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魯迅先生散文集《野草》中的《秋夜》一文,寫於1924年9月15日。題主引述的與原文略有出入,原文為——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因此「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而成為議論的焦點,有的觀點認為「這是病句」有人認為「這是妙句」。
究竟是病句還是妙句呢?
小編想起曾經看到一篇有趣的報導,韓寒說他有篇文章被選入某中學考試試題。然後他就找到了這張卷子來做,完後看參考答案,結果這道閱讀理解題全特麼錯了。
所以,筆者只想說,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林黛玉,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所看到的也就不同,除了知人論世外,也不必用其他名人的點評來做標準答案,畢竟,也許他根本就沒有想那麼多,你說呢?

最後引用餘華的觀點作結,文學就是這樣,它講述了作家意識到的事物,同也講述到了作家所沒有意識到的,讀者就是這時候站出來發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