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頂破土而出的「小傘」,撐起了梅江區這些村的致富夢…

2020-12-24 梅州網

  【編者按】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後一年,也是極為關鍵的一年。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攻新號令。我市作為全省脫貧攻堅主戰場,將全力以赴確保現行標準下相對貧困人口和相對貧困村全部如期脫貧退出,力爭脫貧攻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本報從今日起開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專欄,刊登記者深入一線採訪報導,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鼓與呼。敬請垂注!

  ●本報記者 江嬋

  春耕備耕忙不停,脫貧攻堅不停歇。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梅江區西陽鎮的10個省定貧困村搶抓農時,有序推進扶貧新產業落地。在莆田村、直坑村,宛如小傘的靈芝、平菇、茶樹菇,撐起了群眾脫貧後的增收致富夢。

  莆田村

  因地制宜發展室內種植

  窗外春雨淅瀝,在廣州市委軍民融合辦駐莆田村第一書記張子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村委會三樓,只見曾經的會議室成了村裡培育靈芝的「實驗室」,4000包靈芝菌種在溫潤的環境中整齊地堆放在一起,靜待4月初出菇上架。張子傑每天都要走進「實驗室」觀察發菌情況,希望靈芝種植能夠成為42戶112名貧困戶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莆田村探索發展室內種植,駐村第一書記張子傑(左)在村委會三樓試種4000包靈芝菌種。(鍾小豐  攝)

  莆田村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2016年以來,該村在幫扶單位支持下發展水稻種植產業,每年兩季收成,給辛勤勞作的農民帶來了穩定的收入。莆田村地少人多,張子傑一直在思考因地制宜發展室內種植,帶領貧困戶創造更可觀的收益。通過多番考察學習,莆田村和梅州市微生物研究所在去年達成產業幫扶合作,梅州市微生物研究所向村委提供了4000包靈芝菌種和10個養菌架進行試種,並聘請專業人士進行技術指導。

  「靈芝種植主要有上架、噴粉、收集孢子粉、採摘菌種等環節,收集孢子粉所需技術含量較高。」張子傑告訴記者,每個菌包至少可產5克靈芝孢子粉。按照當前市場價,靈芝孢子粉約500元一斤、曬乾的靈芝菌約50元一斤。「在銷售方面,我們可以通過消費扶貧,動員廣州市委軍民融合辦工會會員和單位同事購買,還可以對接農產品展銷會,讓貧困戶不愁銷路。」

  堅定脫貧攻堅的信心,莆田村近期在自然村耕和村建起了扶貧產業基地。「如果靈芝試種成效不錯,我們將擴大培育規模,向有勞動能力、有意願種植的貧困戶發放靈芝菌種,提供技術指導,計劃把曾經荒廢的敬老院,打造成為『光伏+種植』的綜合性扶貧產業發展基地。」張子傑說,相信在新產業帶動下,貧困戶今年的人均收入可突破2019年的2萬多元。

  直坑村

  試種獎補激發積極性

  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種植的,還有直坑村。在去年積累了茶樹菇種植經驗後,該村在今年搶在春耕時節擴大規模,向12戶貧困戶發放了23700包食用菌種。「去年三至五月茶樹菇產量和收益很好,每斤可以賣到10至12元,給貧困戶發展食用菌種植增添了信心。今年還新增了平菇,讓兩戶貧困戶先試種1500包。」市環衛局派駐直坑村第一書記、黨建指導員邱豔紅說。

  去年,直坑村實施「獎勤助勤」機制,激發貧困戶的種菇積極性,同時還為貧困戶提供集中培訓和面對面指導,保證貧困戶真正掌握種菇技術。在經營早餐店之餘,貧困戶鍾利滿和卜國運夫婦倆在去年精心種植了1400包茶樹菇菌種,根據年末菌種「存欄量」,他們獲得了2800元「年終獎」,系全村唯一一戶得到全額獎補的貧困戶。一年來,鍾利滿一家人通過經營早餐店、種植茶樹菇、外出務工,能賺取7萬元收入。以自願為原則,幫扶單位在今年又為該戶發放了1200包茶樹菇和1000包平菇。

  在家門口等候片刻,記者見到了剛把新鮮平菇運給收購方的鐘利滿和卜國運,夫婦倆顧不上擦去額上的汗水,便帶記者來到他們的種菇「基地」——一座陰暗溼潤的老屋內,只見茶樹菇還未出菇,雲朵般的平菇已從菌包探出頭,屋內菌香濃鬱。「最近下雨又回暖,沒想到一天可以採一兩百斤,一茬接一茬,怎賣得出去呀」「不要著急,我們再想想辦法」……受到疫情影響,市場人流量驟減,長勢喜人的平菇讓夫婦倆措手不及。邱豔紅表示,幫扶單位將和西陽鎮商討通過消費扶貧項目,幫貧困戶解決疫情期間的農產品銷路難題,讓貧困戶真正從食用菌種植產業中得到實惠,撐起增收致富夢。

相關焦點

  • 冬閒地種出「金娃娃」撐起「致富傘」
    邵興榮邊說邊走進大棚,生機盎然的景象讓人嘖嘖稱奇——一排排綠瑩瑩的壟面上,破土而出的「小精靈」們亭亭玉立。細看之下,一朵朵大球蓋菇有著潔白的菌柄,頂著圓潤肥厚的紅色傘蓋,或大或小,有單個的、也有並蒂的……長勢頗為喜人。「還是第一次種大球蓋菇,沒想到就成功了。」今年,邵興榮種的80餘畝小香薯迎來豐收。
  • 撐起法律的「大傘」,守護「少年的你」!
    撐起法律的「大傘」,守護「少年的你」!2020年12月14日,長青街團工委聯合合興裡社區團支部、新建大隊團支部、東西湖區社區教育學院等多個部門走進東西湖職業技術學校和武漢中原通航技工學校,以「撐起法律的『大傘』,守護『少年的你』」為主題,邀請北京德和衡(武漢)律師事務所餘曉華律師和優秀青年團幹,為師生們送上精彩的普法宣講進校園活動。
  • 貴州省三穗縣良上鎮小小食用菌 撐起致富傘
    貴州省三穗縣良上鎮小小食用菌 撐起致富傘發布時間:2020-12-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近日,貴州省黔東南州三穗縣良上鎮下寨村食用菌生產基地裡,菌棒整齊擺在木架上,農戶們正忙著搬運、篩選、挑揀、上架。
  • 一把傘撐起的溫暖!
    連日的陰雨綿綿 讓整個城市籠罩在寒意中 可有一段17秒的視頻 記錄下了 一把傘撐起的溫暖
  • 梅江區:村美業興民安康 鄉村振興繪新圖
    此時走進西陽鎮直坑村,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悄然鋪開:五隻「白鷺」站在河中小島休憩,河岸景觀賞心悅目,太陽能路燈夾道而立,昔日荒地變身休閒廣場,在乾淨整潔的村道上散步成了村民茶餘飯後的最佳選擇…… 「水韻直坑」,是梅江區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一個縮影。
  • 撐起一條「傘路」,學子們,加油!
    中考第一天,考試結束時下起了大雨,接孩子的父母們撐起來一條傘路,學子們,加油!
  • 【脫貧攻堅(江西篇)】「決戰脫貧 共奔小康」微視頻展播:大山裡雙手撐起的致富夢
    今天展播的是江西省殘聯選送的微視頻《大山裡雙手撐起的致富夢》。
  • 江蘇泰州:朵朵香菇撐起「致富傘」
    目前正值寒冬季節,20多個香菇大棚已進入採收季,一朵朵香菇撐起「致富傘」,「香菇經濟」已成為基層黨組織脫貧增收的亮點。↑2020年12月16日,在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白米鎮和平村,村民在採摘香菇。CICPHOTO/顧俊 攝↑2020年12月16日,在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白米鎮和平村,村民在運送香菇。
  • 亮源橋村:南竹託起致富夢
    要在幾年前,他怎麼也想不到,現在的亮源橋村這麼受歡迎,竹製品加工廠的崗位這麼俏。 亮源橋村位置偏僻,山高路遠,過去產業結構單一,傳統農業佔大頭,曾是遠近聞名的省級貧困村,有12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村裡唯一「拿得出手」的,是漫山遍野的上好南竹,既粗壯又高大。
  • 復古蕾絲傘撐起的頭紗,仙氣飄飄,給你貴族般的婚禮
    看著這一排美麗的新娘撐著復古蕾絲傘,還掛著如瀑布般的輕紗,你有想法了嗎?蕾絲傘是歐洲舊時貴族的象徵飾品,只有身份高貴的女性才能在外出的時候撐一把美麗的小小蕾絲傘,能否遮陽光不重要,重要的是傘得精緻,越精緻代表撐傘的人越高貴。
  • 「超硬核爺爺」火了,遛娃途中遭遇大雨,不慌不忙撐起2米高大傘
    但隨著天氣漸漸變冷了,爺爺擔心小孫女坐在自行車上容易吹風感冒,於是突發奇想,決定親手給孩子做個「頭盔」擋擋風。我們往下看:「超硬核爺爺」火了,遛娃途中遭遇大雨,隨手撐起「豪華大傘」對於嬰兒車的小寶寶來說,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被人推著出門逛街了,這天,抵不住孫子哀嚎式的懇求,這位爺爺放下手機,推著小車就出了門。
  • 濟寧突降大雨 海達行知學校組成愛心「傘廊」撐起「傘下晴空」
    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排好隊伍,一個一個走過「傘廊」,老師們一邊撐傘,一邊沿途叮囑。有的老師將傘具儘量往前撐,只留一小部分給自己,頭髮和後背都被淋溼,也顧不上,只顧著組織學生有序離開。「沒有想到雨會下的這麼大,為了保證學生不被雨水淋到,學校老師有組織的組成了傘廊,讓學生安全到達教學樓。」
  • 撐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傘」
    本報訊 (記者林婉萍)日前,梅州市校外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在梅江區三角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揭牌成立。活動現場還舉行了梅州市青少年心理危機幹預應急專家組成員聘任儀式。據了解,市校外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是集研究、指導、培訓、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公益性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機構。
  • 空降兵加速培養航空救生人才為飛行員撐起安全傘
    近年來,空降兵某訓練大隊著眼未來戰場,先後培養了數千名高素質專業救生裝具員,為飛行員撐起了安全傘。   航空救生對完成作戰、訓練任務,保證飛行員跳傘救生安全,保存戰鬥力具有重要作用。救生裝具員負責飛行員跳傘訓練、救生裝具的保管維護、執行救生勤務等任務。
  • 華嶺村:「兩棵樹」撐起致富夢
    「近年來,我們村以紅豆杉、花椒樹為主的特色產業給全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000元,與2015年比,翻了一番。」華嶺村黨支部書記李鳳華頗為自豪。2000年,忠縣國有天池林場發現大面積天然紅豆杉林,面積7000多畝,2.2萬多株,藥用價值很高,紫杉醇含量0.08‰至0.14‰。隨後,忠縣陸續有人開始種植紅豆杉。
  • 河南淮濱:小小秀珍菇撐起「致富傘」
    楊柳是該縣縣人民醫院派駐王營村村駐村的第一書記,為此他沒少做工作。  蕈豐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佔地面積11000平方米,其中生產面積5000平方米,栽培廠房6棟。該合作社負責人黃嘉賓之前在杭州農科院工作,學到技術的他於2016年回家鄉投資200萬元,最終選址在固城王樓分場建種植基地。
  • 四個大學男生撐巨傘防曬上熱搜:打小傘怕被說太娘
    (原標題:四個大學男生合撐巨傘防曬上熱搜:「各人打小傘怕被說太娘」)
  • 福安葡萄:「甜蜜果」圓了致富夢
    「吃螃蟹」種出好葡萄「南國葡萄之鄉,萬畝環繞賽江」。「象環葡萄」是福安葡萄的發源地,要說福安葡萄,咱得先從賽岐鎮象環村說起。賽江沿岸萬畝葡萄園(吳慶堂/攝)20世紀中期的象環,「那時候就種點水稻和甘蔗,村裡人有飯吃,沒菜配。用品、吃食大多是從村裡的小賣鋪裡賒來的,等水稻、甘蔗賣出去了再還錢。」村委會主任陳銳豪回憶說。
  • 不要讓孩子的人生被遊戲毀掉 守護童年撐起網絡保護傘
    這些遊戲可以讓人放鬆自我,也可以給人帶來了刺激,於是便有很多人沉迷其中,日漸墮落。孩子個人定力不好,再加上學習壓力很大,很容易沉迷於遊戲當中並無法自拔,很多孩子因為把很多的時間都放在遊戲上,所以他們沒有精力去學習,成績一再下降。
  • 「記者探訪脫貧路」亮源橋村:南竹託起致富夢
    要在幾年前,他怎麼也想不到,現在的亮源橋村這麼受歡迎,竹製品加工廠的崗位這麼俏。亮源橋村位置偏僻,山高路遠,過去產業結構單一,傳統農業佔大頭,曾是遠近聞名的省級貧困村,有12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村裡唯一「拿得出手」的,是漫山遍野的上好南竹,既粗壯又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