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物分享|魯迅的「兩株棗樹」很囉嗦像病句,專家說是經典句,韓寒發文質疑

2020-08-10 九月的小書屋

近幾年一直有網絡傳聞稱,教育部把選自有關叢書中的革命傳統教育相關課文,從中小學教材中全部刪除了。尤其是魯迅的文章,時不時就被傳出刪除的消息。

其實,魯迅的文章並沒有被刪除,相應的跟上時代潮流的教材改版也是很正常的。

那麼,魯迅為何屢屢「中槍」?

有學者認為,在課堂上,教學者解讀魯迅時,往往都特別放大了他作為思想「鬥士」的一面,使原本充滿著人文氣息的魯迅作品,淪為了簡單的社會批判的載體。

例如,魯迅回憶少年生活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原本都充滿著人情味和生活趣味。然而,有的老師往往著力突出「反抗封建教育制度」這一主旨,甚至將不屬於作者本意的東西強加進去。

其次就是,魯迅的有些作品確實比較深奧,有的作品對中小學生來說難以理解其中內涵。

就以魯迅的作品《秋夜》來說,文章開篇就是「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這句話一直爭議很多,有人覺得此句內涵頗深,有人覺得這就是繁冗重複,是為了湊字數。

要想知其涵義,還要回到文章中去

首先,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秋夜》的開篇: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沒有見過這樣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離開人間而去,使人們仰面不再看見。然而現在卻非常之藍,閃閃地「目夾」著幾十個星星的眼,冷眼。

對於這段文字,韓寒在《語文真的是有很大的問題》一文中有些質疑的評價道:

說真的,誰知道魯迅寫我家門前有一棵棗樹,還有另一棵棗樹是什麼意思,可能什麼意思都沒有,自己想玩票呢,或者說寫了一棵以後忽然記起來還有一棵呢。反正我不敢斷定,因為我不知道。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們給的「標準答案」是這麼說的:

這句話運用了反覆的修辭手法,指出了本文的讚頌對象,富有畫面感,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最逗的就是某專家的「解讀」

魯迅希望通過這樣的寫作方式,通過兩株棗樹的手法,表達自己的不同的觀點。可能這是一種「舊思想」與「新思想」的碰撞,還有可能這是一種對於舊勢力和新勢力的一種抨擊。

我們發現,對蘊含豐富意蘊的這樣一句話,無論是輕率的理解,還是刻板的分析,或是無中生有的解讀,都折損、侮辱了魯迅大師的筆法和風骨。

所以,我們還是引用某智者的話吧:

魯迅在地下竊笑:在我的身後,可以看見兩個爭論不休的傻子,一個不知道我寫了什麼,還有一個也不知道我寫了什麼。

其實,文字寫出來,讀者是可以有多種解讀的,甚至可以解讀出作者寫作時沒有想到的,畢竟隔一段時間看自己寫的東西也會有新的感覺,這不是問題,能引起一部分人共鳴就是合理的,所以作者的想法,是否有深意不能作為解讀是否正確的標準。

但這裡要明確一點,魯迅絕不可能是湊字數。就算是為了搞笑,也不會是這麼低級的理由。

這裡再提供兩種解讀,未必是所謂「正確」。

1、從行文的最基礎的「勢」來看,原句是「我家門前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下一句接什麼都有種順勢而為的感覺。

如果簡潔地說「我家門前有兩株棗樹」,然後呢,就像吵架吵到一半沒話說了,想半天再罵一句前言不搭後語的東西,氣勢斷了,怎麼也吵不贏了,而且讀來也相當突兀。

2、仔細讀原句,想像畫面,畫面中有一棵棗樹,鏡頭移動,又有一棵樹。這是鏡頭感,職業作家內化的東西,寫作時未必會想到,就是一種自然的感覺。相反,如果追求簡潔呢,直接一句兩顆樹?你很難想像這畫面吧,或者感覺怎麼想都是錯的。

最後,如果沒有深意,在自己那裡是對的,畢竟這是主觀的事。如果要作為一個客觀的觀點,就是另說了。當然,這也只是筆者的一點拙見,也希望大家為我指正。

當然,魯迅作為一代愛國作家,他的作品是非常值得一讀的。

像文中說到的《秋夜》一文就被收錄在他的作品集《野草》中,而他最出名的文集更是少不了《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這些作品集,這些是我們的文學瑰寶,值得永遠學習和銘記。

作為一位棄醫從文的作家,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的作品為現代社會的人們指明了方向,讓迷茫轉化為自信力,引導當時的青年人走向光明。

了解魯迅,了解當時的歷史,就要去品讀他的作品。這套魯迅全集,總共包括六本,分別是《彷徨》、《吶喊》、《野草》、《故事新編》、《朝花夕拾》、《阿Q正傳》。

本本都是經典,印刷清晰,版式精美,內容全面,十分適合閱讀和收藏。

全套六冊,現在頭條活動價格只要49元,不到一頓飯的錢,就能體驗多部大家作品,實在是個機會啊!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魯迅寫的「兩株棗樹」像囉嗦的病句,為何大家都說是千古名句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是魯迅的散文集《野草》中的文章《秋夜》開頭。時常有人開玩笑仿寫這句子「在我家的後院,可以看見圈裡有兩頭豬,一頭是母豬,還有一頭也是母豬。
  • 「牆外兩株棗樹」魯迅寫的,像囉嗦的病句,為何老師都說好文採
    「牆外兩株棗樹」魯迅寫的,像囉嗦的病句,為何老師都說好文採文|金色的預言這裡有個少年,父親得了病,吃藥,沒用,結果還是死了,後來只能跟母親和兄弟相依為命。從那裡我們了解到真實的魯迅。說起來魯迅先生有那麼一篇雜文——《秋夜》,這篇文章開頭這麼說: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大家覺得是不是太囉嗦了,用兩株都是棗樹不就行了嗎?是不是魯迅先生自己寫錯了。答案是沒有寫錯,記得老舍先生曾這樣評價過魯迅——他的文章一字不能改。
  • 魯迅寫的「兩株棗樹」,聽起像囉嗦的病句,為何卻倍受讚嘆?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九月九放映魯迅是我國近代的一位大文豪,也是一位愛國人士,他的作品大多都具有強烈的批判性,如果不了解創作背景,真的很難體會到背後的深意。雖然魯迅先生的文章可以警醒世人,但是對於當今的學生來講,還是有些難以理解的。小編下面要說是就是《秋夜》這篇文章,不論中心思想是什麼,就說開頭這兩句話,足以讓人犯疑惑。「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既然兩株都是棗樹,為何還要多此一舉呢?對於十多歲的孩子來說,這樣描述都是很囉嗦的。
  • 眾人眼中的病句,卻成了名句,魯迅的「兩棵棗樹」是不是語病?
    但在魯迅先生的著作中,有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話卻飽受爭議,明明看起來是病句的一句話,竟流傳千古成為魯迅先生的又一名句。這句話就是:「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該句出自文章《秋夜》,是魯迅於1924年創作的散文詩。
  • 魯迅「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究竟好在哪
    1924年,魯迅發表了一篇抒情散文《秋夜》,他在開頭寫道:「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儘管這篇象徵意義濃鬱的《秋夜》,以其犀利的筆風、精緻的語言、嚴謹的結構引領了一代風範,可大家關注的目光卻全在這第一句上。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耳旁仿佛響起語文老師的聲音:病句,這是病句。
  • 我家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是病句還是妙句呢
    這句話出自魯迅先生散文集《野草》中的《秋夜》一文,寫於1924年9月15日。題主引述的與原文略有出入,原文為——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的秋夜因此「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而成為議論的焦點,有的觀點認為「這是病句」有人認為「這是妙句」。
  • 魯迅寫下「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韓寒稱其實沒什麼深意
    尤其是對於個別的作家來說,比如我們熟悉的魯迅、朱自清這些大文豪們,都有好幾篇文章伴隨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學生長大成人。 國人對於魯迅的記憶更是如此,一提到這個名字,在大家的腦海裡浮現出來的可能是他幾乎每一篇文章的主旨關鍵詞。從批判社會開始一直數到對中國未來的堪憂結束,幾乎答題的模板已經可以放在魯迅先生的文章裡了。
  • 魯迅重複囉嗦的話卻成人人傳頌的名句,背後的故事讓人感動
    因為新舊思想與文化的衝突實在是太大了,太多文人作家脫穎而出了,魯迅就是其中最閃耀的一人。魯迅除了寫文章厲害,懟人的功力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呀!但是魯迅也是個囉嗦的人,可正是因為他寫的那句囉嗦的話卻成了現如今人人傳頌的名句。這是為什麼呢?「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囉嗦的就是這句話。
  • 民族大師魯迅的「病句」錯誤,國外的大文豪也有犯
    直到後來拜讀過先生大作之後才知道,這種「病句」真是妙筆生花,而且不只是魯迅這樣寫,國內國外竟都有大作家這樣寫,究竟都有什麼好處呢?魯迅作品中有著很多這樣有爭議的「病句」,較為知名的還有一句是《秋夜》裡的開頭:「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 我家院裡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魯迅此話你懂了嗎
    在魯迅的文學作品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家院子裡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一棵也是棗樹"廣為流傳,經常有人調侃說這是魯迅能寫得,一般人肯定會被老師寫成病句,嚴厲批評。那麼魯迅創作的這句話,真的是心之所致嗎?原畫和網絡上流行的有些不同,它出自魯迅的作品《秋夜》,全文開頭是這樣的:"在我的後花園裡,你可以看到牆上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還有一棵也是棗樹。"這幅作品是魯迅先生的名篇,一直以來都好評不斷。但很多人會覺得奇怪,既然兩棵樹是一樣的,直接說"我家後花園圍牆外有兩棵棗樹"不太容易吧?
  • 「……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是不是在騙稿費?
    ——而不至嫌厭作者嚕囌:「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四個句子倘若出現在30年代以後半個世紀任何一個小學生的作文簿裡,都可能被熱心批改的老師評為「文句欠簡練」,甚或修剪成「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棗樹」這樣的兩個句子,乃至於「後園牆外有兩株棗樹」這樣的一個句子。即使魯迅的文名顯赫如此,亦不必顯而赫之到一字不可移改的地步;但是,果若我們更動了這四個句子,必欲使之不冗不贅而後已,我們會坐失什麼呢?
  • 魯迅多篇文章有錯別字,為何入課本時不修改?專家:想改但不能改
    比如「戴項圈」錯寫成「帶項圈」,「物以稀為貴」錯寫成「物以希為貴」,「冷得厲害」錯寫成「冷得利害」,幾乎所有的「紀念」都被錯寫成「記念」。甚至在魯迅的經典短篇小說《社戲》中,就有多達十餘個錯別字的存在。其實,關於魯迅文章有錯別字的問題,早就已經不是秘密了。
  • 魯迅說:「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給我們哪些啟示
    魯迅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話「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那麼這句話是想表達什麼呢?其實不難看出本來魯迅只需要說我家門前有兩棵棗樹就可以了。之所以把這兩棵樹分開來說,體現了魯迅先生內心的孤獨之感。
  • 魯迅: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
    by 勃洛克魯迅《野草》: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從本就不高的陽臺望去,正好對著鄰居的兩棵棗樹,紅色已經興高採烈掛在豐盛的碧綠,闔上眼睛想一想它們的味道,是那種甜的儘是回憶嗎?隔著牆就是魯迅先生《秋夜》的場景,「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我的目光混沌,不敢與大先生相視,可是更歡喜院子青草茂盛,野趣橫生,最好有兩棵掛滿果實的棗樹。
  • 「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看不懂覺得是病句,看懂才知是神妙之筆
    孔乙己是魯迅文學作品裡的經典形象,凡上過中學者都曾在課本中見過他,凡見過者都被他特立獨行的作風深深吸引,凡受吸引者都曾思考過「茴」字的四種寫法——《孔乙己》簡直太經典了。正因為它經典,正因為它的作者是魯迅,所以它的一處「病句」才會引起這麼大的波瀾。
  • 最好的三種棗樹品種,魯迅先生已經遺憾錯過,現在機會屬於你!
    關於棗有很多美好的傳說,也有一些美好的寓意,像人們常說的「棗生貴子」。大文豪魯迅先生就非常喜歡棗,還在家裡種了兩顆。「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顆是棗樹,另一顆也是棗樹。」在魯迅的眼中,門前的棗樹一定是很美的,所以才會這樣說。
  • 86年前風雨之夜,魯迅抽著煙寫下了首七律,水平之高不輸古代文人
    近幾天,和幾個學生聊天,問到他們覺得魯迅先生的文章有什麼特點時,其中有一位學生跟我說:「我覺得他有時候寫文有些囉嗦」。
  • 韓寒經典好句100句
    韓寒經典好句100句導讀:生活就這樣平淡的過去,我們也會偶爾激起夢想火花,失敗也擊敗不了它。下面是續寫的晴空小編為你整理的韓寒經典好句100句。1.我總是以為自己是會對流失的時間和往事習慣的。不管在哪裡,碰到誰。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2.這個世界上是沒有人能理解另外一個人的悲傷的 ——韓寒 《一座城池》3.
  • 魯迅《秋夜》為什麼描寫園子牆外的兩棵棗樹?藍色天空又指什麼?
    近日閒來無事,拿出一本《中華散文名篇賞析》瀏覽,第一篇就是魯迅先生的《秋夜》,之前曾經讀過,但沒有仔細揣摩過文章中一些特指的事物,囫圇吞棗,似懂非懂。這一次細細研讀又有新的收穫,特此撰寫成文與網友分享,共同學習交流,未嘗不是一件可心之事。文中不妥之處,敬請網友不吝賜教。
  • 魯迅先生的「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出自魯迅的文章《秋夜》。由於其出現在學生的課本中過早,很多學生們在長大後都對這句話雲裡霧裡,並對這句話加以調侃,造出例如「我有兩個姐姐,一個是女的,另一個還是女的」這類的句子。首先,魯迅先生寫下這句話的時候,心裡想著什麼呢?如果他只想表達外面有兩個棗樹,他大可以直接寫「在我的後院有兩棵棗樹」,但是他沒有這麼寫。他只是看著窗外,看到了一棵棗樹。