水平,也是大幅落後於韓國、中國臺灣地區和美國,儘管中芯國際已成立20年,但其晶圓製造工藝水平仍落後於臺積電、三星2-3代技術。中芯國際回歸A股後,有望加速其先進位程的推進和追趕步伐,從而帶動整個國產半導體產業鏈縮短與國際水平的差距。不過,中銀證券亦提示風險稱,客戶項目進度低於預期,新產品工藝驗證時間長且風險高。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