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億人開房信息被曝光:你忽視的隱私,正被人拿來圈錢

2020-10-18 國館5000


國館編輯部:

大家好,我是思有邪。

你們能想像到嗎?你在網際網路上留下的每一個痕跡,都有人把它拿來兜售。

不要以為你的信息不值錢,當壞人們拿著它去做壞事時,就不一定了。

比如,之前有1.3億人的開房信息被曝光,只要別人想要,只要花上幾百塊錢就能買得到;

再比如,有人拿著父母在朋友圈曬孩子的信息,盤算著怎麼把這孩子拐了;

今天,我就想說說,在這個獲取信息便捷的今天,你的隱私有多麼地好獲得,它又有多麼重要!




01


你在網上、朋友圈上發的個人生活照,很有可能在被人收集、販賣、濫用。

前一段時間,張偉在使用一款名叫探探的移動社交軟體時,無意中發現了朋友劉茜的照片。

劉茜得知後,很驚慌:「張偉告訴我這件事兒的時候我特別吃驚,因為我壓根沒有使用過探探。」更可怕的是,她的照片竟是用來在探探上招嫖。

沒使用過探探,自己的照片卻被人用來招嫖?那麼,這些照片從哪裡來的?

答案不言而喻:就是你自己在網絡上洩露的,被有心人一點點收集起來,販賣給了別人,用作廣告營銷,甚至色情招嫖。

有記者甚至專門扒出了收集售賣女性生活照的灰色產業鏈:

在網絡上,有人出售各種女性生活照,有的圖片是買的,有的就是從微博上搜集的,只要19塊,就能看到35位女性的大量生活照。

來源 | 手機中國網

儘管有人呼籲要保護好個人信息,要加強監管。但不得不說,如今這個網際網路時代,你真的已經毫無隱私可言。




02

QQ空間裡的照片

/被人印在招嫖小卡片上/


哪怕是在QQ空間上更新動態、上傳照片,你就已經暴露了隱私,別有用心的人,就有可乘之機。

而別有用心的人,未必就是陌生人。

不久之前,安徽滁州一名女學生,印有她照片的色情卡片,被大量散發在校園裡,背面寫了「找小姐」之類的黃色信息。

她趕緊報警。很快,警察抓住了散發卡片的嫌疑人陳某,而這個人,正是受害女生的前同學,因對她懷恨在心,一直想尋求報復。

陳某經常關注受害女生的QQ空間動態。

近段時間,他發現了她的生活照片,將其照片洗印一百張後,在背後寫上了「找小姐」字樣,還將她微信號、手機號等個人信息,也留在卡片上。

然後陳某來到受害女生所在的學校,在學校內將照片廣為散發。

來源 | 看看新聞

你以為專屬於你的QQ空間,有可能所有不懷好意的人,都在暗中窺伺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你已經毫無隱私可言。




03

朋友圈曬娃

/4歲孩子險遭陌生女子抱走/


衢州龍遊縣的楊女士,她的兒子兒媳,喜歡在朋友圈上曬孫女的萌照,記錄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但他們可能沒意思到,這些「關愛」的舉動,差點給孩子帶來災禍。

有一天傍晚,楊女士去跳廣場舞,兒子兒媳還沒下班,她就把4歲的孫女,一同帶到廣場上。她沉浸在跳舞的喜悅中,把孫女忘在一旁。

正跳得起勁,忽然有熟人牽著孫女走來,告訴她:剛才有個陌生女人差點把你孫女帶走!楊女士嚇了一大跳,立即在附近查找,沒想到那女子卻迅速溜掉了。

從孫女的口中,楊女士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原來孫女在四處溜達,忽然就有一個40來歲的陌生女子上前問她,你是不是叫某某某。

孫女看了看女子,女子又說:我是你媽媽的朋友,你媽媽就在那邊的超市,我正好碰到你了,要不要帶你去找媽媽啊?

小孩子沒吭聲,陌生女子繼續說:「我還看過你照片的。」正說著,和楊女士相熟的奶奶就過來了,陌生女子見勢不對,就溜了。

楊女士的兒媳越想越後怕,經常上網曬女兒照片,去哪裡、吃過啥,也都曬出來。對方既然能知道女兒的名字,還看過照片,很有可能都是從朋友圈裡看來的。

來源 | 現代金報

按理說,朋友圈只有關注的好友可見。但一來,你微信好友可能有雜七雜八的人,二來,朋友圈的內容也可以被截圖傳播。

你已經毫無隱私可言。




04

根據明星微博內容

/網友推理出了她的家庭住址/


王珞丹是影視明星,人一有名嘛,就有人關心她的隱私。雖然從沒透露過自己的家庭住址,但網絡上不缺大神,推算出她的家庭住址,也是分分鐘的事。

2011年,一篇名為《我是如何推理出王珞丹住址的》的帖子,在網絡迅速躥紅。

帖子的發布者,從王珞丹的微博上,找到兩張自拍照。這兩張照片看似普通,但這位大神,卻從中分析出許多信息:王珞丹住樓頂,小區是西式的,建成有一段時間了,小區至少有三個正方形花壇……

然後他打開Google Earth,截取一張北京城區的俯視圖,將其分為若干區域,根據王珞丹的微博內容和一些簡單的地理常識,排除部分區域,最終鎖定王珞丹居住的小區。

整個過程,只用了40分鐘。

來源 | 成都商報




還好發帖者只是遊戲心態,並無惡意;要是壞人用上這一招,通過微博洩露的信息,找到你的家庭住址,後果不堪設想。

網友紛紛表示驚出一身冷汗:原來網絡「把人的隱私赤裸裸地暴露於世人面前」。

你已經毫無隱私可言。

05

你的開房信息

/可能被人賣了/


2016年,有記者以了解親戚結婚對象為由,聯繫了販賣個人信息的服務商。

對方工作人員表示,只要提供身份證號,就能查到開房記錄、列車記錄、航班記錄、網吧記錄、出境記錄、入境記錄、犯罪記錄、住房記錄、租房記錄、銀行記錄、駕駛證記錄等11個項目在內的材料,全套收費僅850元。

如果另查個人徵信,費用為300元,查開房記錄要200元。

記者徵求同事同意後,報上了同事的身份證號,果然對方很快發來他開房記錄的整體截圖。每一次記錄,都能把入住時間精確到秒。

來源 | 南方都市報

2018年8月,某酒店集團也陷入數據洩露風波,酒店入住信息被人拿到網上販賣,中招用戶可能高達1.3億人,開房記錄2.4億條。

酒店消費者的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入住離開時間、消費金額等信息,都可以買得到。

來源 | 北京商報、IT桔子





在如今這個網際網路時代,你的個人信息,早就曝光在網際網路上。你透明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無處可逃。

你已經毫無隱私可言。

06

網上訂票信息被洩露

/遭遇詐騙被騙205萬/


2014年,深圳市民劉先生,委託朋友在航空公司官網上,訂購了兩張從深圳飛往南京的機票,機票訂購成功後,支付了1360元。

但第二天,朋友收到簡訊,稱因機械故障,取消了航班,每個人會得到航空公司300元的賠償,簡訊還給了一個400開頭的電話。

朋友將簡訊轉發給劉先生。因為簡訊中,包含有航班號、劉先生的姓名以及身份證號,因此劉先生深信不疑,以為真有退款。

他撥打了簡訊中的電話,按照對方要求進行操作,結果銀行帳戶中被騙走205萬元。

來源 | 羊城晚報




而這套騙術的起點,就在於騙子竟然能準確掌握劉先生的個人信息。但究竟是誰洩露了信息?還是騙子通過什麼渠道買到的?反正暫不得而知。

但個人信息洩露,讓你在明處,而騙子潛伏在暗處,讓更多的騙局,變得防不勝防。

你已經毫無隱私可言。

07

Wifi類APP洩密

/9億用戶信息如同裸奔/


如今智慧型手機時代,一些應用APP能夠給我們帶來生活的便利,但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更多隱私洩露的風險。

央視《經濟半小時》曾曝出驚天消息:某類wifi連結類APP,只要消費者下載並使用,這個消費者的手機就自動成為了這個軟體的一個流動間諜。

它借用消費者的手機,會窺探這部手機周邊和經過地點所有的Wi-Fi信息,悄悄偷取各類Wi-Fi的密碼信息,在消費者絲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將這些信息傳軟體的後臺,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覺地完成。

記者嘗試使用這款軟體,在普通居民小區,短短幾秒鐘能輕鬆蹭上加密網絡,還能通過軟體看到Wifi背後更多的個人隱私信息,比如個人微信。

通過這款APP,甚至能輕鬆進入政府機關、金融機構的網絡系統。

這款應用有9億人,9億人的信息如同裸奔,細思極恐。它會如何收集和使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及其他信息。包括使用者手機的基本信息、IP位址、GPS定位,等等。

很多人可能都沒細看這項條款,就直接點了「立即體驗」,個人信息就這樣被輕鬆讓了出去。

來源 | 今晚報、央廣網

而這樣在不知不覺收集你的個人信息的APP,也不知還有多少。

你已經毫無隱私可言。

08

大數據時代

/你更容易被消費主義引誘/


很多時候,APP的隱私條款,你沒注意看,或者不得不同意某些洩露隱私的政策。

但更多的時候,無須你的同意授權,網絡平臺仍然能夠通過技術手段,採集用戶數據,分析出用戶的「用戶畫像」,從而精準地向你推送廣告。

推送的廣告,已經精準得足夠可怕。

網上有人爆料,他在群裡和人聊天,一直在聊關於貓的話題,最近也沒有搜索關於貓的消息,結果第二天,就受到了賣貓的廣告推送。

還有更恐怖的,他在群裡看到有陌生人發了一個四合院報價的圖片,他就點擊看了一眼,結果第二天又收到了「出售四合院」的廣告推送。(來源:互扯程序)

所以,你可以想像,通過大數據,別人可以比你自己,更懂你的興趣愛好,更能走進你的內心世界,進一步通過精確的廣告,誘導你走進消費主義的怪圈。

以某外國電商巨頭為例。它的個性化推薦算法,分析顧客的購買歷史、瀏覽歷史、朋友影響、特定商品趨勢、社會媒體上流行產品的廣告、購買歷史相似的用戶所購買的商品等等,最後向你推薦的東西,恐怕都是你想買的。

該外國電商巨頭利用其20億用戶帳戶的大數據,通過預測分析140萬臺伺服器上的10個億GB的數據來促進銷量的增長。(來源:199IT)

所以,對於那些年輕的月光族,那些只懂得買買買的剁手族,真的不要全怪他們過度消費,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

畢竟他們的消費心理,已經被網際網路大公司們研究得太透徹了。

你已經毫無隱私可言。







09

然而你能怎麼辦?

科技在不斷進步,負面效果就是,掌握科技的人,對普通老百姓的侵害的能力,會越來越強大。何況,隱私這種事,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在意,這更加給了某些人肆無忌憚的理由。

國內某網際網路巨頭的大佬曾說過:「中國人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有那麼敏感,很多情況下他們願意用隱私交換便利性。」

這話說得很赤裸裸,甚至引起了公憤。

但你又能怎麼做?你能選擇不上網?你能選擇不使用智慧型手機?你能選擇一個APP都不用?

如今,學習、工作、生活,全部都離不開網絡。你真的沒有辦法,你已經全身心依賴它們,沒有多少本錢和大佬們討價還價。

然而輿論風向,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曾經我們的隱私意識,越來越淡薄,但當更多人意識到隱私洩露的風險時,保護隱私的呼聲,將會越來越高。

沒有隱私的時代,你越應該有保護隱私的意識。保護隱私,就是保護自己,就是保護自己的家人。

當每個人都具備了保護隱私意識,不會對侵害隱私的行為無動於衷的時候,也許那些盜竊隱私的小偷大盜們,才不會那麼理直氣壯,那麼囂張。



/今日作者/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國館原創,轉載請註明

END

相關焦點

  • 1.3億人酒店開房信息洩露,資料庫密碼是123456!
    比如這幾日網上就在售賣巨額的酒店住客信息。5億條開房信息洩露「出售華住旗下所有酒店數據,官網註冊資料、入住登記信息、酒店開房記錄……」28日,一條數據出售帖在社交媒體中被廣泛傳播,引起輿論廣泛關注。具體信息如下:1.官網註冊時提供的資料,包括身份證、手機號、郵箱、身份證號、登錄密碼等,共53G,約1.23億條記錄。2.消費者入住時登記的身份信息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生日、內部ID號,共22.3G,約1.3億條。
  • 網上叫賣個人隱私信息:銀行流水和開房記錄輕鬆查
    記者通過搜尋引擎查找並聯繫到一個名為「客服中心」的QQ聯繫人,稱可查最新開房記錄、出入境記錄和銀行流水,記者徵得一位同事同意後,支付了對方要求的1500元且提供了其身份證號碼。該QQ聯繫人在兩日後提供了該同事2008年以來多達52條酒店開房信息,包括開房日期、酒店地址、入住時間、退房時間、房間號等極為具體的信息。經該同事確認,這些信息基本準確無誤。
  • 漢庭、桔子、全季…網曝華住旗下酒店2.4億條開房信息洩露!
    有不法分子公開叫賣華住集團旗下酒店用戶數據,涉及身份證、手機號、家庭住址、開房記錄等大量個人隱私,牽扯到近5億條洩露信息。這些信息涉及1.23億條官網註冊資料、1.3億條入住登記身份信息和2.4億條酒店開房記錄,總計約140G大小,共5億條數據。
  • 8個比特幣換5億條開房信息!漢庭、全季等酒店信息疑似洩漏
    「華住被『脫褲』了,不多,也就五個億的數據吧!」28日中午,華住旗下酒店開房信息洩漏的截圖開始在朋友圈流傳。洩露信息圖根據網際網路安全廠商紫豹科技監測顯示,華住旗下酒店開房記錄疑似洩漏,暗網公開兜售相關數據。
  • 華住酒店2.4億條開房信息被賣:含漢庭、桔子、全季等
    爆料稱,數據洩露範圍包括:官網註冊資料約1.23億條記錄;入住登記身份信息約1.3億條;酒店開房記錄約2.4億條。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受上述消息影響,華住(HTHT)盤前跌幅達6%,隨後跌幅收窄,截至29日凌晨0時20分,跌幅約3.9%。
  • 2.4億開房記錄疑洩露!華住旗下桔子、全季、漢庭等信息被售賣!
    華住酒店集團被曝旗下桔子、全季、漢庭等酒店開房信息遭洩露售賣。爆料稱,數據洩露範圍包括:官網註冊資料約1.23億條記錄;入住登記身份信息約1.3億條;酒店開房記錄約2.4億條。對此,華住酒店集團方面表示,已經第一時間報警,公安機關正在開展調查;集團也聘請了專業技術公司對網上兜售的「相關個人信息」是否來源於華住集團進行核實。
  • 如家漢庭等酒店被曝洩露客戶開房信息 網上可查
    東方網10月23日消息:只需輸入姓名或身份證號,就能查到過往開房信息!近日,免費提供公民酒店入住詳細信息查詢的網站被曝光,公民隱私再遭大範圍洩露。新華社記者調查了解到,「查開房」事件僅是公民隱私信息洩露的冰山一角。從快遞單倒賣到母嬰信息洩露,再到諸多電商、論壇網站帳號餘額被盜,公民個人信息洩露事件頻頻發生。公民信息緣何頻遭洩露?
  • 2.4億條開房記錄遭販賣!住過漢庭、桔子、全季等酒店的人要小心了
    8月28日,5億條華住旗下酒店開房信息洩漏的截圖開始在朋友圈流傳。   此次洩露有什麼特點?   據第一時間發出消息的網絡尖刀聯合創始人、紫豹科技CEO吳永豐透露,此次洩漏數量巨大,三個資料庫的數據加起來有 5 億條;數據非常完整,有關聯性可以驗證,總共有3個庫。   第一個庫是華住的官網註冊資料,包括身份證、手機號、遊行、身份證號、登錄密碼等,共53G,約1.23億條記錄。
  • 你的隱私有多容易洩露:300元能買多年開房記錄
    記者體驗半小時手機準確定位你開房記錄數據精確到秒任何一人的開房記錄、個人名下房車資產,持有的各類證件、證書複印件,甚至即時手機定位,只要肯花錢,在網絡另一端的服務商就會全數提供,並聲稱「在全球範圍內,提供24小時服務」。
  • 3·15曝光:防不勝防 SDK插件正悄悄洩露你的隱私
    日前消息,3·15晚會由於疫情原因延期四個月後終於在昨晚8點正式播出,曝光的黑心廠商涵蓋我們生活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其中曝光的上海氪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招彩旺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SDK插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至於為什麼息息相關,閱讀下文你就會明白了。
  • 你的個人隱私誰都能拿到 花300元就買到你的開房記錄 600元...
    只需提供一個電話號碼,你所有的隱私信息,包括開房記錄、名下資產、乘坐航班,甚至網吧上網記錄等信息,只要有人付錢,就可以輕易被查到。這是否讓你不寒而慄? 還有,四大銀行存款記錄,手機實時定位,手機通話記錄,販賣個人隱私信息者也都能查到,而且聲稱7天×24小時不間斷服務。
  • 各路明星開房監控錄像全曝光
    國內安全漏洞第三方監測平臺烏雲(WooYun.org)曾發布報告稱,包括如家、漢庭在內的國內多家連鎖酒店或星級酒店的客人開房記錄被第三方存儲,因為漏洞存在被洩露的可能。隨後有消息稱不少明星入住酒店的記錄或將會因此曝光,還有人猜測這或許會成為「豔照門」之後,明星隱私洩露的另一大事件。
  • 1萬多人隱私信息洩露,不能止於賠償
    近日,重慶渝北法院受理並審結首例涉「新冠肺炎」疫情侵犯公民隱私權糾紛案,判決被告重慶某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在其註冊管理的公眾號及權威報紙刊登書面道歉信向原告趙某道歉,並賠償原告趙某精神損害賠償金1元。這本是常態化的疫情防控措施,乃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相關人員進行溯源,及時檢測出病毒感染者,防範出現大規模疫情。然而,被告卻將《名單》發布在公號供網友下載,不僅造成1萬多人的隱私信息洩露,亦涉嫌違法犯罪。
  • 央視315曝光:40億騷擾電話撥出,6億用戶隱私洩露
    人工智慧、大數據,登上了今年的央視3.15。一切都與令人不勝其煩的騷擾電話有關。而且,這次央視的曝光讓更多人了解到,給你打騷擾電話的可能根本就不是一個人,而是沒有感情的機器人。另一家公司智子信息的總裁說,我家機器人一天能打5000個。易龍芯科的吳經理說,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們公司機器人撥打出去的騷擾電話已經超過40億!我國人口才14億左右,相當於平均每個國人,無論老少,都已經接過2.85次騷擾電話,而且這還僅僅是一家公司的數據。
  • 女子給維也納3好酒店差評 酒店:你和別人開房你老公知道嗎?
    第二她跟別人在這裡開房。  她讓我們拿出真誠的態度讓她刪差評,我想問一下她說的真誠的態度是什麼?她又不敢讓她家裡人知道,要找你們行。  我也可以找,我提供的可以更多,她自己多少歲,她跟多少歲的人在這開房,要不要她老公也知道一下?  杭幫俠記者:作為酒店方面,你們現在是不是把客人的隱私,關於客人和誰住宿的信息向外透露了?
  • 「查開房」網站再現 酒店客人身份信息一覽無餘
    「這太可怕了,身份信息就這麼被曝光了。」10月17日,來自某財經院校的董先生向記者反映,一個名為「查開房」的網址在朋友間廣為流傳,在該網站可輕鬆查到多名朋友的身份信息。而近日,多家快捷酒店被曝光存在系統漏洞,客戶登記住宿記錄洩露。
  • 開房記錄、戶籍信息為何仍能買?
    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幾百元就能買到。  據新華社電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位賣家的帖子中,個人隱私信息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  一位賣家的服務清單顯示,可以查詢的信息內容包括個人戶籍、名下房產、出行記錄、3到5年內的個人開房和同住開房記錄等20多項,不同信息的查詢等待時間不同,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 被差評後威脅洩露女子與人開房信息 維也納酒店致歉:嚴肅處理
    因為被客戶差評,蘇州維也納3好酒店一名員工威脅洩漏女子與別人開房信息,這件事引發了網絡對酒店的質疑,畢竟這是嚴重洩漏客戶隱私。今天維也納3好酒店致歉,稱已經嚴肅處理涉事員工。維也納酒店表示,近日,有媒體報導維也納3好酒店旗下加盟酒店蘇州太倉港店「差評門」事件。該門店員工在客訴處理過程中的不當言論和行為,給住客帶來非常不好的體驗和惡劣影響。對此,我們作為品牌管理方,深表震驚,並向該住客誠摯道歉。
  • 記者體驗網售個人信息:開房記錄精確到秒
    你所有的隱私信息,包括開房記錄、名下資產、乘坐航班,甚至網吧上網記錄信息,只要有人付錢,就可以輕易被查到。這是否讓你不寒而慄?還有,四大銀行存款記錄,手機實時定位,手機通話記錄,他們也都能查到,而且聲稱7天 x 24小時不間斷服務。
  • 用「開房」記錄威脅住客刪差評,該反省的不僅僅是維也納酒店
    原題目《用「開房」記錄威脅住客刪差評,僅僅是維也納酒店需要反思?》 網際網路時代,個人信息已經形同「裸奔」。除了不知道被多少人用來買賣盈利,甚至還成為被人威脅的「籌碼」。 近日,一則因女住客給酒店差評而被酒店員工威脅「你和別人開房你老公知道嗎?」的新聞引爆網絡,再次引發大眾對個人隱私洩露問題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