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後一年,也是極為關鍵的一年。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攻新號令。我市作為全省脫貧攻堅主戰場,將全力以赴確保現行標準下相對貧困人口和相對貧困村全部如期脫貧退出,力爭脫貧攻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本報從今日起開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專欄,刊登記者深入一線採訪報導,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鼓與呼。敬請垂注!
●本報記者 江嬋
春耕備耕忙不停,脫貧攻堅不停歇。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梅江區西陽鎮的10個省定貧困村搶抓農時,有序推進扶貧新產業落地。在莆田村、直坑村,宛如小傘的靈芝、平菇、茶樹菇,撐起了群眾脫貧後的增收致富夢。
莆田村
因地制宜發展室內種植
窗外春雨淅瀝,在廣州市委軍民融合辦駐莆田村第一書記張子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村委會三樓,只見曾經的會議室成了村裡培育靈芝的「實驗室」,4000包靈芝菌種在溫潤的環境中整齊地堆放在一起,靜待4月初出菇上架。張子傑每天都要走進「實驗室」觀察發菌情況,希望靈芝種植能夠成為42戶112名貧困戶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莆田村探索發展室內種植,駐村第一書記張子傑(左)在村委會三樓試種4000包靈芝菌種。(鍾小豐 攝)
莆田村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2016年以來,該村在幫扶單位支持下發展水稻種植產業,每年兩季收成,給辛勤勞作的農民帶來了穩定的收入。莆田村地少人多,張子傑一直在思考因地制宜發展室內種植,帶領貧困戶創造更可觀的收益。通過多番考察學習,莆田村和梅州市微生物研究所在去年達成產業幫扶合作,梅州市微生物研究所向村委提供了4000包靈芝菌種和10個養菌架進行試種,並聘請專業人士進行技術指導。
「靈芝種植主要有上架、噴粉、收集孢子粉、採摘菌種等環節,收集孢子粉所需技術含量較高。」張子傑告訴記者,每個菌包至少可產5克靈芝孢子粉。按照當前市場價,靈芝孢子粉約500元一斤、曬乾的靈芝菌約50元一斤。「在銷售方面,我們可以通過消費扶貧,動員廣州市委軍民融合辦工會會員和單位同事購買,還可以對接農產品展銷會,讓貧困戶不愁銷路。」
堅定脫貧攻堅的信心,莆田村近期在自然村耕和村建起了扶貧產業基地。「如果靈芝試種成效不錯,我們將擴大培育規模,向有勞動能力、有意願種植的貧困戶發放靈芝菌種,提供技術指導,計劃把曾經荒廢的敬老院,打造成為『光伏+種植』的綜合性扶貧產業發展基地。」張子傑說,相信在新產業帶動下,貧困戶今年的人均收入可突破2019年的2萬多元。
直坑村
試種獎補激發積極性
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種植的,還有直坑村。在去年積累了茶樹菇種植經驗後,該村在今年搶在春耕時節擴大規模,向12戶貧困戶發放了23700包食用菌種。「去年三至五月茶樹菇產量和收益很好,每斤可以賣到10至12元,給貧困戶發展食用菌種植增添了信心。今年還新增了平菇,讓兩戶貧困戶先試種1500包。」市環衛局派駐直坑村第一書記、黨建指導員邱豔紅說。
去年,直坑村實施「獎勤助勤」機制,激發貧困戶的種菇積極性,同時還為貧困戶提供集中培訓和面對面指導,保證貧困戶真正掌握種菇技術。在經營早餐店之餘,貧困戶鍾利滿和卜國運夫婦倆在去年精心種植了1400包茶樹菇菌種,根據年末菌種「存欄量」,他們獲得了2800元「年終獎」,系全村唯一一戶得到全額獎補的貧困戶。一年來,鍾利滿一家人通過經營早餐店、種植茶樹菇、外出務工,能賺取7萬元收入。以自願為原則,幫扶單位在今年又為該戶發放了1200包茶樹菇和1000包平菇。
在家門口等候片刻,記者見到了剛把新鮮平菇運給收購方的鐘利滿和卜國運,夫婦倆顧不上擦去額上的汗水,便帶記者來到他們的種菇「基地」——一座陰暗溼潤的老屋內,只見茶樹菇還未出菇,雲朵般的平菇已從菌包探出頭,屋內菌香濃鬱。「最近下雨又回暖,沒想到一天可以採一兩百斤,一茬接一茬,怎賣得出去呀」「不要著急,我們再想想辦法」……受到疫情影響,市場人流量驟減,長勢喜人的平菇讓夫婦倆措手不及。邱豔紅表示,幫扶單位將和西陽鎮商討通過消費扶貧項目,幫貧困戶解決疫情期間的農產品銷路難題,讓貧困戶真正從食用菌種植產業中得到實惠,撐起增收致富夢。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繫mzrbw@meizh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