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紅豆杉林鋤草。
近日,記者走進白石鎮華嶺村,漫山遍野的紅豆杉、花椒樹映入眼帘,一幢幢造型別致的農家小院掩映在翠綠之中。鋤草、鬆土、施肥、剪枝……村民們在山林裡辛勤地勞作,好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好畫卷。
白石鎮華嶺村距縣城約28公裡,海拔300至900米。全村幅員面積6.001平方公裡,有耕地4893畝,森林覆蓋率達50%。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817戶2772人。
「近年來,我們村以紅豆杉、花椒樹為主的特色產業給全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000元,與2015年比,翻了一番。」華嶺村黨支部書記李鳳華頗為自豪。
2000年,忠縣國有天池林場發現大面積天然紅豆杉林,面積7000多畝,2.2萬多株,藥用價值很高,紫杉醇含量0.08‰至0.14‰。隨後,忠縣陸續有人開始種植紅豆杉。2009年,華嶺村一紅豆杉種植企業因多種原因需轉讓,經華嶺村村委會積極協調,該企業的500畝紅豆杉林全部被重慶燕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接手。
「我家在新生街道木瓜村,與白石鎮華嶺村很近,加之從2003年起我就開始種植紅豆杉,從技術角度上和日常管護方面都很有優勢。」燕山農業負責人周康渠介紹。如今,在華嶺村村支「兩委」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在當地已發展紅豆杉600餘畝。
「作為偏遠村,引進企業不容易,必須要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創造寬鬆的環境,企業壯大了自然會帶動村域經濟發展。」李鳳華認為。
最忙的季節,紅豆杉林裡每天需要60餘人務工,每年這個時候,華嶺村的村幹部都會提前謀劃,四處為燕山農業聯繫工人。只要燕山農業在當地遇到了困難,村幹部總會站在前面,千方百計協調解決。
「2018年,有的村民看見花椒林有了收益,不願意再履行原有的土地流轉合同,華嶺村的村幹部及時出面找有關村民談心,經過多次協調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忠縣楊家巖花椒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瑋對華嶺村村幹部的服務很滿意。
近幾年,忠縣楊家巖花椒種植有限公司在華嶺村發展的花椒產業不斷壯大,目前已種植1060畝。企業不管在用地、加工房搭建,還是用工等方面,村幹部都會全程做好服務。
「千餘畝花椒樹可以有效促進村域經濟發展,村裡的黨員幹部必須當好企業『協調員』和『服務員』。每年花椒採摘時節,每天必須保證200餘名村民採摘,如果因人力不足而延誤採摘,會影響花椒的質量和銷售。」李鳳華說,為確保花椒及時採摘和上市,每年村幹部都會提前在村裡,以及永豐鎮、新生街道、白公街道等地聯繫採花椒的工人。
有了華嶺村村支「兩委」的大力支持和全方位服務,該村的紅豆杉、花椒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也給當地村民和村集體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這些年我除了在燕山農業做管理,還參與鋤草、剪枝、採摘等,一年下來能有3萬餘元的收入。」華嶺村建卡貧困戶黃居富說,經過多年發展,紅豆杉林的路、水、電等基礎設施都很完善,勞動強度不大,加上山上的生態環境很好,自己生活得很滿足。
「我在這裡當勤雜工每個月都固定有1600元的收入,還是很滿意的。」華嶺村建卡貧困戶錢小早由貴州嫁到華嶺村,得知她「水土不服」,不適應當地農業生產時,李鳳華在燕山農業專門為其找了一份工作。
「2019年,村民和村集體從紅豆杉、花椒產業中獲得的土地流轉費、股權化改革分紅以及務工工資有100餘萬元。」李鳳華說,今後村裡將持續壯大紅豆杉、花椒產業,同時利用當地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發展虎杖等中草藥種植和加工,依託華嶺村的高山生態自然資源,打造農業觀光鄉村度假旅遊目的地,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步伐,整合產業優勢,集聚內生動力,助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邁上新臺階。
記者 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