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儲文:我要把我的晚年奉獻給教育事業

2021-02-13 上海杉達學院

       李儲文(1918.1-2018.3),男,浙江寧波人。上海杉達學院主要創辦人、首任董事長。榮獲「上海民辦教育終身榮譽」稱號。曾任上海市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上海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主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上海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顧問,中國福利會副主席等。

        李儲文同志是著名外交家、社會活動家,他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理想艱苦奮鬥了幾十年。早在擔任新華社香港分社領導期間就滿腔熱情地引進了邵逸夫、李嘉誠、曹光彪、古勝祥等愛國企業家的無償資助,多年來惠及全國各大學、中小學和幼兒園,為國家和上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1993年,李儲文擔任杉達大學董事長,實踐著他的教育理想與信念:「從上到下,從官到民都重視教育,中國的文明昌盛是指日可待的。」建校初期,經他多方奔走,募得辦學資金數千萬元,為學校的發展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之後的二十年間,學校在以李儲文為董事長的董事會領導下,始終堅持非營利性、公益性的辦學原則,將提高教學質量、依法規範辦學放在首位,在上海乃至全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相關焦點

  • 人物 百歲李儲文與他的傳奇
    滬江大學是所教會大學,李儲文在大學裡加入了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青年會雖然有教會背景,但主要工作不是宣教,會訓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就是說要服務社會。他們扒在卡車車棚上,一路顛簸,走走停停一個多月才到重慶。在那裡,李儲文遇到了改變他人生的人。得一機緣,李儲文等進步青年在重慶七星崗的新華日報社,見到了周恩來。忽然見到中共的周副主席,李儲文既激動又拘謹。
  • 人物| 百歲李儲文與他的傳奇
    李儲文酷愛文史,但大哥堅持要他念化學,畢業後去煤氣公司工作,這是一條大哥眼中的實業救國之路。李儲文至今自嘲化學成績不好,所以沒考上交大,畢業論文還是請同學幫忙的。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早就參加抗日活動了。
  • 思源 | 憶外交家李儲文同志
    在此,我們登載上海國研院50周年院慶叢書《風雨五十年》中李儲文同志口述關於這段往事的回憶。我主持工作主要是在文革以後,改革開放時期。我當時回應說這個事情很好,等我回國後予以安排。雖是如此回答,但是我心裡並沒有底,一點把握也沒有,因為當時文革結束不久,讓一個外國機構,尤其是社民黨的一個機構在中國國內設立辦事處,簡直是一件讓人驚駭的事情。所以我就先答應下來,回國後再向領導匯報。由於此事涉及與外國政黨的關係,因此我與中聯部取得了聯繫。我的幾個好朋友如吳學謙等那時在中聯部,我就向他們匯報了此事。
  • "榮譽天平獎章"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人民司法事業
    (本網通訊員:於周希 王徵文 任萬年 騰凱)&34;是最高人民法院於2007年設立的,旨在表彰在人民法院工作滿30年、為人民法院工作作出長期貢獻的同志,嘉許他們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人民司法事業。&34;是最高人民法院於2007年設立的,旨在表彰在人民法院工作滿30年、為人民法院工作作出長期貢獻的同志,嘉許他們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人民司法事業。
  • 把最好的年華奉獻給遊泳事業——追悼中國遊泳功勳教練徐國義
    把最好的年華奉獻給遊泳事業——追悼中國遊泳功勳教練徐國義 發布時間:2020-07-20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李雪穎 字體
  • 黃亮亮:教育是我一生熱愛的事業
    【易堂學校學生 肖涵棋:我覺得黃老師給我們講課都非常細緻,他上課都很耐心,而且我們提出任何問題,他也會耐心的講解。】【易堂學校教師 黃亮亮:我感覺教書,首先要走到學生的心裏面去,讓學生喜歡你,感覺教書要有非常好的激情,充滿飽滿的激情。】今年上半學期帶畢業班時,黃亮亮既是老師、班主任,更是學生們的家長和知心朋友。
  • 教育故事 | 趙玉芬:「幼師這份事業,我幹了30年,也愛了30年」
    教育故事 | 趙玉芬:「幼師這份事業,我幹了30年,也愛了30年」 2020-12-26 1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祖國——寫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祖國?這是一個時代的命題,炎黃子孫都必須回答。2019年以來,全國多地發起「尋找身邊的建國」「我的名字叫建國」「我與共和國一路同行」等活動,尋訪共和國同齡人,講述他們70年的生活變遷。
  • 挑戰底線納妾,妻子堅持離婚,他晚年卻悔不當初:我犯了致命錯誤
    挑戰底線納妾,妻子堅持離婚,他晚年卻悔不當初:我犯了致命錯誤 民國時期,隨著西方思想的不斷湧入,不少女子都接受了新教育,從而敢於維護女性的權益,面對丈夫納妾是絕對不會同意的,否則只有離婚。
  • 潘金勇:把青春和汗水奉獻給熱愛的事業
    潘金勇把青春和汗水奉獻給他熱愛的事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展示著無私奉獻、拼搏進取的共產黨員風採。2008年以來,潘金勇頻繁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在企業、志願者組織中彰顯正能量。其個人先後參加獻血4次,獻血1200cc;參與了湖南交通頻道愛心大行動一幫一資助活動,定期資助湖南岳陽籍貧困大學生學生李強。
  • 甘把美好的年華奉獻給旅遊教育事業 ——海南大學旅遊學院退休教授...
    他從事教育工作40多年,其中從事旅遊教育30多年,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和年華都用在了旅遊教育、科研和人才培養方面。曾獨立或合作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佔半數以上;主編或合作出版專著與教材24部;主持或參與了很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他經常說,旅遊既是我的生活,也是我的事業,旅遊就是我的生命,就是我的全部。「鍾愛山水,獻身旅遊」,是他人生與事業的最好寫照。
  • 陸穎理:把青春和生命融合在崇高的醫學和教育事業
    【名師名言】■ 我的一天要面對兩類聚焦,病人期盼的眼神和學生渴望的目光,我的內心同樣有著兩種神聖的擔當——行醫濟世與教書育人■ 作為交大學子,格局要高。要在醫學科研的世界舞臺上,多發出中國自己的聲音!■ 用青春和生命融合在崇高的醫學事業,用良知、尊嚴和最好的醫療規範,來踐行醫生和教學職業生涯。
  • 晚年倪萍的情愛覺醒:如果有下輩子,我寧願一個人走完一生
    倪萍有一次在李靜和戴軍主持的訪談節目中卻這樣說道:「我跟我兒子說,如果有下輩子,我既不要爹娘,也不要孩子和家庭,勉強要爹娘吧,然後我願意一個人走完一生。」李靜和戴軍被她這番話逗得呵呵直樂,但倪萍一點都沒有開玩笑的意思,說她真是這麼想的。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不管多好的學校,多優秀的老師,都永遠代替不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想要讓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少不了父母的培養,以及家庭教育的引導。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小時候是「別人家的孩子」,成年後也是「別人家的父母」。哪怕工作再忙碌,他也堅持接送孩子,和孩子一起閱讀、學習等等。
  • iEnglish這個選擇幫我平衡了家庭與事業,實現教育夢想
    2018年4月,我陷入了人生中最迷茫的時期。在那之前,我用了近11年的時間過五關斬六將,從剛畢業的實習生做到了國際連鎖五星級酒店公關總監的職位。眼看事業上升到巔峰期,我卻忙到無暇顧及家庭和孩子,讓家人頗有微詞。
  • 「我是你親侄子,房子不給我給誰」丁克夫妻的晚年,很心酸
    當父母真的很不容易,教孩子不容易,生活也不容易,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小夫妻都選擇結婚不生育,認為不生孩子,不僅不用忍受十月懷胎的辛苦,還可以好好做自己的事業,生活和經濟都沒有壓力,還能把養孩子的錢存下來養老,晚年照樣過得輕鬆愉快。
  • 穆青研究中心:我的晚年課堂
    小學、中學、大學,是我青少年時期的課堂;農村、企業、機關、報社,是我青壯年時期的課堂;而新華通訊社一鄭州大學穆青研究中心,乃是我2003年退居二線乃至2009年退休以後人生晚年的課堂。
  • 穆青研究中心:我的晚年課堂
    小學、中學、大學,是我青少年時期的課堂;農村、企業、機關、報社,是我青壯年時期的課堂;而新華通訊社一鄭州大學穆青研究中心,乃是我2003年退居二線乃至2009年退休以後人生晚年的課堂。在穆青研究中心,與學術界大咖、新聞界大腕、各級領導、各界精英們,或同臺開會,或私下閒聊,每每相聚,常常使我茅塞頓開,有著「勝讀十年書」之感。
  • 趙青:生母葉露茜全力將最大限度的母愛,全部奉獻給了我
    可又有誰知道,這位在事業上取得非凡成就的電影名人,一生卻極其坎坷。人生如戲,而戲中的風光卻難以彌補人生中的苦楚,這其中最大的傷痛就是他與葉露茜的那場情深緣淺的愛情......民國時期的有位名叫金山的演員,他與趙丹既是同行,也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