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陳一新2日在臺灣《旺報》刊文指出,蔡英文人格特質矛盾種種,兩岸議題、「拿十八趴又罵十八趴」皆是表現。近來民眾密切關注「宇昌案」,被美媒稱作「羅賓漢」的蔡英文,究竟是劫富濟貧還是財通私庫?
文章摘編如下:
蔡英文總是在兩岸議題上說不清楚,講不明白。2010年「雙英辯」後,蔡英文說民進黨若是「執政」,會發動「公投」推翻「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來發現島內民眾日益歡迎ECFA,就改口說她會概括承受「前朝」留下的政經遺產,只是會援用世界貿易組織(WTO) 的條款,逐條審視ECFA。
蔡英文在兩岸議題上刻意模糊,是想藉助曖昧的兩岸政策吸引中間選民的選票。然而,曖昧過頭,就可能進退失據。
2011年9月間,蔡英文在紐約的一場記者會上,針對「臺灣共識」,做了一番詮釋。問題是,這套在華盛頓閉門會議中讓美國官員與智庫學者聽得莫名其妙的論述,時空環境換到紐約,仍然讓人像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對於外界質疑「臺灣共識」欠缺內容,蔡英文的解釋更讓人感受到「臺灣共識『虛無飄渺的一面。她說:」如果我能告訴你臺灣共識是這個或那個,我就不會說它(臺灣共識)是一個需要經民主過程產生的東西」,仍然讓人不知所云,倒也難怪美國官員對她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深表懷疑。
蔡英文人格特質中的深沉矛盾反映得最為透澈的可能莫過於她「拿十八趴又罵十八趴」。她一方面每月坐領高達6萬左右新臺幣的高利,另一方面卻又縱容民進黨痛批此一議題。
顯然,她是想又拿高官退休金高利的好處,又想借批評此一制度設計獲取政治利益,當然是駭人聽聞的矛盾。
當東窗事發後,出身富室的蔡英文竟然表示,她不會再領取退休金高利,但今後也不再有錢捐獻給社會福利團體,充分展現她「為富不仁」的另一面向。由於這次選舉前蔡英文自己也拿「十八趴」,因此民進黨不敢再置一辭。更重要的是,這項議題讓選民認清她的真面目:她從此形象不再清新,而是與陳水扁一樣貪婪自私。
在選舉最後衝刺的關鍵時刻,民眾會密切注意蔡英文在「宇昌案」的態度。她在「宇昌案」是否涉及違法是一回事;是否涉及利益迴避又是另一回事。美國媒體一度譽之為「現代的羅賓漢」,顯然美媒識人不明。俠盜羅賓漢專事劫富濟貧,蔡英文自承不會像羅賓漢一樣射箭,但卻精通「五鬼搬運術」與「厚黑學」,完全不避「瓜田李下」之嫌,假公濟私地讓「財通家庫」,莫非「古之羅賓漢為人,今之羅賓漢為己」? (陳一新 作者為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